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象棋
- 聊齋從結緣菩提樹開始
- 言泉九流
- 2302字
- 2025-06-09 07:05:00
幻境之中,大量文氣涌入趙笈體內。
被他體內菩提樹悉數吸收。
等到睜開眼睛,他就看到不遠處辛十四娘閉目盤腿而坐。
似乎感應到他的目光,辛十四娘眉毛輕顫,睜開眼睛。
看著趙笈的眼神充滿驚詫。
言子廟中,青煙凝聚的狐面散去。
出現在趙笈面前的是一只比尋常狐貍大了兩圈,身穿儒袍,人立而起的老狐貍。
正是盤踞在言子廟中,一直未現身的青丘狐官白英。
老狐來到趙笈面前,深深作揖,行大禮拜下。
趙笈側身避開:“狐老這是何意?”
老狐抬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只此四句,當值吾行師禮。”
張載的橫渠四句在儒家思想體系中居于綱領性地位,堪稱儒家精神的最高凝練。
對于學了一輩子儒家學問的老狐來說,帶來的沖擊實在太大。
趙笈搖頭不受老狐的禮數:“狐老誤會了,這些話來自一位出入佛老,返于六經的大賢所著。貧僧不敢受狐老此拜。”
老狐心中恍然。
先前問趙笈可通讀儒家經文,趙笈只說熟讀佛經。
若說此言出自儒家大賢之口,就說得通了。
“即便不是出自法師之手,但經法師之口而出,成全了我八十年的執念。亦值得受我一拜。”
老狐堅持給趙笈行禮。
趙笈無奈只能受了老狐拜禮。
于此同時,老狐身上一道因果之力飛出,和先前他吸收的文氣,一同在菩提樹上顯現出一顆完整的青色果實。
趙笈心中暗喜,沒想到言子廟一行,竟然有意外收獲。
老狐拜謝起身之后,趙笈再觀他面像,竟然多出一絲儒雅之氣。
以望氣術觀之,頭頂氣運凝結成青色,氣機穩固,青中更帶一絲赤色。
日后突破般若境,水到渠成。
即便是羅漢境,也有了一絲機緣。
“法師不僅助我重新凝聚文心,更對白某有成道之恩。”老狐從懷中摸出一枚土黃色的珠子,遞給趙笈。
“無以為報,這枚壁土珠是我八十年來在這言子廟中,日日以地脈靈氣和文氣祭煉而成。沒甚大用,僅可小范圍改變地脈山川之勢。今日贈予法師,聊表謝意。”
說罷,將操控壁土珠的法訣傳授趙笈。
趙笈推脫幾次,見老狐甚是堅持,于是收下珠子。
這壁土珠若真能改變地脈山川之勢,倒是正好和他的搬山敕令是絕配。
老狐見趙笈收下壁土珠,心中稍感欣慰。
趙笈不僅助他重新凝聚文心,更讓他看清日后修行要走的道路。
說一句成道之恩,絕對不為過。
若非他多年蹉跎,身上只這一件壁土珠,恨不得將所有法器都贈予趙笈表達謝意。
“既然吾凝聚問心,這言子廟也就沒必要待下去了。如此一來,法師和那縣令,也有個交代。”
趙笈見這難題也被解決,心下也是歡喜:“如此,貧僧倒是不用費心和縣衙解釋了。”
老狐文心恢復,不日就要尋一處地界閉關,恢復當初修為。
以期望再去泰山,參加狐仙考核,重新入泰山娘娘麾下。
此刻雖然心急要走,但想起趙笈為何事而來,將自己知道的真相道出:“青溪縣今年的旱情,不是天災。而是由芒碭山中一座古墓移位,導致地脈靈氣暴動,才引發的旱情。”
“古墓?”趙笈和辛十四娘對視一眼,皆是驚訝。
芒碭山屬北邙山山脈,自古多有貴人葬墓穴于此。
有古墓不奇怪,在這靈氣世界,古墓尸首變成僵尸也不足為奇。
只是能夠引起一縣地脈干涸,難道這古墓中,存在傳聞中的旱魃不成?
老狐聞言,雙目微瞇,緩聲道:“當年北周武帝征伐四方,滅佛毀寺,聚斂金銅佛像無數,熔鑄為殉葬之物,埋于北邙山山中。
墓中封有一尊鎮地銅佛,高約丈六,重逾萬斤,據傳能鎮壓地脈,保一方風調雨順。”
他頓了頓,聲音漸沉:“可那銅佛本是佛門圣物,被武帝強奪殉葬,怨氣深重。
數百年后,墓中陰氣滋養,銅佛漸生靈智,成了精怪。八十年前北邙山山崩地裂,墓室移位,銅佛掙脫束縛,地脈靈氣隨之暴亂。
銅佛每夜吞吐地氣,致使方圓百里水脈枯竭,禾苗焦枯。”
趙笈皺眉道:“難道這次青溪縣旱災,又是那銅佛所致?”
老狐搖頭:“那銅佛受地脈靈氣浸潤,已成氣候。當年為拯救旱情,有佛門羅漢境高人尋得降龍木,以此木克制銅佛山崩之術,方才平息地氣。”
他說罷,抬眼望向芒碭山方向,山影沉沉,隱有黑氣繚繞。
辛十四娘聞言好奇道:“既然不是那銅佛作亂,狐老剛才說的古墓,莫非依然和北周武帝有關?”
老狐瞇起眼睛,緩緩道:“那芒碭山中的古墓,乃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葬親信大將獨孤信之處。
當年獨孤信戰死沙場,武帝念其功高,特賜金縷玉衣下葬。陪葬品中有一方象牙棋具陪葬,經年累月吸收地脈靈氣,竟然通了靈性。”
老狐當年恰巧經歷過銅佛動亂,故而在旬月前察覺青溪縣旱情乃是妖禍后,就曾暗中查訪。
最終確認引發地氣移動的,乃是獨孤信墓穴中一副成精的象棋。
“象棋成精?”趙笈暗自沉吟,心中倒是并不驚奇。
靈氣世界,物老成精。
年份久的老物件,得到機緣成為精怪時常有之。
只是這類器物成精,不比辛十四娘之屬的動物成精。
器物成精,往往能力十分極端。
要么極其廢物,要么極其強橫。
比如北周武帝墓中的銅佛,還有獨孤信墓穴中的象棋成精。
辛十四娘說道:“我曾在書中讀過,北周武帝宇文邕‘性沉深,好博弈’,其人沉迷象棋,曾撰《象經》一卷,北周宮廷也因此盛行棋藝。”
老狐點頭贊同:“前朝釋念常著《佛祖歷代通載》中提到其‘以天文、地理、陰陽、兵法入棋理’,可見其非尋常棋經。”
趙笈眨眨眼,聽不懂二狐在說什么。
楚河漢界的象棋,不是韓信發明的嗎?
他在藍田縣時還曾見過有人對弈。
可聽二狐對話,宇文邕撰的《象經》,好像和他記憶中的象棋,又不是一回事。
老狐又道:“那些象棋成精之后,雖然個體不強,卻可排兵布陣,凝聚大勢。我雖然想進一步調查他們吸納地氣的緣由,但無意中驚動他們,只能暫時離開。”
如今他急于穩固文心,調查此事只能交給趙笈二人。
趙笈得知旱情緣由,也是放下心中石頭。
知曉緣由總比盲目亂撞好的多。
自己打不過那群棋子沒關系,他后面還有人。
想到這里,趙笈又問道:“不知那座古墓,在芒碭山何處位置?”
老狐道:“芒碭山,伏虎坡。”
趙笈愣住。
伏虎坡,那不是崩將軍當初棲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