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員搓了搓手,眼睛發亮:“那行,你說怎么辦?”
“您幫我在站內留言板上固定位置貼尋人啟事,我每月分批送來腳踏車配件。”林巧云說著,從包里掏出一疊照片。
漸漸地,他們摸索出了門道。先問問對方需不需要雞鴨,如果不要,就改問衣服鞋子。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總有一樣東西能打動人心。
林巧云還特意準備了兩百把小梳子。雖然質量一般,但勝在便宜,送人時顯得很有誠意。她對每個愿意幫忙的人說:“您幫我留意著,每月寫封信給我就行,我會回信送您小禮物。”
蔣富貴蹲在路邊,有些擔心地說:“巧云,這樣做真的有用嗎?萬一他們收了東西不辦事呢?”
林巧云搖搖頭:“重要的不是他們會不會真找,而是讓這些卡片留在人們身邊。只要卡片在,就有被看到的機會。”
她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她相信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結果。
這種信念支撐著她一次次走向陌生人,一次次講述著同樣的故事。
在火車站,她遇到了一個老太太,正在替孫子買票。林巧云上前搭話時,老太太起初很警惕,但當看到照片上青桐的笑臉時,老人家的眼圈突然紅了。
“我也有個孫子,跟這娃差不多大。”老太太顫抖著手摸了摸照片,“你放心,我一定幫你留意。”
在布店,林巧云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女店員。當她說明來意時,對方突然抓住她的手:“姐姐,你別著急,我們店里每天人來人往的,我一定幫你問。”
三天后,他們不得不啟程回家。臨走前,林巧云將剩下的卡片都交給了蔣建民。
蔣建民拍著胸脯保證:“你放心,我一定把這些卡片都發出去。這邊有什么消息,我馬上給你寫信。”
回程的火車上,林巧云望著窗外飛逝的景色。夕陽將天空染成一片橘紅,遠處的山巒籠罩在暮色中,模糊不清。她的手指輕輕撫過隨身攜帶的那張照片,照片上的青桐笑得那么燦爛。
車廂里充滿了疲憊的氣息,但林巧云的心卻異常清明。找人很重要,但她的生活不會因此停滯。她要繼續經營小店,繼續和大家做生意,用掙來的錢支持這場漫長的尋找。
列車在鐵軌上有節奏地晃動著,蔣小翠已經靠在她肩上睡著了。林巧云輕輕握住了口袋里的那把小梳子,這是她留下的最后一把,上面刻著一個小小的“青”字。
沒想到的是,剛回到河灣村,她就聽到社里孩子的喊聲:“巧云姐,生產組有你的信!”
孩子的聲音清脆響亮,在村道上回蕩。林巧云愣了一下,隨即加快了腳步。她的心跳突然加速,不知道這封信會帶來怎樣的消息。
鄉下的郵遞方式和城里不一樣。城里的郵遞員會挨家挨戶地按門鈴送信,要是碰上沒人在家,他們會直接把信從院墻外扔進去,或者塞進門縫里。但在鄉下,這樣做可不行。
村里人家的院墻都不高,大多是用土坯壘起來的,院子里鋪的都是泥土地。一到下雨天,院子里就泥濘不堪,信件要是掉在地上,很容易就會被泥水浸濕。就算是晴天,社員們潑水洗衣服,院子里也是濕漉漉的。所以郵遞員們都養成了習慣,遇到收信人不在家,就把信放在生產部。
林巧云推開生產部的門,木門發出吱呀一聲響。
屋里有些昏暗,一縷陽光從窗戶斜斜地照進來,照在堆滿文件的辦公桌上。
“林主任,聽說有我的信?”她的聲音里帶著掩飾不住的期待。
正在看文件的林主任抬起頭,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是啊,巧云,府城來的信。”
她起身走到旁邊的桌子前,從一堆文件中翻找著:“昨天送來的,我記得放在這兒了。”紙張翻動的聲音在安靜的屋子里格外清晰。
林巧云的心跳得厲害,手心微微發汗。這段時間,她給淮南那邊的工廠和單位寫了不少信,就是為了打聽青桐的消息。每次收到回信,她都既期待又害怕。
“找到了。”林主任終于從文件堆里抽出一封信,遞給林巧云。
林巧云接過信,手指微微發抖。信封上的字跡很工整,是打字機打出來的。
她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
是縣里家具廠的來信。
她的心瞬間沉了下去,眼底閃過一絲失望。
信上說他們從縣機械廠那里得知林巧云的消息,想要采購鴨子作為中秋節的員工福利。
“巧云,出什么事了?”林主任關切地問道,她注意到林巧云的表情變化。
林巧云勉強扯出一個笑容:“沒事,是家具廠想買鴨子。”
林主任嘆了口氣,拍了拍她的肩膀:“別太著急,慢慢來。我這就去叫老支書和趙大力過來,咱們商量商量這個事。”
沒過多久,老支書和趙大力就來了。韓二嬸也跟著進了門,她一進門就急切地問:“巧云,是淮南那邊有青桐的消息嗎?”
林巧云搖搖頭:“不是,是縣里家具廠要買鴨子。”
韓二嬸臉上閃過一絲失望,隨即又換上了安慰的表情:“別著急,慢慢找,說不定青桐自己就回來了。”
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商量賣鴨子的事。
林巧云把信的內容仔細說了一遍。現在村里八戶人家養鴨子,但只有趙大力家的鴨子已經長大了,其他家的還要再養一段時間。
“如今搞養殖的基本都不碰鴨子了,”林巧云說,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信紙的邊緣,“我覺得一斤至少要賣一塊錢。”
柳會計摸著下巴思考了一會兒:“嗯,這個價格合適。咱們可以這樣,十只以內他們自己來取,三十只以上我們送到鎮區。”
老支書點點頭:“對,這樣安排好。巧云,你負責統計各家的鴨子數量,看看能湊多少只。”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細節問題。林巧云看著窗外,思緒又飄到了遠方。
從青桐離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她給淮南那邊的工廠和單位寫了二十多封信,可是始終沒有青桐的消息。
“巧云,你在聽嗎?”老支書的聲音把她拉回現實。
“啊,在聽。”林巧云趕緊回過神來,“我明天就去統計鴨子數量。”
林巧云站在生產組部的辦公室里,手里還攥著那封信。屋里悶熱得很,她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老支書,我想下午去河集發個電報。”她抬頭看向坐在辦公桌后的老人。
老支書正在翻看一摞文件,聞言抬起頭來:“電報?那可不便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