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暗流洶涌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039字
- 2025-05-08 09:25:26
與此同時,天津衛城內已是風聲鶴唳。街道上行人寥寥,偶爾可見幾個商販匆匆收攤,神色慌張地往家中趕去。
“報——!”一名騎兵縱馬疾馳入城,馬蹄聲驚破了城內的死寂,“流賊距城已不足三十里,數量可觀的鐵騎!”
消息瞬間在城中傳開,街巷間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呼聲。有人匆忙關門閉戶,也有人抱著細軟往城外逃竄。
天津巡撫衙門內,馮元飏正與總兵曹友義、楊維翰商議軍務。案幾上攤開的地圖上,密密麻麻標注著各處兵力部署。
“巡撫大人,”曹友義憂心忡忡道,“城中兵力空虛,若是流賊來攻...”
“住口!”馮元飏厲聲打斷,“此刻豈可妄自菲薄?傳我令,立刻派人巡街安民,嚴防有人趁機作亂!”
“末將有一事相稟。”楊維翰突然站出,微微躬身。
馮元飏靜靜注視著這位身著錦衣的巡標官,示意他繼續。
“請讓末將帶巡標兵出戰!”楊維翰聲音堅定,“末將愿率千名將士,阻擊流賊騎兵!”
這番請戰之言讓堂內眾人猝不及防。李士淳眉頭一皺,與曹友義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巡標營實際也就千把人馬,且多是臨時征召的民勇,真正能戰的精銳不過百余。這楊維翰究竟打的什么算盤?
“楊巡標,”馮元飏手指輕輕敲擊案幾,目光如炬,“你可知流賊勢大,此去兇險萬分?”
堂內一時寂靜,只聞燭火噼啪作響。
“知道。”楊維翰神色坦然,“但末將寧死不退。”
“你可有十足把握?”馮元飏又問。
“說實話,沒有。”楊維翰直視馮元飏的眼睛,“但末將愿以死報國!若能為太子殿下爭取些許時間,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這番慷慨陳詞令在座眾人為之側目。平日里這楊維翰不過是個貪圖安逸的富家翁模樣,誰知竟有如此氣節?
李士淳倏地起身,向楊維翰深深作揖:“楊將軍忠義可嘉!待見到太子殿下,定為將軍美言!”
“好!”馮元飏拍案而起,“藩庫還有余銀萬兩,本官這就撥兩千犒賞三軍。”
“多謝撫臺大人!”楊維翰一躬到底,“末將即刻整軍,明晨出城迎敵!”
待楊維翰告退后,堂內氣氛略顯松動。馮元飏轉向李士淳:“李大人,咱們今夜就動身迎駕吧。”
李士淳連忙應道:“正該如此。”自打逃出京城,他便寢食難安。作為太子謀臣之一,朱慈烺的安危直接關系到他的前程。若有閃失,他這些年的經營就付諸東流了。
“總鎮似有心事?”馮元飏注意到曹友義眉頭緊鎖。
“實不相瞞,”曹友義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道,“末將擔心人心浮動啊。”
這話說到了關鍵處。天津三衛的軍官多是本地大族,家業都在此地。一旦李自成勢大,難保不會有人動搖。
“曹總鎮,你的部下可靠得住?”馮元飏沉聲問道。
“撫臺大人放心,”曹友義拱手道,“各要害都是親信把持,應無大礙。”
馮元飏微微點頭,踱步到窗前。夜色已深,遠處傳來零星的更鼓聲。他望著漆黑的夜空,略作思索:“有蘇觀生的水師,加上沈廷揚的海船,足可護駕南下。咱們只需把圣上平安送到碼頭便是。”
“如此,末將這就集結人馬。”曹友義轉身欲走。
“且慢,”馮元飏突然叫住他,“稍后本官會讓人送來一份名單,你務必親自檢查每一個隨行人員。”
曹友義心領神會:“末將明白。”
當夜,一支人馬悄然出了天津城。月色朦朧,城門處的守兵像是早有準備,靜靜目送這支隊伍遠去。
另一邊,兵備道衙門內,氣氛卻截然不同。
原毓宗正與婁光先、金斌密談,忽見一名關中口音的家人慌慌張張闖入內堂:“老爺!流寇已至楊村,數量可觀的鐵騎!”
原毓宗聞言不驚反喜,仰天大笑:“天助我也!大事可成矣!”
“兵備大人,”婁光先湊上前,壓低聲音道,“可要即刻舉事?”
“巡標的老楊早與我等同氣連枝,”金斌也附和道,“就只有那姓曹的不識時務。”
原毓宗冷笑一聲:“就只拿下一座衛城?你們也太小瞧我了。”他瞇起眼睛,“咱們的目標,是那即將到來的朱由檢!”
“什么?”兩位副總兵震驚不已,“圣上要來天津?”
“要么是圣上,要么是太子,”原毓宗踱步到窗前,望著遠處陰沉的天空,“你們以為馮元飏他們在商議什么?傳令下去,讓所有人按計劃行事。記住,此事干系重大,容不得半點差池!”
與此同時,楊維翰正在巡標營中忙碌。營中燈火通明,士兵們緊張地擦拭兵器,檢查馬具。
“大人,”一名親信湊上前,“兄弟們都在議論,說咱們這是去送死。”
楊維翰手中動作一頓,抬頭看向遠處的天際:“告訴他們,明日就知分曉了。”
親信欲言又止,最終躬身退下。
夜深人靜,楊維翰獨自站在校場上,看著忙碌的士兵。月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不知為何,他想起了多年前在京城時的種種。那時他還只是個普通的商人,后來因緣際會,得了這巡標官的差事。
現在,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他掏出懷中的信箋,又看了一遍,隨即放到燭火上點燃。火光映照著他的面容,忽明忽暗。
與此同時,城西一處偏僻的宅院內。
“都安排好了?”一個沙啞的聲音問道。
“放心,一切按計劃進行。”黑暗中,另一個聲音答道。
“別露出馬腳,否則咱們都得完蛋。”
“明白。”
兩道人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城中依舊燈火闌珊。各處酒樓茶肆,食客們正議論紛紛。有人說太子已經到了郊外,也有人說流賊大軍即將兵臨城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誰也說不清楚。
此時的天津衛城,表面上依舊維持著表面的平靜,但暗流洶涌。各方勢力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