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別急。"秦望溪攬住母親的肩膀,感受到她瘦弱的身軀在微微發抖。
"怎能不急?"董氏咬著唇,"他們把我們當成了孤兒寡母,欺負得更兇了。祖宅也被強占,若是回玄州,只怕..."
秦錦霞在一旁輕聲問道:"長姐,可有辦法?"
秦望溪目光凝在窗外搖曳的梨花上,"宗族敗類橫行玄州,不過是仗著兩個名頭。一是祖父的威勢,二是我這個郡主的虛名。"她轉向孫管事,"玄州秦家子弟中,可有惹過禍事的?"
孫管事眼前一亮,"不少,光是今年就有幾樁人命官司。"
"很好。"秦望溪緩緩起身,"我明日便去玄州,向族長討要房契。若他識相便罷,若不...就讓宗族自己把房契送來。"
"長姐要親自去?"秦錦霞驚訝道。
"望溪,讓秦嬤嬤陪著你。"董氏拉住女兒的手。
"不必。"秦望溪輕輕搖頭,"戚明遠將軍已領兵前往秋暮山,北魏又在虎視眈眈。我騎馬快去快回。"
暮色漸深,福壽軒里燈火初上。小廝們正挨個點亮廊間的燈籠,昏黃的光線在春風中搖曳。
大長公主今日格外高興,命杜嬤嬤多添了幾道秦錦霞愛吃的菜。屏風上的百鳥朝凰在燭光映照下栩栩如生,幾個稚子圍著新生的八姑娘說笑,歡聲笑語不斷。
董氏看著這難得的團圓景象,心中五味雜陳。她沒有告訴母親宗族的事,不想擾了老人家的興致。這些年,秦家的事總是一件接著一件,讓人喘不過氣來。
院落中的燈籠投下昏黃的光暈,秦嬤嬤帶著丫鬟們魚貫而入,將一碟碟菜肴擺上桌案。
"快嘗嘗這魚湯。"大長公主將碗推到秦錦華面前。
"祖母...三姐姐真的病了嗎?"秦錦華抬頭望著大長公主,眼中閃著擔憂,"她會來送我們回玄州嗎?"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讓錦稚好好養著便是。"秦望溪揉了揉妹妹的發頂,語氣輕柔。
簾子被輕輕掀起,杜嬤嬤匆匆進門,面色凝重。她垂首向大長公主行禮,壓低聲音道:"那日在醉月樓被呂相府小公子打傷的人,今晨去了。"
秦望溪手中的筷子一頓,眉頭緊蹙。她清楚記得梁大夫診斷時說過,那人不過是些皮外傷,如何會突然...
"是國子監的生員蕭文輝。"杜嬤嬤繼續道,"他娘親帶著一眾生員去敲了天聽鐘,鬧得整個宮門外都是人。"
四夫人陳氏聽聞,忙念了聲佛號。三夫人鄭氏按著心口:"這可是人命官司啊..."
"那些學子為蕭母挨板子,呂小公子看不過去,竟提著馬鞭沖上前亂抽。"杜嬤嬤搖頭嘆息,"太子當場下令拘了人。"
秦錦筠轉向姐姐:"長姐,這次呂子明怕是真惹了大禍。"
"一個不識字的婦人,如何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讓國子監的學子們如此聲勢浩大地相助?"秦望溪輕聲道。
大長公主放下瓷勺:"此事蹊蹺。"
"科舉舞弊案正鬧得沸沸揚揚,若有人想轉移視線..."秦望溪停頓片刻,"百姓對權貴殺人,總比對科舉舞弊更憤慨。"
秦錦霞眼睛一亮:"長姐的意思是,要查清蕭文輝究竟是何時死的?"
"若是今晨才去世,那便另有隱情。"秦望溪抿了抿唇,"若是更早..."
大長公主立即喚來杜嬤嬤:"讓馮勇去查,快!務必查清董家底細,鄰里何時得知死訊。"
銀霜湊近神色凝重:"大小姐,那蕭母今晨還在為她兒子熬藥,怎會突然..."
“查清便知。” 秦望溪夾起面前的菜,放入董氏碗中。
一桌人暫且擱置此事,邊吃邊聊起了愉快的事。
不多時,馮勇回來稟告。
"查的如何?"秦望溪抬眸,眼底一片清冷。
"蕭文輝是被人用'貼加官'手法悶死的。"馮勇低聲稟報,"死狀看似平常,實則是高手所為。"
"那便是說,"董氏攥緊手中手絹,聲音微顫,"有人要殺人滅口?"
杜嬤嬤猛地想起什么:"那婦人今日在宮門門外,竟不提她兒子受傷之事,反倒大肆宣揚大小姐焚殺降俘,什么惡毒話都往大小姐身上扣..."
"從那蕭文輝在醉月樓出言不遜開始,"秦望溪指節輕扣桌面,"便是一步步設計好的。花火之地最容易傳播流言,卻不料半路殺出個呂子明。"
琉璃燈火忽明忽暗,映照著她清冷的側顏。
"可那蕭文輝不過一介國子監生員,"董氏皺眉道,"怎敢同呂相府叫板?還敢訛銀子?除非..."
"除非背后有人撐腰。"大長公主冷笑一聲,"而今朝中能做這個局的,不外乎太子府那位岳老,或是魏昌、楚王之流。"
秦望溪輕輕搖頭:"楚王被圈禁在府中,若是他授意,蕭文輝不敢招惹呂府。左相..."她頓了頓,"倒是與太子府那位岳老,都有這個可能。"
"馮勇,"她忽地開口,"去查查國子監中,究竟是誰帶頭要替蕭母挨棍刑的。"
"是。"馮勇應聲而退。
董氏望著女兒清秀的側臉,憂心忡忡:"望溪,這事...會不會太棘手?那些生員還在宮門門外請求天子懲治你呢。"
"母親莫憂,"秦望溪轉身,眸光清澈,"太子此時,必會站在我這邊。"
"怎么說?"大長公主蹙眉。
"岳老若真是幕后主使,無非是想借機毀我聲譽,"指尖輕撫琉璃燈罩,她語氣平靜,"好讓太子出面相助,令我感恩戴德,從此依附太子府。"
"好一招借刀殺人。"大長公主冷哼。
外頭夜風漸起,吹得庭院中樹影婆娑。銀霜忙去添香,屋內檀香繚繞。
"只是他們不知,"秦望溪望著窗外深沉夜色,輕聲道,"這一步棋,走錯了。"
與此同時,相府內燈火通明。
"哭什么哭!"呂相重重擱下茶盞,對小兒子呂子明怒道,"你媳婦再這般鬧,就讓她回娘家去!"
兒媳跪在書房外,哭得肝腸寸斷:"爹爹,求您救救夫君啊..."
"快將夫人扶回去。"呂子明連忙到門外,"再鬧下去,只怕真要惹惱了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