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利出一孔,馭民之法
- 武俠世界的時間掌控者
- 渡紅塵
- 3627字
- 2025-05-23 12:01:00
呼嘯的海風裹挾著咸澀的海水,如同無數銀針般扎在兩人身上。
許言站在甲板上,脊背挺得筆直,恰似一尊歷經歲月沖刷的磐石,任憑狂風掀起衣袂獵獵作響,始終巋然不動。
反觀許昌林,他的額頭早已被冷汗浸透,幾縷碎發黏在蒼白的臉上,單薄的身子在風中不住搖晃,仿佛隨時會被卷入洶涌的浪濤之中。
片刻后,許言的目光穿透層層迷霧,望向海天相接之處。
此時,浪潮正從遠方翻涌而來,層層疊疊的浪花像是被誰攪動的墨色綢緞;蒼穹澄澈如洗,蔚藍的天幕下,幾只海鷗正迎著風奮力翱翔。
他緩緩吐出一口濁氣,喉間溢出低沉的嗓音:“你可知,為父當年為何放棄科舉?”
這句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許昌林混沌的思緒中。
他猛地回過神來,慌亂地用衣袖抹去額間冷汗,喉結上下滾動了兩下,聲音略帶顫抖:“孩兒不知。”
許言的目光如同一把鋒利的刀,直直地刺向許昌林,聲音卻溫和而深沉:“人生在世,最難的便是看清自己,找準自己在這世間的位置。”
頓了頓,他語氣凝重道,“為父放棄科舉,便是因為看懂了科舉。”
許昌林擰緊眉頭,臉上滿是困惑:“孩兒不懂,看懂了科舉,這究竟是什么意思?”
許言凝視著兒子,目光中帶著探尋:“你可曾想過,為何當今天下,人人都擠破腦袋想要科舉,渴望當官?”
“當然是因為當官才能有錢,有名,有權!”,許昌林不假思索地回答,眼中閃爍著篤定的光芒,“只有當官才能成為人上人,官越大,身份越高,權力越重,財富、名利、美人自然唾手可得。”
聽到這番回答,許言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賞。
他繼續追問:“可為何偏偏只有當官才能成為人上人,才能坐擁財富、名利與美人?”
許昌林的嘴唇張了張,卻又緩緩閉上。
他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衣角,努力在腦海中搜尋答案。
良久,他無奈地搖頭,聲音里滿是迷茫:“孩兒實在想不明白,只覺得歷來如此。”
“‘士農工商’,士人本就是上等人,不是嗎?”
“朝廷如此規定,天下人也都這么認為。”
許言仰頭大笑,爽朗的笑聲在海天之間回蕩。
他指著蒼茫大海,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說得沒錯,這便是大炎皇朝傳承數千年的制度。但你可曾深究過,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制度?”
許昌林抓了抓頭發,眼中滿是無助。
皇朝如此規定,天下人也是這樣認可。
但為什么會這樣吶?
許昌林思考半響,終究是想不出能說服自己的答案。
他深吸一口氣,鄭重地拱手行禮:“孩兒愚鈍,還請父親指點迷津。”
許言伸手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掌心的溫度透過脖頸處的衣領傳來:“你年紀尚輕,想不明白實屬正常。”
“至于為何如此,便要從當今制度的源頭說起。”
“你已經明白,當官是為了名利,財富,美人。”
“這些東西從哪里來,從皇帝的恩賞中獲得。”
“這便是制度的源頭,利出一孔。”
“以皇帝為首的官僚集團壟斷天下所有致富之路,從而迫使百姓只能通過效忠皇帝,效忠權力,來換取財富美人,得到幸福的生活。”
“這個理論最早出自管子,后在商鞅手中被完善加強。”
“為了完成集權,利出一孔,商鞅提出了兩個政策,編戶齊民,重農抑商。”
“將百姓按姓名、年齡、籍貫、身份、相貌、財富情況等項目一一載入戶籍,便是編戶。”
“編戶后,國君可通過戶籍資料,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財富,有多少可以創造財富的工具。”
“齊民更加重要。”
“國君若是想要大權獨攬,壟斷國內的所有資源,達成利出一孔,便需要清除異己,消滅所有可能威脅到自己利益的團體。”
“而上古時期,各諸侯國內的貴族、長老、族長等等地方領袖,便成了國君壟斷資源,完成利出一孔最大的威脅。”
“將原有的宗族勢力強行拆除,打散,將宗族子民散于各處。”
“這樣便沒有能威脅到國君的大型勢力,君王的統治便可以長久安穩。百姓即便是受到壓迫,也無法快速形成強大有組織的力量,威脅君主的統治。”
“通過編戶齊民的手段,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主紛紛完成集權,形成最初的中央集權制度,君主與官僚聯合的新權力版圖,官僚逐漸取代大貴族。”
“君主則依靠龐大無比的官僚集團,更有效地掌控國家的人力資源,加強對人民的管理,保證國家的稅收和政權的穩定。”
“也可通過編戶齊民,確定國家各地的稅收,徭役,兵役等等。”
“重農抑商同樣是極為重要的手段。”
“重農,便是加強對百姓的管理,讓農民不能脫離朝廷控制。”
“天下之財,皆是百姓創造,若是沒有百姓,難道讓諸侯,皇族,官僚去耕田種地,紡織放牧。農民是朝廷的鐵桿莊稼,絕不能放松管理。”
“所以,加強對農民的管理,限制農民的行動范圍,從而束縛農民,也就成了歷朝歷代都關注的重要事情。”
“可是,僅僅加強對農民的管理遠遠不夠,還有一個問題急需結果。”
“天下百姓,有人愚笨,有人平庸,可亦有聰明人。”
“這些聰明人能洞悉財富的走向,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去積累財富,而不是依靠君主的賞賜。”
“他們便是商人。”
“商人經商并沒有門檻,十文錢有十文錢的生意,一萬貫有一萬貫的生意。”
“如果天下的聰明人都能通過經商致富,都能通過經商擺脫貧困,還會有多少人愿意為君主效力?”
“如此一來,這些人便成為了國君壟斷資源,獨享天下最大的麻煩。”
“而商人若是掌握的資源太多,更有可能發展成威脅國君的新勢力。”
“所以,打壓商人就成了自古以來的國本,歷代帝王必須要做的事情。”
“只有不斷壓迫私商的生存空間,將所有致富之路壟斷在以國君為首的官僚集團手中,壯大官商,完成資源的壟斷,才能讓天下的聰明人聚攏在君主麾下,為君主的事業拋頭顱灑熱血。”
“為此,商鞅提出了馭民五術。”
“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愚民之法,便是要強調統一思想,壟斷對天下百姓的意識形態,操縱他們的思想。”
“禁絕百家學問,禁絕各地游學之士。則百姓無所學,只能俯身于農田之上。”
“百姓思想統一,便于統治,使他們成為沒有獨立思想、任由君主驅使的順民。”
“弱民之法。”
“國君的財富取自百姓。”
“將稅收藏在物價里雖然能隱瞞一時,但瞞不過聰明人,更不可能瞞過長期與商品接觸的人。”
“國家與百姓是對立的關系。”
“百姓強大,則國家想要掠奪百姓就變得困難了。”
“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限制百姓的武器,限制百姓的集結,限制宗族的產生,限制百姓的移民,限制百姓的學習,無不是弱民之策。”
“只有使百姓愚昧無知、樸實忠厚,百姓才不易結成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國家和君主,國家就會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也就會更加牢固。”
“疲民之法。”
“便是要為民尋事,使之疲于奔命,不得消停,無暇顧及他事。”
“農耕之事,受限于時節,晝夜,天氣,終歸是會讓百姓有空閑之時。”
“有了空閑的時候,他們便會思考。思考,則會明事理。明事理,則君主的統治就會動搖。”
“要通過讓百姓不停征戰、服徭役等,為了生活奔波辛勞,消耗他們的體力和精力,使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事情,從而便于統治。”
“辱民之法。”
“便是要讓百姓無自尊自信;唆使他們相互檢舉揭發,使百姓終日生活于恐懼氛圍中。”
“可重刑罰,以連坐使百姓互相迫害,互不信任。”
“百姓,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
“通過羞辱百姓,迫害百姓,讓他們知道,天地之間唯有當官才算是真正的人,唯有當官才能得到財富,地位,名利,他們渴望的一切。”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尊崇官府,渴望爵位,從而更好地服從君主的統治。”
“貧民之法。”
“百姓若是有了錢,有了財富,便難以被驅使。”
“家有余食,則逸于歲。”
“讓人民在貧困線上掙扎,使其為了生存而奔波,無暇他顧,只能依賴國家,這樣國家就能更好地控制民眾。”
“為此,商鞅制定了將天下山海盡數收為國有,禁止百姓通過漁獵等活動獲取財富,打壓商業,教育等等政策,只為了完成利出一孔的布局,將天下的資源匯聚到君主手中。”
“這樣一來,百姓若是想要獲得財富,便只能通過耕戰,用性命從君王那里換取。”
“這便是為何當今天下,人人都想要當官,也唯有當官才尊貴的原因。”
“權力與財富高度綁定,權力越大,財富越多。”
“不過時至今日,這些政策早已經更迭多次,又有了完善與加強。”
“為父之所以不參加科舉,便是如此。”
“即便為父參加科舉,成了大炎皇朝的官員,那又如何?最終不過是給皇家當一條狗,生死榮辱盡皆掌握在他人手中。”
許言說到這里,不屑地哼了一聲,難掩那副頂天立地的傲骨。
只是說著,他又默默地嘆了口氣。
當今天下,世人皆尊崇士農工商的理念,不知多少人想過,他們只是民,既不是貴族,也不是皇帝。
他們能輕易成為商人,但絕不可能成為皇帝!
而許昌林則是臉色變幻,宛若瞬息萬變的大海,時而驚恐,時而憤怒,時而沉悶。
他從未想過,原來真正的治國之道,竟然如此殘酷!
原來士農工商,竟然有著這樣的深意。
一陣刺骨的海風拂過,似是要順著皮甲的縫隙鉆入五臟六腑。許昌林打了個寒顫,自沉思中驚醒。
他眉頭緊鎖,困惑道:“既然是這樣,爹為什么還要,還要討伐鬼臉七?”
他的聲音破了音,指節因過度用力而泛白,急切道:“這一百多條船,一萬多人,可是咱們許家全部的力量。”
“即便咱們贏了鬼臉七,也肯定會有所損失,到時候萬一朝廷翻臉?”
說到這,許昌林眼中閃過一抹狠色,以及憂慮。
只是~~~
許言豪邁大笑,暢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