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秋風中的轉機
- 穿成婆婆,她帶飛全家
- 雪里飄霜
- 2371字
- 2025-05-07 19:49:43
秋風蕭瑟,陳冬踏入永寧縣,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沉。破敗的房屋隨處可見,城郊外還有不少人在草棚里等待施粥。田間一片蕭瑟,秋風掠過,更添幾分凄涼。
縣令白鹍率眾官吏迎上前來。他剛看見韋正龍,就跪倒在地,聲音哽咽:“欽差大人,求您救救永寧縣的百姓!”
白鹍年過半百,兩個響頭下去就有些吃不消。韋正龍連忙讓人將他扶起,“李縣令,詳細說說永寧縣的災情。”
白鹍擦了擦眼角,喘息片刻才道:“大水淹沒了八成以上的田地,百姓辛苦種下的莊稼全毀了。存糧被沖走,房屋倒塌,他們一無所有。全縣受災百姓有五萬之多。早先還能靠山里的野菜野果勉強度日,可眼下天越來越冷...”
他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眼中滿是憂慮。
韋正龍安撫道:“李縣令莫急,本官既奉命前來賑災,斷不會坐視不管。”
李鵬急忙整了整官帽,露出兩鬢斑白的頭發。韋正龍見狀,心中一陣不是滋味。
三天后,韋正龍為永寧縣撥了三萬兩白銀和兩千噸糧食。白鹍如獲至寶,立刻安排下去。韋正龍一行人還未離開,受災百姓已蜂擁而至。
出了永寧縣,陳冬若有所思:“你就這么信任白鹍?”
韋正龍微微一笑:“他是個好官,就是年紀大了些。其他沒什么毛病,交給他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陳冬聞言,不由得露出一絲笑意。
抵達祥和縣時,縣令陸明遠正在各村奔走,忙著統計銀薯產量。聽聞欽差到來,他匆匆趕回,褲腿和鞋子上還沾滿泥巴。
韋正龍目光落在他的鞋子上,“謝縣令從哪兒過來?”
陸明遠有些窘迫:“碰巧今日在田家莊,離縣城較近。”
“你這是去種地了?”陳冬驚訝道。
陸明遠沒有反駁,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韋正龍沒有多問,直入正題:“謝縣令,本官奉旨賑災,請詳述祥和縣的災情。”
陸明遠遲疑了片刻,欲言又止。韋正龍和陳冬不約而同地皺起眉頭。
“謝縣令,有話直說。欽差大人在此,便是知府也不能把你怎么樣!”陳冬一副老大罩著你的模樣。
陸明遠嘴角微抽,沉吟良久才緩緩道來:“起初我們統計的受災百姓有四萬八千人,房屋損毀八成,莊稼損毀六七成。”
韋正龍和陳冬對視一眼,神色凝重。“看來祥和縣也就比永寧縣好上一星半點。為何永寧縣處處是難民,祥和縣卻沒有這種景象?”
陸明遠露出一絲笑意:“自然是因為暫時緩解了燃眉之急。”
“此話怎講?”韋正龍和陳冬不約而同地坐直了身子。
陸明遠吩咐道:“去煮兩個銀薯來,請欽差大人品嘗。”
不多時,一鍋香氣四溢的銀薯端上桌來。韋正龍二人湊近端詳,卻看不出門道。
“謝縣令,這是何物?”
陸明遠眼中閃過一絲光芒:“此乃銀薯,是祥和縣一位婦人偶然發現的。香甜可口,能充饑,可暫替糧食。最重要的是,它好養活,不挑地,連荒地稍加整理就能種。產量也高,畝產兩噸半至三噸,足夠一大家子撐到來年入夏。”
韋正龍和陳冬聽得目瞪口呆。
“下官正打算寫折子呈上去,又擔心...如今欽差大人到來,正好請您上奏皇上!”陸明遠激動地說道。
韋正龍回過神來,神色嚴肅:“謝縣令,你可知欺君大罪?”
陸明遠立刻跪下:“下官不敢!實不相瞞,那婦人今年三月才開始試種。洛河決堤后,百姓們崩潰絕望。下官得知此事時,還不清楚它是何物、能否推廣、畝產多少。不敢貿然上報,只能瞞著知府大人讓祥和縣的百姓種上。當時下官都不敢說這東西能當糧食,只說能暫時充饑,而且能在入冬前結果,大家才將信將疑地大面積播種。”
他頓了頓,繼續道:“如今正是銀薯收成的時候,下官天天往各村跑,就是為了統計數據好上報朝廷。”
韋正龍聽罷,眉頭微皺,陷入沉思。他的目光在陸明遠滿是泥濘的鞋子和褲腿上停留片刻,又看向窗外忙碌的百姓。
陳冬在一旁急不可耐:“黃大人,這銀薯若真如謝縣令所說,那可是救命的東西啊!”
韋正龍緩緩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謝縣令,你可有詳細的種植記錄和產量統計?”
陸明遠如釋重負,連忙從懷中掏出一疊文書:“下官這些日子就是在做這個。這里有各村的種植面積、收成情況,還有百姓們的反饋。”
韋正龍接過文書,仔細翻閱起來。屋內一時陷入沉默,只有紙張翻動的細微聲響。
良久,韋正龍抬起頭,目光如炬:“謝縣令,此事關系重大,容我細細斟酌。明日一早,我們實地考察一番。若屬實,本官定會如實上報朝廷。”
陸明遠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喜色,但很快又黯淡下來:“只是...下官擔心知府大人那邊...”
韋正龍微微一笑:“無妨,這事就由本官來處理。你且安心準備明日的實地考察。”
陸明遠如蒙大赦,連連叩首:“多謝欽差大人!下官這就去安排!”
待陸明遠退下,陳冬湊近韋正龍:“你真打算上報朝廷?”
韋正龍沉吟片刻:“若此事屬實,確實是救民于水火的良策。只是...牽涉太廣,需要從長計議。”
陳冬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窗外,夕陽西下,為這座飽經滄桑的小城鍍上一層金色。
秋風蕭瑟,落葉紛飛。周琴站在院中,目光遠眺,思緒萬千。突然,一陣喧鬧聲打斷了她的沉思。
她轉身望去,只見一群人浩浩蕩蕩而來。為首的是個身著官服的中年男子,面容嚴肅,目光如炬。周琴心下一驚,連忙整理衣裳迎上前去。
“民婦見過大人。”江宩屈膝行禮,余光瞥見了熟悉的身影—縣令陸明遠正笑瞇瞇地站在一旁。
中年男子微微頷首,“周琴不必多禮,本官是奉旨來此調查的欽差韋正龍。”
周琴強自鎮定,“原來是黃大人,不知大人光臨寒舍有何貴干?”
韋正龍直視周琴,“聽聞周琴發現了銀薯,解了祥和縣的燃眉之急,本官特來拜訪。”
周琴心中暗驚,面上卻不動聲色,“大人謬贊了,不過是舉手之勞。”
韋正龍打量著眼前的女子,見她言談舉止不凡,心中更添幾分好奇。“周琴可愿與本官詳談?”
周琴略一思索,便點頭應允,“大人請。”她側身讓開,將一行人迎進簡陋的院子。
院中晾曬著幾張紙,引得眾人駐足觀看。周琴見狀,解釋道:“家貧,只得自制些紙張貼補家用。”
韋正龍拿起一張細細端詳,眼前一亮,“好紙!竟不輸宮中御用宣紙。”
周琴謙遜道:“大人過獎了,不過是粗制濫造之物。”
一旁的陳冬也湊上前來,愛不釋手地撫摸著紙張。“周琴可有存貨?本官想買些。”
周琴微微一笑,“有的,待會兒我給大人準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