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調兵遣將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303字
- 2025-07-13 00:12:37
他的話還未說完,就被朱慈烺抬手打斷。
“說說具體情況。”朱慈烺的目光落在這位即將赴任貴州的蓬萊身上。
馬士英整理了一下思緒,繼續道:“臣在龍陽期間,雖修繕了十座城池,但兵力實在單薄。若能調黃得功部南下,再配合玉水水師北上,或許能守住漢水沿線。”
殿內響起一陣低聲議論。守江必守淮,這個道理在座的都明白。
“司遠益。”朱慈烺轉向侯恂,“漢水防線就交給你了。”
侯恂神色凝重地拱手:“臣定當竭盡全力。”
朱慈烺站起身來,在殿中來回踱步。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地面上,在他腳下投下斑駁的影子。多爾袞這廝,若不給他點顏色看看,這李自成怕是要往江陵跑。
“蘇觀生膽識過人,不如讓他擔任遼東、登萊一帶的軍務總督吧,兼任登萊巡撫吧。”朱慈烺突然開口。
這話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吳襄更是急得站了出來:“太子殿下,我朝在遼東已無立錐之地,設此虛銜有何用處?”
朱慈烺嘴角微揚:“那就先拿下覺華島,設個覺華縣。”
“覺華島冬季冰封,根本守不住啊!”吳襄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焦急。
“正好。”朱慈烺眼中閃過一絲鋒芒,“冰封了才好打。”
殿內眾臣面面相覷,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這位太子殿下的想法,著實讓人捉摸不透。
“讓張煌言帶人去筑城,再從南京調些精通筑城的能手北上協助。”朱慈烺繼續說道,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另外,在獐子島設立東江鎮。”
“獐子島?”吳襄一臉茫然,顯然對這個地名十分陌生。
“就在大小青龍島以南。”朱慈烺解釋道,“那里漁業資源豐富,地理位置也很適合。”
他轉向黃斌卿,嘴角帶著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讓蔡聰去當總兵如何?”
黃斌卿先是一愣,隨即明白了太子的用意。他這個妻舅在水戰方面確實頗有建樹。
“臣以為可行。”黃斌卿拱手應道。
朱慈烺微微頷首,踱步到掛在墻上的輿圖前。覺華島、獐子島,這兩處據點一旦建成,就是釘在多爾袞心口的兩根刺。
“傳令下去,讓沈廷揚準備戰船。”朱慈烺的聲音在殿內回蕩,“這一次,要讓多爾袞知道,我大明的水師,也不是好惹的。”
吳襄和幾位大臣交換了一個憂慮的眼神。這一仗打起來,必然會驚動整個遼東。
“諸位大人。”朱慈烺轉身面對眾臣,“我知道你們在擔心什么。但現在不是畏首畏尾的時候,若不給多爾袞一點顏色看看,他怕是要以為我大明好欺負。”
侯恂捋著胡須,緩緩開口:“太子說得是。只是此戰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計議是要的。”朱慈烺點頭,“但不能拖得太久。趁著現在李自成被多爾袞纏住,正是我們動手的好時機。”
黃斌卿站出來道:“依臣之見,可先讓東海水師試探一番。若是形勢有利,再調集大軍北上。”
“正該如此。”朱慈烺贊同道,“先讓沈廷揚的船隊出動,看看韃子水師的虛實。若是時機成熟,再讓蔡聰帶兵北上。”
殿外傳來了更換值守的腳步聲,提醒著眾人時間已經不早。
“傳令兵部,立即草擬調令。”朱慈烺轉身吩咐道,“另外,讓工部準備筑城所需的物資。”
“臣遵旨。”幾位大臣齊聲應道。
第二天一早,朱慈烺就召集了兵部和工部的官員,詳細商議筑城和調兵的細節。
“覺華島的城防工事要特別注意。”朱慈烺指著地圖說道,“冬季冰封期間,韃子最可能從這里發動進攻。”
工部侍郎李某拱手道:“臣已經讓人研究了北方的筑城之法,定能建成堅固的防御工事。”
“很好。”朱慈烺點頭,“獐子島那邊也要抓緊。東江鎮一旦建立,就是我們在東海的橋頭堡。”
兵部尚書何某插話道:“太子殿下,調兵遣將的文書已經擬好,請過目。”
朱慈烺接過文書,仔細查看。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錯,這關系到整個行動的成敗。
“沈廷揚那邊……”何某欲言又止。
朱慈烺抬頭看了他一眼:“讓他三日內覲見。”
眾官員互相看了看,都明白太子這是要親自督促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南京城內暗流涌動。各種準備工作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表面上卻風平浪靜。朱慈烺不想打草驚蛇,讓多爾袞提前察覺到什么。
三日后,沈廷揚如約而至。
“臣參見太子殿下。”沈廷揚跪地行禮。
朱慈烺示意他起身:“沈愛卿,東海水師練得如何了?”
“回稟殿下,水師將士訓練有素,戰船也都保養得當。”沈廷揚答道。
“很好。”朱慈烺點頭,“那就準備出海吧。”
沈廷揚臉色微變:“殿下,現在……”
“怎么?”朱慈烺打斷他的話,“可是有什么難處?”
沈廷揚額頭滲出細汗:“臣……臣只是覺得時機似乎不太成熟。”
朱慈烺站起身來,踱步到沈廷揚面前:“沈愛卿,你知道朝廷養這支水師,每月要耗費多少銀兩嗎?”
沈廷揚低下頭:“臣知罪。”
“我不是要你認罪。”朱慈烺的聲音平靜中帶著一絲威嚴,“我要的是戰功。”
“臣遵命。”沈廷揚躬身應道。
朱慈烺轉身望向窗外:“十日之內,我要看到東海水師的戰報。”
沈廷揚退出大殿后,立即著手準備出海事宜。而朱慈烺則開始布置下一步的計劃。
朱慈烺坐于文華殿內,目光掃過殿中眾臣。
“太子殿下,議親之事還在進行,此時設立遼東總督和東江鎮,恐怕不妥。”錢謙益面露憂色,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官服。
朱慈烺嘴角微揚:“為何不妥?議親歸議親,朝廷政務歸朝廷政務。難道因為一樁婚事,就要耽誤朝廷大計?”
“可是……”錢謙益欲言又止,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殿內一片寂靜,眾臣低著頭,誰也不敢貿然開口。
“錢閣老,”朱慈烺正了正身子,聲音沉穩有力,“東莪格格確實不適合做太子妃。太子妃未來是要當皇后的,豈能讓敵國郡主坐這個位置?”
此言一出,文華殿內眾臣神色各異。
吳襄父子站在人群中,眼前一亮,互相對視了一眼。雖說吳三妹未能生下子嗣,但太子對她一直寵愛有加。要是東莪姑娘沒能成為太子妃,那這個位置……兩人心中不約而同升起一絲期待。
“東莪格格做側妃倒是可以。”朱慈烺忽然說道,語氣輕描淡寫,仿佛在談論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殿內瞬間寂靜得可怕,眾臣面面相覷,不敢置信地看著朱慈烺。讓大清攝政王的獨生女做側妃?這簡直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