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鄭森獻火銃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481字
- 2025-06-04 00:11:42
魏藻德心中充滿了期待和緊張,“魏藻德雖不才,但若能為國家效力,為千歲爺分憂,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只要千歲爺一聲吩咐,臣隨時準備好為爺效力。”
朱慈烺看著魏藻德,點了點頭,緩緩地說道:“很好,相信你不會讓本宮失望。明日,本宮就會安排妥當,你先下去吧。”
魏藻德深深地鞠了一躬,“臣領旨,謝恩。”
另一方面,春園內,鄭森捧著一支精美的轉輪打火銃緩步而來。他的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笑容,舉手投足間盡顯世家子弟的風范。
“殿下,這是家父從紅夷商人手中購得的火銃,特意讓我送來給您過目。”鄭森將火銃雙手奉上,語氣中帶著幾分討好。
朱慈烺雙手接過那支略顯沉重的火銃,手指輕撫過槍身上精致的花紋。陽光下,槍身上的紋路熠熠生輝,每一道花紋都顯示出非凡的工藝。他的目光在槍管和擊發裝置上停留片刻,心中暗自盤算。這支燧發槍的做工確實精良,但要在大明仿制卻是難上加難。
“令尊近來可好?”朱慈烺隨口問道,目光依舊停留在火銃上。
“家父一切安好。”鄭森微微躬身,“他正在為殿下搜羅火銃,說是等湊夠五千支,便親自送來。”
說到這里,鄭森略作停頓,似乎在斟酌用詞:“還有一事……家父想帶小妹來南京,讓千歲爺過目。”
朱慈烺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興味:“哦?令妹叫什么名字?”
“鄭茶姑,今年十四。知書達禮,頗有姿色。”鄭森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
朱慈烺嘴角微揚。鄭芝龍給兒女起名倒是別具一格,一個叫鄭大木,一個叫鄭茶姑,都與植物有關。他將火銃放在案幾上,淡淡道:“我對安平鄭家向來懷著最誠摯的敬意,若令妹入宮,這正合我意。”
鄭森聽完后喜形于色,連忙拱手稱謝。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如釋重負的神色,顯然這件事一直壓在他心上。
朱慈烺揮手喚來黃小寶:“把這火銃交給陳世芳收著,再叫上封思忠一起過來。”
待黃小寶退下,朱慈烺屏退左右,園中只剩下他與鄭森二人。春日的暖風拂過,帶來陣陣花香。
“今晚的安排如何了?”朱慈烺踱步到一株海棠樹下,抬頭看著枝頭綻放的粉色花朵。
鄭森跟上前幾步:“回殿下,已在白門閣備好酒宴。侯方域、黃宗羲、冒襄、張煌言都已答應赴約,連李昱霖和張靜漪兩位女校書都將出席。”他頓了頓,又補充道,“還有一位羅大公……”
“羅大公是何人?”朱慈烺轉過身,目光落在鄭森臉上。
“是咱們同門,師父最為器重的弟子。”鄭森微微湊近,聲音壓得極低,“此人最是好官,已與他說好,屆時必為殿下美言。”
朱慈烺輕笑一聲:“既是好官,為何不讓老師舉薦他?”
“他說考取的進士官更體面。”鄭森有些尷尬地笑了笑。
“說得也是。”朱慈烺若有所思地看向鄭森,“師兄,來年春闈,你也去考個進士如何?”
鄭森正要謝恩,外頭傳來通報聲,陳世芳和封思忠到了。兩人快步走進園中,向朱慈烺行禮。
朱慈烺整了整衣袖,對鄭森笑道:“走吧,該去會會那些才子佳人了。”
白門閣坐落在玉溪河畔,三進三出的院落雖不算大,卻頗為雅致。暮色漸沉,樓上已經傳來陣陣談笑聲。幾個白面書生正圍坐在案幾旁,杯中美酒尚未動,話題卻已經熱烈起來。
“聽說孫之獬那廝已剃發結辮,一身胡虜打扮,不日就要到南京了。”一個書生憤憤不平地說道。
“呸!早就不是儒門中人了!”另一人重重放下酒杯,酒水濺出幾滴。
“北京城內的漢人都被趕出城去,周邊三百里的良田也被韃子占了去……”有人嘆息道。
“這不都是南遷惹的禍?”羅大公握緊拳頭,臉上滿是憤慨。
黃宗羲冷哼一聲:“太沖兄此言差矣。事已至此,與其追究過往,不如……”
他的話還未說完,樓下傳來腳步聲。寇白門柔聲道:“來者何人?”一名仆人恭敬地作了個揖,“這位是……”
“從北京來的朱耀飛。”鄭森介紹道。
寇白門微微頷首,轉身在前引路。朱慈烺打量著這位秦淮名妓,雖然容貌不俗,卻也入不得他的眼。她的眉宇間帶著幾分愁緒,想必也是為時局所困。
封思忠和鄭森緊隨其后,手按劍柄,警惕地打量著四周。陳世芳已帶人將白門閣四周圍住,暗處布滿了眼線。
朱慈烺整了整儒衫,搖著紙扇緩步上樓。今晚,他要讓這些東林黨社的后輩們知道,誰才是他們真正該追隨的領袖。
樓上的談笑聲漸漸低了下來。朱慈烺嘴角含笑,邁步走上最后幾級臺階。燈火通明的雅間內,幾位文人騷客正好奇地打量著這位不速之客。
侯方域放下手中的酒杯,起身相迎:“不知閣下從何處來?”
“北京。”朱慈烺在主位坐下,目光掃過在座諸人。
“北京?”眾人神色各異,有人露出警惕,有人顯出好奇。
朱慈烺不緊不慢地打開扇子:“諸位可知北京城內現狀?”
“聽聞已是……”黃宗羲欲言又止。
“胡虜肆虐,百姓流離失所。”朱慈烺輕輕搖著扇子,“本以為南京朝廷能有所作為,卻不想……”
他的話音未落,樓下突然傳來一陣喧嘩。有人高聲喊道:“官兵來了!”
眾人臉色大變,紛紛起身。朱慈烺卻穩坐不動,繼續搖著扇子:“諸位不必驚慌,有我在此,自無妨礙。”
封思忠已經快步下樓查看情況。片刻后回來稟報:“是巡城御史的人馬。”
朱慈烺微微一笑:“讓他們進來。”
不多時,一隊官兵魚貫而入。為首的官員剛要開口,卻在看清朱慈烺的面容后猛地跪倒在地:“臣……臣不知太子殿下在此……”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眾人這才明白,方才自稱朱耀飛的,竟是當朝太子!
朱慈烺環視四周,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緩緩開口:“諸位既然心系天下,不如隨我一同為這大明江山謀一個出路如何?”
侯方域等人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沒想到,這場看似尋常的文人雅集,竟然是太子設下的局。
朱慈烺并不催促,只是靜靜地等待著。他知道,這些人需要時間來消化這個驚人的事實。而他,有的是耐心。
“耀飛公子,這杯酒可還入味?”寇白門纖纖玉指執壺,為朱慈烺斟了一杯桂花釀。
朱慈烺輕輕搖晃酒杯,淡然一笑:“好酒。”
“諸位可曾聽說,北京城最近又起了變故?”羅大公輕咳一聲,終于挑起了話頭。既然大家已然知曉朱慈烺真實身份,此刻說話也格外謹慎。
“聽聞建虜又在蠢蠢欲動。”侯方域放下酒杯,眉頭微皺,“這些年來,邊患不斷,民不聊生啊。”
黃宗羲捋著胡須,目光炯炯:“燕京之變,實乃天子守國門之弊。九邊重鎮,耗費巨萬,卻只為護衛天子。如果燕京遇險,九邊將士疲于奔命。”
“更遑論都城百萬生民,日耗糧草無數。南直隸貧瘠之地,哪能供養得起?”黃宗羲越說越激動,聲音不自覺提高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