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別無選擇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345字
- 2025-07-05 00:12:25
“什么?”人群炸開了鍋。
“那我們種了幾輩子的地怎么辦?”
“以后吃什么?”
“難道又要給人當佃戶?”
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者拄著拐杖,嘆了口氣:“早就該想到的。這些當兵的,哪個不是為了分田分地?”
“可是陛下不是說要三年免征嗎?這才兩年啊!”有人不甘心地喊道。
“免征是免征,又沒說不能分田。”老者苦笑著搖頭,“這些當官的,說話都留一手。”
消息很快在城中傳開。越來越多的農民聚集到皇城門前,想要討個說法。
皇城門前,一隊隊身著藍衣的大順軍士手持長矛,冷冷地盯著聚集的人群。那鋒利的矛尖在陽光下閃著寒光,讓人不寒而栗。
“都散了!”一個軍官騎在馬上,居高臨下地喝道,“再不走,別怪我們不客氣!”
他話音未落,幾個年輕力壯的士兵就舉起了長矛,作勢要沖。人群頓時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壓抑的低語聲。
城樓上,亳侯李過正和顧君恩說話。春風吹動他的衣袍,卻吹不散他眉間的陰霾。
“侯爺,這次清田分田,襄京府和落陽府估計能搜羅七百萬畝良田。”顧君恩翻開手中的冊子,“按每人二百畝,每戶十五家佃戶來算,足夠分給三萬將士了。”
李過望著城下漸漸散去的人群,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總算能給兄弟們一個交代。這些年跟著打仗,吃了多少苦。”
“只是百姓那邊……”顧君恩欲言又止。
“百姓?”李過冷笑一聲,“要是他們打仗時有現在一半的勁頭,何至于讓韃子打到山海關?”
“說得是。”顧君恩點頭附和,“要是早點分田分人,吳三桂也不敢叛變。”
城中的茶館里,酒肆中,到處都在議論這件事。
“這不是又回到解放前了嗎?”一個年輕人忍不住抱怨。
“閉嘴!”旁邊的人趕緊捂住他的嘴,“想找死啊?現在這些當兵的,可不是好惹的。”
酒肆的角落里,幾個老農正在低聲商議。
“咱們種了一輩子地,就這么白給了?”
“能怎么辦?人家手里有刀有槍。”
“要不……咱們去找老周?他不是在衙門當差嗎?”
“別做夢了,現在衙門里都是新來的官,哪個不是軍中出身?”
夜幕降臨,襄京城漸漸安靜下來。但城中早已傳出消息,說有人將要組織抗議。
結果第二天一早太陽升起時,街上卻異常安靜。
原來昨夜,幾個帶頭鬧事的人已經被抓了起來。據說是要殺一儆百。
城南的農田里,李大牛正在翻地。他的動作很慢,時不時停下來擦一把汗。
“大牛,你家那塊地,是要分給誰啊?”鄰居打著招呼。
李大牛的臉抽搐了一下:“聽說是給了那個在山海關立了功的張將軍。”
“那以后……還種不種了?”
“能不種嗎?”李大牛苦笑,“張將軍的管事已經來過了,說要收三成租子。不種地,全家都得餓死。”
“三成?”鄰居倒吸一口冷氣,“這比以前地主還狠啊!”
“可不是。”李大牛嘆了口氣,“以前地主再狠,好歹還講個情面。這些當兵的,誰敢不交租,直接就抓起來。”
城中的氣氛越來越緊張。每天都有新的軍隊進城,每天都有新的田地被分配。那些得到田地的將士們,開始在城里建起豪宅,雇傭家丁。
街上,一個醉醺醺的將軍正騎著馬橫沖直撞。路人紛紛躲避,卻沒人敢說半個不字。
“這些人,真把自己當成新貴族了。”茶肆里,有人小聲嘀咕。
“噓,現在他們就是新貴族。”老板趕緊打斷,“有田有地,有兵有權,比那些老地主強多了。”
皇城內,永昌皇帝李自成正在召見大臣。
“陛下,清田分田的政策已經在襄京府全面展開。”一個大臣匯報道,“將士們都很滿意。”
“那百姓呢?”李自成問。
大臣猶豫了一下:“百姓……也都安分了。”
李自成點點頭,不再說話。他知道,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沒有這些將士,就沒有大順朝。而要留住這些將士,就必須給他們田地和權力。
城外的農田里,春種已經開始。農民們彎著腰,默默地播種、耕耘。他們知道,這些莊稼長大后,大部分都將進入別人的糧倉。
但他們別無選擇。在這個大時代里,他們只能低著頭,繼續活下去。
武英殿外,金甲衛士換崗的腳步聲打破了夜的寂靜。燈火通明的殿內,李自成正伏案批閱奏章,案頭的燭火隨著他的動作微微搖曳,在墻上投下晃動的影子。
“皇上,該歇息了。”貼身太監小聲提醒。
李自成抬起頭,眼底泛著血絲,連日來的疲憊清晰可見。他活動了下僵硬的脖頸,目光落在案頭那份特殊的奏章上——御醫署為他開具的進補方子。
“這些太醫,”他冷笑一聲,將奏章揉成一團,“以為朕不知道他們背后的議論?”
自登基以來,后宮佳麗三千,卻遲遲未有一人懷孕。朝中大臣雖不敢明言,但那些躲在角落的竊竊私語,又怎能瞞得過他的耳目?
“傳膳。”他淡淡開口。
太監連忙應聲退下。片刻后,幾名宮女捧著精致的飯菜魚貫而入。一碗人參湯,一盤鹿茸羹,還有幾樣補氣養身的小菜。
看著這些專門為他調理身子的膳食,李自成心中五味雜陳。四十歲的年紀,本該含飴弄孫,卻因為崇禎的昏庸,害得他忙于造反,耽誤了最佳的生育年華。
“皇上,這人參是特意從遼東運來的。”小太監殷勤地介紹著。
李自成擺擺手,正要說話,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皇爺,吏部尚書張大人到訪!”值守太監快步進來稟報。
“這個時辰?”李自成眉頭微皺,“宣他進來。”
身材魁梧的張璘然大步流星走進殿內,額頭還帶著細密的汗珠:“皇爺,潼關告急!吳三桂的大軍已經抵達東鄉縣,前鋒直逼潼關!”
“來得好快!”李自成猛地站起,桌上的碗碟因他突然的動作而震動,“傳令,宣汝侯劉宗敏、澤侯田見秀、蘄侯谷英,還有丞相牛金星、大軍師宋獻策即刻入宮議事!”
很快,武英殿內燈火更亮。幾張桌子并排擺成一列,上面攤開了一張詳細的地圖。眾臣圍著地圖,神情凝重。
“諸位愛卿,”李自成指著地圖說道,“吳三桂這廝來勢洶洶,已占據閿鄉、瑞城兩縣。雖然睿鎮、浦城暫在我軍掌控,但平陽府大部已落入玄軍之手。”
劉宗敏捋著胡須,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皇上,末將認為此乃天賜良機。吳三桂若敢深入中域,我軍便可四面合圍,將其一舉殲滅!”
“正是此理。”李自成重重一拍桌案,“這些日子以來,我軍士氣高漲。土改政策已在襄隕二府試行,將士們都盼著建功立業,早日分得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