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聯手抗清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356字
- 2025-06-13 00:11:33
眼下戰局對玄軍不利,這三人或許不會立即告發。倘若局勢突然來個大轉折,他們必定會毫不猶豫地出賣吳三桂。想到這里,吳三桂只覺得后背發涼。
“他他他……這不是要害我嗎?”吳三桂痛心疾首,聲音中帶著幾分哽咽,“他可是我妹夫啊!”
劉生在一旁輕聲提醒:“王爺,大明太子向來手段狠辣。囚父逐弟,抄沒鹽商,連南京勛貴都不放過……”
吳三桂猛然驚醒,渾身一個激靈。是啊,連親父親弟都能下手的人,又怎會在意自己這個妹夫?他的眼神逐漸變得陰郁。
“千歲爺到底什么用意?”吳三桂轉向林一虎,眼中閃過一絲迷茫,“難道是要逼我反正?可韃子兩白旗三萬人就在眼前,我就算反也是自尋死路!”
林一虎搖頭道:“下官不過區區千戶,不敢妄加揣測。但千歲爺必定是看重王爺,斷不會將王爺置于死地。”
吳三桂翻了個白眼,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他現在不就是在死路上嗎?兩白旗的兵馬就在眼前,自己這三萬人馬根本不夠看。
這時劉生湊到吳三桂耳邊,壓低聲音道:“王爺莫急,屬下有一計。”
“賈大人不妨先歇歇。”吳三桂急忙打發走林一虎。帳外的腳步聲漸漸遠去,他迫不及待地問道:“快說!”
劉生展開一幅山西地形圖,用手指在上面畫了條路線:“由玉河南下,經清州、潞安府、潤州,越王屋山,直入懷慶府。”
“你是說插入流寇東路軍后方?”吳三桂眼前一亮。
“王爺若能入河南,便如虎入深山,龍游滄海,進可攻退可守。”劉生分析道,“現在正是良機!流寇主力在太原,后路空虛。”
“攝政王那邊……”吳三桂依舊顯得優柔寡斷。
“不必理會攝政王,只要得到豫親王和英親王首肯便可。”劉生繼續分析,“他們與龍城消息不暢,想必也是心神不定。若王爺愿意出兵抄擊流寇后路,他們定會欣然應允。”
“況且王爺與大明太子的關系人盡皆知,他們巴不得王爺帶兵南下。太原城下有無王爺三萬人馬,對大局影響不大。陳永福或許會突圍,但兩白旗依然能拿下太原。”
吳三桂陷入沉思,帳內一片寂靜。良久,他才長嘆一聲:“眼下也就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朱慈烺這一手,可謂是將他逼上了梁山。若不盡快離開,一旦那三封信的內容走漏,他必死無疑。
“傳令下去,明日一早,全軍準備南下!”吳三桂咬牙下令。
趙州城內一片荒涼。
殘垣斷壁間,寒風呼嘯,卷起陣陣塵土。枯黃的落葉在空中打著旋,最終落在滿目瘡痍的街道上。這座曾經繁華的古城,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空蕩蕩的街道上看不到一個行人。
李過站在州衙的花園里,目光掃過遠處那座著名的趙州橋。即便在這場浩劫中,這座千年古橋依然巍然屹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
“玄軍撤退前放了一把火。”田見秀走到李過身邊,低聲說道,“不僅燒毀了城中的糧倉,還把百姓都趕走了。”
李過的目光落在遠處升起的縷縷青煙上,嘴角泛起一絲冷笑:“堅壁清野……韃子倒是學得快。”
花園里的草木早已枯萎,只剩下幾棵頑強的老松還在寒風中挺立。李過漫步在碎石鋪就的小徑上,腳步聲在寂靜的園中格外清晰。
藍衣白帽的大順軍士兵正在城內四處巡邏。這支近三萬人的隊伍看上去聲勢浩大,但李過心里清楚,真正的老營精銳已經不多了。青龍嶺之戰后,老營元氣大傷,雖然從中域和襄陽又抽調了一些骨干補充,但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壯丁。
“這些新兵……”李過望著遠處操練的士兵,眉頭微皺,“有的是明軍降兵,有的是土匪出身,更多的是普通百姓。能有多少戰力?”
“報!”一個傳令兵快步跑來,“亳侯,正武求見。”
李過整了整衣襟:“讓他進來。”
不多時,一個身著錦衣的中年人出現在花園中。正武,眼下已身居大明唐王府長史,掌管左護衛兵馬,但在李過面前依然保持著恭敬的姿態。
“亳侯。”正武拱手行禮,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這是太子殿下的親筆信。”
李過接過信件,仔細展開。他的目光在紙上快速掃過,眉頭漸漸皺起。
“太子殿下說,愿意與我們聯手抗清。”李過抬頭看了看正武,“還說云藩擅自聯清一事,并非朝廷本意。”
田見秀湊近幾步:“還有什么條件?”
“如果戰事不利,允許我們南下開封、南陽駐扎,并提供糧草支援。”李過將信件折好,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
“這個條件……”田見秀欲言又止。
李過轉身走到一株老松下,手指輕輕撫過粗糙的樹皮:“你覺得如何?”
“說實話,我們的處境確實不妙。”田見秀壓低聲音,“自從離開衛輝府,沿途補給困難。韃子燒殺搶掠,能找到的糧食少之又少。將士們已經連續幾天只能吃半份軍糧了。”
李過沉默不語。他何嘗不知道眼下的困境?但與大明太子聯手,風險實在太大。朱慈烺的狡詐兇殘是出了名的,萬一抗清抗著抗著就被吞并了呢?
“皇爺那邊可有消息?”李過突然問道。
田見秀搖頭:“皇爺從固關撤退后,就失去了聯系。探子回報說,可能是回中域去了。”
提到中域,李過心中一動。作為陜西人,他們骨子里都有著思鄉情結。離開京城不久,許多將士就想著回中域去。在他們看來,只要守住潼關、武關,中域就是一片凈土。
“其實我們早該回中域的。”李過望著遠處的天際,“告別京城后,直接策馬奔赴腹地,把根基經營穩固了再說。”
“說到經營……”田見秀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我聽正武說,李巖在汝寧一帶的表現可謂出色,短短幾個月就打下了基礎。”
“他是怎么做的?”
“無非是抓住土地、人口、銀子這三樣。”田見秀繼續說道,“接下來就是討論軍功和封賞的時候了,分給手下將士。聽說朱慈烺在云陵也是這么干的,收了幾千萬畝土地和銀兩,分給克難新軍。韃子在北京周圍也在圈地占房……”
李過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樹干。大順軍現在每月只有一兩銀子的軍餉,連果腹都難。相比之下,八旗軍和克難新軍待遇何其優厚?
“亳侯!”又一個傳令兵匆匆跑來,“探子來報,羅洛渾、譚泰率領的八旗軍已經進入真定府境內!”
李過的瞳孔微縮:“還有呢?”
“吳三桂的精銳部隊此刻正越過王屋山險峻山脈,切斷了我們向金陵撤退的道路!”
李過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片刻后,他睜開眼,目光堅定:“傳令下去,全軍準備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