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史可程和史德威匆匆走入,兩人的神色都有些凝重。
“軍中最高統帥的命令已經下達,”史可程拱手道,“要我們加快筑城,儲備五萬人兩年的糧食。”
史德威也上前一步:“還有,李若璉火速要求王府遷移至泰和山建立臨時駐地,要求轉移一半存銀和五萬石糧食。”
“眼下形勢危急到了何等地步,這計劃未免太過荒謬?”史可法眉間的褶皺更深了,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悅。
屋內一時寂靜,眾人面面相覷。
“千歲爺怕是在謀定進退。”史德威壓低聲音說道,目光閃爍。
史可程嘆了口氣:“現在天下興亡就看吳三桂了。如果他不動手,北伐之局恐怕難以為繼。”
“他怎么可能不動手?”史可法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解,“長安藩王都已經許諾,他還在等什么?”
“也許……”史可程遲疑片刻,“千歲爺擔心吳三桂打不過韃子?”
“打不過韃子還有流寇!”史可法一拍桌案,聲音陡然提高,“真定府那邊,李自成有八萬精銳,氣勢正盛。吳三桂若是這時候反正,韃子腹背受敵,必敗無疑!”
“可是……”
“沒什么可是的!”史可法打斷道,他轉身看向地圖,目光凝重,“韃子一敗,就得退出北京。但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一旦李自成再度攻陷帝都,那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快步走入:“大人,山西那邊又有消息傳來。”
史可法接過情報,目光快速掃過,臉色越發陰沉。原來,太原城外的商隊絡繹不絕,許多晉商正在為玄軍運送糧草物資。
“這些該死的晉商!”一名幕僚忍不住咒罵,“為了利益,連祖宗都不要了!”
史可法沉默片刻,突然轉向史可程:“赤豹,你即刻啟程去南京。當面向千歲爺稟明北地形勢。如果李自成真的奪回北京,朝廷就該考慮北上了。總不能給人偏安江南的印象。”
與此同時,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林一虎,正裝扮成山西商人的模樣,帶著幾十車麥子進入太原城下的玄軍軍營。他小心翼翼地打量著四周,心中暗自盤算。
營地里,晉商們正在與玄軍將領談笑風生。他們不僅為玄軍提供糧草,還主動打探情報,充當向導。這些人早已和清廷暗通款曲,根本不在乎什么民族大義。
林一虎混在商人中間,聽到他們私下議論李自成的“免糧均田”政策。這些商人對這項政策深惡痛絕,因為它不僅打擊了舊有的剝削階級,更讓他們失去了生存空間。
“要我說,”一個富商壓低聲音道,“還是玄軍好。至少他們明白,沒有我們這些商人,大家都活不下去。”
“可不是么,”另一人附和,“那李自成倒好,一來就要均田免糧。他以為糧食是天上掉下來的?”
林一虎聽著這些話,心中冷笑。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寧愿投靠異族,也不愿看到農民翻身。難怪朱慈烺會如此擔憂,這些內奸比外敵更可怕。
晉商的勢力在山西根深蒂固,有了這些“八大”的支持,太原城下的玄軍和吳三桂的兵馬自然不愁糧草。
晉水兩岸麥浪翻滾,金黃的麥穗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農人們揮汗如雨,忙著收割這來之不易的糧食。
晉水流域的糧食收購渠道四通八達,晉商們只需揮灑銀兩,幾十萬石糧食便能輕而易舉地收入囊中。街市上,絡繹不絕的馬車裝滿了糧食,向著軍營的方向駛去。
自打李自成占據太原后,便嚴令整頓軍紀,禁止士兵擾民。同時大力推行“免糧均田”政策,讓山西農民看到了希望,紛紛投入春耕。這一季麥子長勢喜人,讓晉商們的購貨渠道變得更加順暢。
“這批火藥的品質如何?”一名身著錦衣的商人正在檢查剛剛運到的貨物。
“放心,這可是我們平遙最好的火藥坊出品,就連當年在寧遠城下的明軍都未曾見過這等精良的火藥。”另一名商人拍著胸脯保證道。
不過,晉商在玄軍這邊得勢,反倒給了朱慈烺的錦衣衛可乘之機。揚州一帶的山西鹽商,雖已在江南扎根百年,但與山西老家的關系依舊密切。朱慈烺清剿山陜四鹽總的當口,便通過收編其下屬,將觸角伸入了山西腹地。
此時,錦衣衛千戶林一虎正以平遙賈家少東家“賈布斯”的身份,站在吳三桂的帥帳之中,與此同時,還有劉生一同在賬內等候。帳內燭火搖曳,將他的影子投射在帳壁上,顯得格外高大。
吳三桂剛從軍營那邊折返,身上還帶著些許風塵。他掀開帳簾,看到一個商人站在帳中,眉頭頓時皺起:“劉生,這是怎么回事?”
“王爺,請過目。”劉生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雙手捧著一份禮單遞了上去。
吳三桂搖頭嘆氣,眼中閃過一絲不耐煩,卻還是接過禮單。當他打開一看,整個人如遭雷擊,呆立當場。
原來禮單中夾著一封信,筆跡赫然是朱慈烺所書!吳三桂的手微微顫抖,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都退下!”他連聲喝退左右,這才在帥案后坐定,仔細查看信件內容。帳外的風吹動帳篷,發出“簌簌”的響聲,更添幾分詭異的氣氛。
看罷之后,吳三桂的眉頭皺得更緊了:“這封信明擺著是給劉良佐過目的,你送錯了地方。”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
林一虎不慌不忙地拱手一笑:“王爺明鑒,這確是寫給劉總兵的信件抄本。千歲爺特意命我帶來,另有兩份寫給許總和兗州劉總的信件副本。”
“什么?”吳三桂猛地站起身來,帥案上的茶盞被他一肘打翻,茶水灑了一桌。他顧不得這些,死死盯著林一虎:“這是什么意思?”
林一虎不動聲色地從懷中又取出三封信:“這封密函直指兩位軍中大佬,還有一封是千歲爺特意給王爺的親筆信。”
“快拿來!”吳三桂急不可耐地伸手,眼中閃過一絲慌亂。目前絕對不是翻臉的最佳時候,況且這等機密之事,怎能讓劉良佐、劉澤清、許定國知曉?若是消息走漏到多爾袞耳中,后果不堪設想。
吳三桂的手指微微發抖,好不容易才拆開信封。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越發難看,最后“砰”的一聲拍案而起。
“千歲爺這是要害我啊!”吳三桂在帳中來回踱步,額頭上的青筋清晰可見。
劉生連忙上前:“王爺,究竟發生何事?”
“他給我安插了三個得力助手!”吳三桂急得直跺腳,“他在信中提醒我要當心,說劉良佐、劉澤清、許定國都不可靠,極可能與韃子有勾結!”
帳內一片寂靜,只有吳三桂粗重的呼吸聲。劉良佐出身遼軍,家中確有投靠清廷之人。至于劉澤清和許定國,都是割據一方的軍閥,兩面討好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