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漢中酷熱難當。練兵場上,塵土飛揚,數千名漢軍士兵正在演練新陣法。韓信站在高臺上,手持令旗,不時發出簡短的指令。汗水順著他的額頭流下,在滿是塵土的臉上沖出幾道溝壑。
劉邦坐在涼棚下觀看,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三個月了,自從拜韓信為大將軍,漢軍面貌煥然一新。那些原本懶散的士兵如今令行禁止,進退有度。但東出漢中的計劃卻遲遲未能實施。
“漢王。“蕭何悄無聲息地出現在身側,遞上一碗冰鎮梅湯,“看練兵看得入神了?“
劉邦接過陶碗,一飲而盡。酸甜的液體滑過喉嚨,帶來片刻清涼。“蕭何,你說韓信到底在等什么?天天練兵,何時才能東出?“
蕭何笑而不答,只是指向場中正在變換的陣型。士兵們迅速移動,形成一個奇特的半月形。
“這是...“
“韓信新創的'背水陣'。“蕭何解釋道,“士兵背水列陣,退無可退,只能死戰向前。“
劉邦瞇起眼睛。這陣法看似冒險,卻暗合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韓信此人,確實有些門道。
正思索間,一名傳令兵匆匆跑來:“報!韓將軍請漢王移步中軍帳,有要事相商!“
中軍帳內,韓信正在沙盤前沉思。沙盤上用黏土塑出了漢中與關中的地形,幾條小路蜿蜒其間,其中一條標著紅漆,從陳倉通向關中。
“漢王!“韓信見劉邦進來,立刻行禮,“時機已到,臣請實施東出之策!“
劉邦精神一振:“詳細道來!“
韓信拿起一根細棍,指向沙盤:“臣已派斥候探明,陳倉故道雖年久失修,但勉強可通行。而項羽正忙于平定齊國叛亂,無暇西顧。章邯、司馬欣、董翳三秦降將駐守關中,防備松懈。“
“所以?“
“所以,“韓信眼中精光閃爍,“臣建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皺眉:“什么意思?“
“派老弱兵卒大張旗鼓修復斜谷棧道,吸引章邯注意。同時主力秘密北上,從陳倉突入關中!“
蕭何撫掌贊嘆:“妙計!章邯必以為我軍要從原路返回,重兵防守棧道出口,陳倉方向必然空虛。“
劉邦盯著沙盤,心跳加速。這計劃大膽而冒險——若被識破,漢軍將陷入進退兩難的絕境。但若成功...
“需要多少兵力?“劉邦沉聲問道。
“精兵三萬足矣。“韓信信心十足,“但必須速戰速決,在項羽回援前平定三秦!“
劉邦抬頭,對上韓信熾熱的目光。這個年輕人身上有種令人信服的力量,讓他想起張良獻策時的神情。
“好!“劉邦拍案而起,“就依將軍之計!何時出發?“
“三日后子時。“韓信毫不猶豫,“請漢王令曹參率五千老弱修復棧道,務必大張旗鼓,多立旗幟,裝作全軍出動之勢。“
接下來的三天,漢軍秘密準備。精銳部隊分批離開大營,借口是進山操練;糧草輜重則偽裝成商隊,由樊噲親自押送,走小路先行。
出發前夜,劉邦輾轉難眠。他披衣起身,獨自走出大帳。月光如水,灑在安靜的營地上。遠處,韓信正在檢查馬匹裝備,一絲不茍。
“韓將軍。“劉邦走近,“還沒休息?“
韓信轉身行禮:“漢王不也沒睡?“
兩人相視一笑。劉邦突然問道:“將軍可有把握?“
“兵者,詭道也。“韓信目光炯炯,“不敢說有十足把握,但臣已做好萬全準備。“
“若項羽回師救援...“
“所以必須速戰速決。“韓信指向北方,“先破章邯,再取廢丘,最后收拾司馬欣、董翳。一月之內,關中可定!“
劉邦望著韓信堅毅的側臉,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這個年輕人或許狂傲,但確有真才實學。
“明日我親自領軍。“劉邦突然道。
韓信一驚:“漢王,前線危險...“
“我劉邦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劉邦打斷他,“將士們冒死沖鋒,我豈能安坐后方?“
韓信肅然起敬,深深一揖:“漢王英勇,臣自當竭力保護。“
子夜時分,三萬精銳悄悄離開大營,向北進發。陳倉道崎嶇難行,有些路段已被山洪沖毀,士兵們不得不下馬步行。韓信親自在前開路,不時停下來修正方向。
五天后,隊伍終于抵達陳倉口。遠處,秦軍的烽火臺隱約可見,但守備明顯松懈。
“果然中計!“韓信興奮地低語,“章邯把主力都調到斜谷去了!“
劉邦點點頭,心中一塊大石落地。韓信的判斷完全正確——秦軍確實被棧道的修復工程吸引了注意力。
“傳令下去,休整一夜,明日拂曉進攻!“
黎明前的黑暗中,漢軍如潮水般涌向陳倉要塞。守軍猝不及防,還沒反應過來,城門已被攻破。韓信一馬當先,長劍所指,漢軍勢如破竹。
捷報頻傳:
“報——陳倉已克!“
“報——雍城守軍投降!“
“報——章邯敗走廢丘!“
劉邦站在陳倉城頭,望著東方漸白的天空,恍如夢中。這一切順利得不像真的。短短半月,漢軍連戰連捷,關中大地已在掌握之中。
“漢王!“韓信渾身是血地奔上城樓,卻掩不住興奮,“章邯退守廢丘,已派使者向項羽求援!“
劉邦心頭一緊:“項羽有何動向?“
“齊地戰事膠著,項羽一時難以抽身。“韓信胸有成竹,“臣建議立即進軍廢丘,不給章邯喘息之機!“
“準!“
接下來的戰斗更加激烈。章邯畢竟是秦朝名將,在廢丘拼死抵抗。漢軍圍城十日,傷亡不小。劉邦親自督戰,被流矢擦傷左臂,仍堅持不退。
“漢王,“蕭何從后方送來補給時勸道,“您是一軍之主,不該如此冒險。“
劉邦不以為然:“將士們用命,我豈能惜身?“
最終,在韓信的巧妙調度下,漢軍掘地道入城,內外夾攻,廢丘告破。章邯自焚而死,死前仍高呼“項王萬歲“。
消息傳開,司馬欣、董翳二將聞風喪膽,相繼投降。不到兩個月,三秦之地盡歸漢軍所有。
秋風送爽時,劉邦再次站在咸陽城頭,俯瞰這座曾經讓他目眩神迷的都城。上一次,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一次,他是以征服者的姿態歸來。
“漢王,“蕭何匆匆走來,“好消息!張良先生從彭城回來了!“
劉邦大喜:“快請!“
張良風塵仆仆,但精神矍鑠。見到劉邦,他深深一揖:“漢王神武,果然不負所望!“
劉邦扶起張良:“子房此來,必有以教我。“
“正是。“張良神色凝重,“項羽聞漢王定三秦,勃然大怒,已命英布為先鋒,親率大軍西來!“
帳中諸將聞言色變。項羽的威名,無人不懼。
韓信卻笑了:“來得正好。臣已準備多時,就等與項王一決高下!“
劉邦環視眾人——韓信自信滿滿,張良胸有成竹,蕭何沉著冷靜,樊噲、曹參等摩拳擦掌...有這樣一群人輔佐,他有何懼?
“傳令下去,“劉邦的聲音鏗鏘有力,“整軍備戰,迎擊項羽!“
當夜,劉邦獨自登上咸陽宮最高處,向東眺望。那里,項羽的大軍正日夜兼程趕來。昔日的結拜兄弟,如今成了不死不休的敵人。
白蛇鱗在懷中微微發熱。劉邦想起那個“赤帝子斬白帝子“的預言。他與項羽,注定只能有一個活下來。
秋風掠過城頭,吹動劉邦的戰袍。遠處,渭水如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這片土地,這個天下,終將屬于誰?
答案,就在即將到來的血與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