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整頓東林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340字
- 2025-07-02 00:11:50
雨聲漸大,敲打在窗欞上發出密集的響聲。朱慈烺放下手中的考卷,目光掃過堂下三人:“錢先生、吳先生、龔先生,本宮有個想法。”
三人齊齊抬頭,等待太子發話。
“這次科舉雖有波折,但人才輩出,其中不乏東林后繼。”朱慈烺的聲音不疾不徐,“不如趁此機會,集結東林黨人開會,推選出這一輪的東林領袖和核心成員,三位覺得如何?”
錢謙益等人對視一眼,心知這不是商議,而是通知。吳偉業率先開口:“殿下圣明。東林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是正人君子聚集之所。如今確實該選出新的領袖了。”
“那就這么定了。”朱慈烺點點頭,“錢先生負責籌備,務必辦得風風光光。”
與此同時,玉溪河上一艘華麗的客船正緩緩前行。雨簾中,船頭的旗桿光禿禿的,顯得格外蕭瑟。
范一己坐在船艙內,目光呆滯地望著那根旗桿。三十年的舉人功名,一朝喪盡。那面寫著“吳縣范舉人”的白旗,再也不會掛在上面了。
記憶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從前。當年他還是個窮酸私塾先生,若不是岳父周濟,怕是早就餓死街頭。直到四十歲那年,一舉中了秀才,又考中舉人,這才算熬出頭來。
學生們紛紛前來孝敬,或送田產,或獻店房。商人們爭相用重金租用他的舉人招牌避稅。短短幾月,他就從一個窮教書先生變成了富紳。
可這一切,都在昨日煙消云散。
“老師,老師還不是被這群學生給整得焦頭爛額!”一旁的蘇瑾聲音哽咽,眼中含著淚水。
范一己苦笑著搖搖頭:“就算不當這個出頭鳥,你以為舉人、秀才的避稅之權還能保得住?朝廷早就盯上了這塊肥肉。”
“可是還有錢閣老、侯閣老……”蘇瑾急切道,“聽說馬上要開東林大會了,正人君子定能扭轉乾坤!”
“哼!”范一己不屑地嗤笑了一下,“革去咱們功名的不正是錢閣老么?哪來的東林大會,不過是打著東林旗號的權閥大會罷了!”
船艙內一時沉默。范一己望著窗外的玉溪河水,眼中盡是凄涼。那些得來容易的田產、店房,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要散盡了。學生們也會一個個遠離,再不會稱他一聲“老師”。
就在這時,船艙外傳來一陣喧嘩聲。
“快看!是錢閣老的船!”
范一己和蘇瑾急忙起身,透過窗戶往外望去。只見一艘裝飾華麗的畫舫正從旁邊駛過,船頭高高飄揚著“東林重臣”的旗幟。
“呸!”范一己啐了一口,“這些人,早就不是當年的東林了。”
蘇瑾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嘆了口氣坐了回去。
船在雨中緩緩前行,玉溪河兩岸的景色在雨簾中若隱若現。范一己知道,不僅是他們,整個云陵士林都將迎來巨變。那些靠著功名吃飯的日子,終究是要結束了。
與此同時,在金陵城另一處宅院中,一場秘密會議正在進行。
“太子這是要借東林大會的名義,整頓黨務啊。”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低聲說道。
“可不是么?”旁邊一人接口,“先是科舉改制,現在又要開東林大會。這是要把我們這些老東林都趕盡殺絕啊!”
“諸位莫慌。”坐在上首的中年文士開口道,“太子再怎么樣,也不敢把東林一網打盡。我們只要……”
話未說完,外面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不好了!錢閣老剛剛下了告示,要清查全城的避稅商號!”
屋內眾人頓時嘩然。
“這是要斷我們的財路啊!”
“沒了避稅的收入,我們拿什么維持門面?”
“錢閣老這是要把我們往死路上逼!”
坐在上首的中年文士沉默片刻,緩緩說道:“看來,太子是要動真格的了。”
朱慈烺站在明遠樓上,俯瞰著雨中的玉溪河。船只在雨中穿梭,偶爾傳來幾聲船家的號子聲。
“殿下,東林大會的籌備工作已經開始了。”身后傳來錢謙益的聲音。
朱慈烺沒有回頭:“嗯,要辦得熱鬧些。”
“是。”錢謙益應了一聲,又道,“不過……老東林那邊怕是會有些動作。”
“無妨。”朱慈烺淡淡道,“讓他們折騰去吧。”
錢謙益躬身退下,腳步聲漸漸遠去。朱慈烺繼續望著窗外的雨景,心中已有定計。要在云陵推行新政,必須先拔掉這些根深蒂固的特權。而東林黨,就是第一個要動的對象。
不過這一切都要循序漸進,先讓錢謙益他們幫著集結東林黨人開會,借機整頓黨務。至于其他的,來日方長。
雨越下越大,玉溪河上的船只漸漸稀少。這座繁華的金陵城,即將迎來一場巨變。而這場變革的序幕,已經在這次科舉中悄然拉開。
范一己的船最終停在了一處偏僻的碼頭。他扶著蘇瑾下了船,回頭望了一眼那根光禿禿的旗桿,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悲涼。
“走吧。”他輕聲說道,“該回家了。”
雨中,師徒二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街巷深處。
南京內城的青龍街,一座氣勢恢宏的深宅大院巍然矗立。朱紅色的大門上,銅釘排列整齊,門楣上懸掛的匾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里距離國子監不遠,地段之優越,面積之廣闊,無不彰顯著主人的顯赫身份。庭院內假山疊翠,曲徑通幽,一派富貴氣象。
自去年九月“權閥之亂”后,南京城內多數園林宅邸已易主。能在皇城附近獲賜如此豪宅者,必是位極人臣。大門外懸掛的“克難溫泉伯”匾額格外醒目,這溫泉二字,取自南京城外的碧泉山莊。
朱慈烺賜封錢謙益為溫泉伯,表面是褒獎其功勛,實則暗含深意。錢謙益素來畏寒怕冷,不敢用涼水,這溫泉二字倒是恰如其分。當然,錢謙益對這層含義一無所知,還引以為傲。
朱慈烺不僅封他溫泉伯,還在湯山賜了一處別墅給他的夫人柳如是。雖說價值不高,但這般殊榮在定國功臣中也是少見。
此時的溫泉伯府后院花廳內,檀香裊裊,茶香四溢。錢謙益正愁眉不展地坐在主位上,手中的茶盞已然涼透,卻渾然不覺。
“老師為何如此煩憂?”一名身著青衫的學生輕聲問道,“這次恩科雖然鬧得不太體面,但也不能歸咎于您啊。”
左班監察御史紀坤放下茶盞,眉頭微蹙:“是啊,現在士林中都在議論,說太子過于苛刻,破壞了朝廷優待讀書人的祖制。”
“住口!”錢謙益猛地抬頭,目光如電般射向紀坤,“慎言!這可是大不敬!”
紀坤不以為意,反而向前傾身,壓低聲音道:“老師,學生只是實話實說。難道您還看不出太子的真實意圖嗎?”
“紀坤,”鄭森放下手中的點心,不以為然地說,“太子不過是要嚴征商稅罷了,我都沒什么意見,你一個御史有什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