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教化
- 聊齋從結緣菩提樹開始
- 言泉九流
- 2210字
- 2025-06-09 07:00:00
趙笈抬起頭,看著眼前傳訊的青鳥,眼底閃過一絲驚奇。
他沒想到,那老狐的幻術如此逼真。
自己身處其中,竟然完全看不穿任何破綻。
青鳥啾啾幾聲:“白英,還不接旨。”
趙笈顧不上想其他,起身接過青鳥爪中法旨:“謹遵神諭。”
等到青鳥離去,他才有空打量四周。
云霧繚繞間矗立著一座青玉神殿。
殿前十二根盤龍柱上,皆蹲踞著狐首人身的仙官,或捧卷執筆,或持印掐訣。
廊下懸著琉璃燈。
正中央的碧霞寶座空懸,唯有一縷檀香裊裊。
階下三五狐吏正以爪代筆,在青簡上勾畫人間善惡。
心中明悟,這應該就是老狐白英,當初剛剛通過狐仙考核,晉升狐仙的一幕。
老狐曾說讓自己入這問心幻境,經歷他的一生。
所以想要破局離開這里,只能按照他的要求,看看事情怎么發展下去。
泰山之巔云霧繚繞,金頂神殿前青煙裊裊。
趙笈抬腿上了玉階,殿前狐官捧卷唱名:“青丘白氏子,考績‘中上’,授從九品文氣點化使,轄瑯琊山妖類開智事。”
兩側狐官青袍烏紗,眉眼間或善意或淡漠。
離他最近的狐吏拽他袖口低喝:“泰山娘娘最厭三事,私受香火、妄改經典、見妖不教。切記不要犯了戒條。”
趙笈躬身受教,謝過狐吏指點之恩。
領了牙牌印信,隨引路童子穿過回廊。
廊下三五狐官正執卷辯經,見他經過,忽有人嗤笑:“瑯琊山?那處的兔妖連‘之乎者也’都嚼不爛,前任狐官氣得折了百年道行!”
童子悄聲道:“那是教化司主事胡大人,專管考績。”
至偏殿交割文書,案后坐著個疤臉婦人,拋來一疊泛黃冊子:“《禮記》十二章句,每日辰時教妖童背誦。”
手拿禮記,趙笈有些無語的踏進瑯琊山草堂。
二十余妖童木然跪坐,兔妖耳尖沾露,雀妖翅羽零落。
上面的字他倒是都認識,不過其意則是一知半解。
他按冊講授“禮不下庶人”,小妖們便機械作揖,卻將“揖深圓”做成撲食狀,撞得案幾砰砰響。
如此一來,半月后的教化考核,自然得了個‘下下’的考評。
似乎連幻境外觀察的老狐都有些受不了。
次日授課時,趙笈腦海中突然多了些老狐當初教化小妖的記憶。
他沿用老狐舊法,教小妖背誦《禮記》章句、模仿文人舉止。
結果小妖雖能行禮如儀,卻不解其意,甚至因強記經文而頭痛欲裂。
趙笈見狀,心知強塞經文終非正道。
便棄了《禮記》冊子,轉而從妖童習性入手。
他取來山中野果,按長幼有序之理分食。
令兔妖捧果先敬年邁的龜妖,龜妖顫爪接過,卻啃不動果皮。
雀妖見狀,叼來露水軟化的漿果,龜妖方展眉。
趙笈贊道:“這便是‘禮之本,敬而已’。”
小妖懵懂點頭。
月末考核時,得考評:徒學人倫皮相,妖性未化,中下。
次月,他仿效儒生弦歌化俗,卻不用雅樂,而取竹葉吹雀鳥調,引小妖和鳴。
兔妖抖耳打拍,雀妖振翅應和,草堂竟現生機。
然曲終時,雀妖忽啄傷兔妖耳尖,爭嚷‘我聲更亮’。
考評:娛情而非啟智,中下。
趙笈索性帶妖童觀山雨欲來。
云壓如‘君子威而不猛’,風過似‘友道和而不同’。
趙笈棄盡章句,指雨后彩虹問小妖:“光可分貴賤否?”
眾妖搖頭。
他大笑:“那禮又何分人妖?”
遂帶妖童劈柴擔水,以勞習仁;分食野果,以饑知讓。
考核日,考核官頷首道:“禮在行,不在背。”
賜評‘上下’。
趙笈從記憶中得知,當初老狐教化小妖時,主管妖類文氣點化,卻以禮不下庶人為由,以文飾權。
最終考評只得了中上。
可就算他如今得了上下之評,幻境運轉依然并未停滯。
幻境外的老狐時刻關注著趙笈的一舉一動。
想要看看趙笈會如何做。
原本他的人生軌跡,在通過考評之后,被仙使分配正式掌管瑯琊山妖類教化。
但他卻無法遮掩內心的傲慢,稱狐族近仙,當與凡妖有別。
更是對于那些愚笨的小妖,故意將禮不下庶人,曲解為妖不配受禮。
以致壅塞文脈,以經義為鎖鏈,以教化為私器。
最終被泰山娘娘奪去文心,貶黜于言子廟前。
當年被貶青溪,數十年來,他明悟自身反省。
他曾因出身寒微被大妖欺辱,修成人形后反而鄙視同類,以高妖一等自居,將儒家經典異化為權威工具。
自此之后,他收起傲慢之心。
躲在這言子廟中,無論人或者妖,只要真心求學的,皆是悉心教化,從無藏私。
凝聚文氣,重塑文心,也是異常順利。
只是,唯獨欠缺了最后一步,文心始終不能順利凝聚。
如今見趙笈教化小妖,得了上等考評,心中倒是莫名生出幾分期待。
趙笈得了上等考評,正式接管瑯琊山妖類教化。
等他到任后,卻下令凡求學者,無論草精樹魅,皆可入草堂聽講。
他帶小妖墾荒種黍,教雀妖銜枝搭巢。
種種行事,在老狐看來,雖談不上離經叛道,但亦和教化沾不上邊。
老狐初時尚耐心觀看,后來漸漸失去興趣。
只覺趙笈所作所為,讓人愈發看不明白,甚至覺得不如之前那些只會讀書的書生。
再看幻境中的辛十四娘,卻依著他之前的老路,摒棄內心驕傲,真正做到了有教無類。
甚至得到上中的評價。
可依然無法讓他堪破內心的那層迷霧。
于是幻境中趙笈面前景色再變。
眼前云靄翻涌,已立于一座紫玉高臺之上。
此臺形如倒懸之錐,通體刻滿上古銘文,正是泰山之巔的問心臺。
一尊青玉神像自虛空浮現,聲如黃鐘大呂:“何為教化?”
此問一出,臺面銘文驟亮,映出老狐舊影。
昔年它錦衣玉帶立于此處,昂首答:“為彰圣人之道,使妖知卑!”
趙笈看著眼前之像,陷入沉思,回憶這段時日所見所聞。
于是變出筆墨紙硯,在紙上凝神寫下后世大儒張載的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字落,文心臺光華大作,幻境中萬千妖類虛影齊誦經典,文氣如虹貫入趙笈眉心。
幻境外,老狐如癡了般盯著趙笈寫下的文字,口中喃喃自語。
八十年來,他總以為文心差的是至純至正,此刻方悟缺的竟是天下為公的胸襟。
言子廟神像忽落淚,淚珠化作一枚剔透文心,沒入其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