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契約
- 繡口一吐,便是整個盛唐
- 這人正得發邪
- 2171字
- 2025-05-25 21:03:55
“先生!不好了!”張二瘦一頭沖進堂內,滿臉焦急:“那‘墨香行會’的宋墨癡,把城里所有的原料都給咱們斷了!他們這是要讓咱們的紙坊沒米下鍋啊!”
消息傳來,堂內氣氛頓時一沉。
魯木匠和新來的刻工師傅們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憂心忡忡。
沒有紙,他們就算把活字造出來,也無用武之地。
“新華書肆”那些預售出去的“購書憑證”,豈不成了空頭支票?
“先生,我去跟他們拼了!”趙三墩抄起棍子就要往外沖。
“回來!”陸川喝住了他,面色凝重地在堂內踱步。
他也沒想到,宋墨癡的手段竟如此決絕,直接從產業鏈的上游發起了絞殺。
這確實打在了他的軟肋上。
“硬拼無益。”劉夫子沉吟道:“‘墨香行會’在洪州根深蒂固,我們若想通過官府強壓,那楊參軍定會從中作梗,怕是難以奏效。”
“先生。”閻清瑜美眸中也滿是憂色:“我可請家父出面,從外州調運原料。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且成本高昂,非長久之計。”
陸川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
他走到洪州地圖前,目光在城外的那些村落和贛江的水系上緩緩移動。
“宋墨癡能封鎖城內的商戶,但他能封鎖住城外的萬千農戶嗎?他能買斷市場上一時的存貨,但他能買斷土地里源源不斷長出來的桑樹和稻草嗎?”
陸川的嘴角,緩緩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他要跟我們打商戰,那我們就教教他,什么叫真正的‘資本運作’和‘產業整合’!”
他當即召集眾人,宣布了自己的破局之策——盡快發行“桑皮契約”,建立屬于自己的原料供應鏈!
這個在當時聞所未聞的“期貨”概念,讓蕭子敬、閻清瑜等人聽得是目瞪口呆,隨即又拍案叫絕。
“先生此計,不僅能破解眼前之困,更是高瞻遠矚,將萬千農戶的利益與我等緊密相連,從此立于不敗之地!”蕭子敬由衷贊嘆。
然而,計策雖妙,執行起來卻遇到了第二重困難。
李大牙和張二瘦帶著一眾“明鏡堂”的伙計,興沖沖地拿著印制精美的“桑皮契約”奔赴城外各大村落。
他們本以為,憑著王子安先生如今在百姓中的聲望,以及高于市價的收購價格,此事定然一帆風順。
可現實,卻給了他們一盆冷水。
“啥?現在給一小筆押金,秋后才給大錢收皮子?”
一個村的村正,抽著旱煙,瞇著眼睛打量著李大牙,滿臉不信任:“王秀才,不是俺不信王子安先生,可這白紙黑字的,俺們大字不識一個,萬一你們秋后不認賬,俺們這點桑皮找誰說理去?”
“是啊是啊。”旁邊一個老農也附和道:“‘墨香行會’的管事昨天也來了,說是只要把桑皮留給他們,現在就能給一半的現錢!雖說總價比你們低點,可拿到手的錢才是錢啊!”
一連數日,李大牙他們磨破了嘴皮,收效甚微。
百姓們淳樸,卻也現實。
對于這種超越他們認知的新模式,天然地抱有懷疑。
相比于一張前途未卜的“契約”,他們更相信實實在在揣進兜里的銅板。
宋墨癡顯然也預料到了這一點,他派出手下,用預付定金的方式,與陸川展開了一場爭奪原料的“陣地戰”。
“明鏡堂”內,氣氛再次變得壓抑。
“先生,百姓們不信咱們啊!”李大牙垂頭喪氣地匯報:“他們寧可拿宋墨癡的低價現錢,也不愿簽咱們的高價契約。再這樣下去,咱們的原料還是沒著落。”
陸川眉頭緊鎖,他意識到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信用。
在這個時代,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官府”和“豪強”是他們認知中的兩大信用體系。
他王子安雖然名聲在外,但“明鏡堂”畢竟是新生事物,其“契約”的信用度,還不足以對抗根深蒂固的現金交易模式。
“看來,我必須親自出馬了。”陸川沉聲道:“而且,光靠我說還不夠,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能讓所有百姓都信服的‘擔保人’!”
第二日,陸川并未直接再去鄉野,而是備上厚禮,與閻清瑜一同,前往拜訪了兩個人。
一位,是剛剛官復原職,在洪州官場清望日隆的錄事參軍劉正風。
另一位,則是洪州城外德高望重,深受十里八鄉百姓敬仰的致仕老宿儒——王夫子。
陸川向二人詳細闡述了“桑皮契約”的利民之處,以及此舉對于打破豪強壟斷、穩定市場物價、增加農民收入的長遠意義。
劉正風聽罷,當即表示,府衙錄事司可以為此“契約”進行官方登記備案,并加蓋官印,承認其律法效力。
王夫子在仔細研讀了契約條文,并聽取了陸川的解釋后,也捻須點頭,慨然應允,愿以自己一生的清譽,為“桑皮契約”作保,并親自陪同陸川前往鄉里,向百姓們宣講此事。
這一下,局勢徹底扭轉!當百姓們看到,不僅有劉錄事派來的官差現場為契約蓋上官府大印,更有他們敬重了一輩子的王夫子親自出面擔保時,所有的疑慮都煙消云散了!
“有官府和王夫子作保,這事兒準錯不了!”“王子安先生果然是為咱們著想的!”
“桑皮契約”的簽訂現場,變得如同趕集一般火爆。
農戶們踴躍簽約,宋墨癡派去用現錢收買的人,被擠得連邊都沾不上。
一場原料危機,在經歷了“市場封鎖”和“信任危機”這兩重波折之后,終于被陸川以“官方信用+民間聲望”的組合拳,徹底化解。
宋墨癡的計謀接連受挫,不僅沒能扼殺“新華書肆”,反而助長了陸川的聲望,讓他與官府、鄉紳、農戶的關系都更進了一步。
這讓他惱羞成怒,也讓他意識到,必須使用更陰險、更直接的手段。
就在“新華書肆”的活字印刷進入最關鍵的階段,準備大批量印刷《三國演義》第一冊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技術危機,讓整個工場陷入了停滯。
“先生!不好了!”魯木匠和張二瘦滿頭大汗地捧著一盤剛剛印出的書頁,沖進陸川的書房:“您看,這……這印出來的字,全都模糊不清,有的地方墨跡深淺不一,還有好些字,邊角都殘了!我們試了上百次,換了紙,換了墨,都不行!像是……像是那些泥活字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