第175章 上來坐坐
書名: 流放傻妃殺瘋了:空間在手仇家跪著求作者名: 清歡歡本章字數: 2302字更新時間: 2025-06-26 00:12:43
她掀開車簾定睛一看,來人正是酒樓那個闖禍的家伙。他騎在馬上,衣衫凌亂,滿頭大汗,看起來狼狽不堪。
“這么巧?你也在逃命?”沈長菱打開車窗,笑著問道。陽光透過車窗灑在她的臉上,為她添了幾分柔和。
楊月川認出是她,頓時喜出望外,“是你!”他的眼睛亮了起來,仿佛看到了救星。
“上來坐坐?”沈長菱側身讓出位置,示意他上車。
楊月川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他將馬交給老十,三兩下鉆進了馬車。車廂內頓時多了一股酒氣,但比起之前已經淡了許多。
“你從哪冒出來的?”沈長菱好奇地問,遞給他一塊手帕。
楊月川接過手帕擦了擦額頭的汗,苦笑道,“別提了,我是從狗洞鉆出來的。這一番折騰,把酒都嚇醒了。”
“在下趙映爾,不知兄臺如何稱呼?”沈長菱報上自己的化名。
“楊月川。”
兩人就這樣聊了起來。原來楊月川家族世代經商,只是近些年家道中落,生意越發難做了。說起這些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落寞。
“楊兄可是要離開西陵縣?”沈長菱問道。
“不錯,歐家的人我得罪不起,只能另尋他處了。”楊月川也不隱瞞,直接說出了實情。
沈長菱點點頭,“我們正要去寒陵,不知楊兄可有興趣同行?”
這句話讓楊月川眼前一亮。寒陵是大城,人來人往,最適合藏身。而且有這位“趙公子”相助,想必一路上也能安全許多。
“多謝趙兄,那就叨擾了。”
就這樣,楊月川加入了沈長菱的商隊。一路上,兩人談古論今,倒也投緣。沈長菱發現這個楊月川雖然沒什么大志向,但見識不凡,說起各地風物更是頭頭是道。
“楊兄這般才學,若是去考個功名,必定前程似錦。”沈長菱由衷地說道。
楊月川卻擺擺手,“那些四書五經,還不如一本話本來得有趣。人生在世,及時行樂才是正理。”
沈長菱聞言莞爾一笑,心中對這個不拘一格的書生更添幾分好感。
正說話間,后方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護衛神色一凜,低聲稟報,“是富天翊的人追來了。”
沈長菱神色不變,“點到為止,留他們性命。”
楊月川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呼。這些護衛的身手矯健,招式凌厲,三兩下就將追兵打得落花流水。這哪里是普通商隊能有的實力?
他突然意識到,這位“趙公子”的身份恐怕不簡單。但既然對方沒說,他也不好多問。
一路無話,終于到了寒陵城外的十里亭。楊月川正準備告辭,沈長菱卻叫住了他。
“楊兄,我這里倒是缺個幫手,若你愿意為我效力十年,我可保你平安。”
楊月川心中一動,“不知趙兄有何底氣?”
“這批貨物,是給靖王府的。”
這句話如同一記驚雷,在楊月川耳邊炸響。靖王府?那可是寒陵的土皇帝!難怪這些護衛的身手如此了得,原來是靖王府的人。
他沉吟片刻,“給我兩天考慮?”
“好,兩日后,聚福客棧見。”沈長菱點頭應允。
看著楊月川離去的背影,沈長菱嘴角微揚。這個看似落魄的書生,或許能成為一枚重要的棋子。
就在這時,一隊人馬從城中而來。為首的是個威武將軍,正是衛參將。他策馬來到沈長菱面前,抱拳行禮,“想必這位是趙公子?”
沈長菱微微頷首,嘴角掛著恰到好處的笑意,“正是在下。”
“世子在府內等候多時了,隨我來吧。”衛參將轉身在前引路,腳步聲在空曠的院落中回蕩。
一行人浩浩蕩蕩向府衙內行進。沈長菱坐在馬車里,透過車窗縫隙默默觀察著外面的情形。街道兩旁的店鋪林立,來往的行人熙熙攘攘,叫賣聲此起彼伏
“趙公子,到了。”衛參將的聲音適時響起。
沈長菱這才發現馬車已經停在了府衙大堂前。她整理了下衣襟,穩了穩心神。踏上臺階時,她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比平時快了幾分。
大堂內燈火通明,香爐中裊裊升起的檀香讓整個空間顯得莊重而肅穆。靖王高居首座,身著錦袍,神情威嚴。太守陳自謙和蕭都尉分列兩側,或捋須沉思,或冷眼旁觀。司馬瀾則站在靖王身旁,目光灼灼地打量著她。
“小人趙映爾,見過諸位大人。”沈長菱躬身行禮,聲音不卑不亢,卻又帶著恰到好處的緊張感。
“趙公子請起。”司馬瀾上前一步,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笑意,“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
沈長菱心中暗笑,這位世子倒是會說場面話。明明是第一次見面,卻說什么久聞大名。不過她面上不動聲色,謙遜道,“世子過獎了,小人不過是個商人,聽聞此地缺糧,便想著盡些綿薄之力。”
靖王顯然對這些客套話沒什么耐心,他微微前傾身子,“帶了多少糧種來?”
“回王爺的話,四千多斤。”沈長菱的聲音在大堂內回蕩。
此言一出,在座諸位眼中都閃過一絲驚訝。這個數量比他們預期的要多得多,就連一直冷眼旁觀的蕭都尉也坐直了身子。
陳自謙捋著花白的胡須,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價格如何算?”
“如信中所說,五十文一斤。”沈長菱語氣堅定,目光平靜地掃過在座各位。
這話讓堂內一時陷入寂靜。現在外面糧種都炒到一百二十文了,五十文這個價格簡直是在白送。有幾個幕僚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司馬瀾滿意地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許,“趙公子果然言而有信,來人,給趙公子看座。”
沈長菱落座后,陳自謙立即揮手吩咐道,“去,讓人來驗看糧種。”
趁著這個空檔,靖王和司馬瀾對她展開了一連串的盤問。從哪里來的?做什么生意?為什么愿意低價賣糧?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把利劍,試圖刺破她精心編織的偽裝。
沈長菱卻應對自如,將事先準備好的說辭娓娓道來。她說自己是西北商人,主營糧食買賣,因敬仰靖王為民請命的義舉,才愿意低價供應糧種。真真假假之間,倒也說得圓滿。
不多時,驗糧的人興沖沖地跑了進來,額頭上還掛著汗珠,“稟報大人,糧種品相極好,顆粒飽滿,無一雜質!這等上等糧種,便是在外面也少見!”
靖王聞言大喜,立即起身,“走,本王也去看看。”
來到院中,四輛馬車整齊排列,每輛車旁都站著兩名手按長劍的護衛。這些護衛身材魁梧,目光如炬,一看就知道是久經訓練的好手。
司馬瀾的目光在這些護衛身上多停留了幾秒,眼中閃過一絲若有所思的神色。他轉向沈長菱,“趙公子行商在外,帶些護衛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