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雨晴的馬克筆在紙上劃出最后一道弧線,勾勒出云朵被子的柔軟邊緣。窗外,凌晨四點的城市寂靜無聲,只有她的臺燈在公寓里投下一圈溫暖的光暈。工作臺上散落著十幾張完成的海報設計,每一張都以“庇護所:被子與記憶的藝術“為主題,配以她繪制的俱樂部插畫。
馬先生的話像一把刀懸在她頭頂——“那塊地皮已經賣給開發商了,月底就拆。“現在是十月二十日,意味著俱樂部最多只剩十天壽命。時雨晴咬住下唇,強迫自己專注于面前的設計。絕望不是選項,至少不是現在。
手機屏幕亮起,是蘇婉發來的消息:【聯系到《城市藝術》的編輯,同意做專題報道。海報好了嗎?】
時雨晴拍下最新完成的海報照片發過去:【最后三張明天上午完成。場地確認了嗎?】
【李醫生的侄女給了我們社區中心主展廳,免費使用兩天。】蘇婉回復,【程樹知道了嗎?】
時雨晴的手指懸在屏幕上方。自從前天晚上在儲藏室與程樹共同整理被子后,他一直表現得異常平靜,甚至主動幫忙聯系了幾位老會員提供展品。但每當提及展覽細節,他的眼神就會飄向遠處,仿佛已經在與俱樂部告別。
【還沒告訴他地皮的事。】她最終回復,【需要找個合適時機。】
放下手機,時雨晴揉了揉酸痛的手腕。桌上那幅程樹和小星的肖像已經完成,兄妹倆在畫中相視而笑,周圍環繞著飛舞的被子。這是她最滿意的作品,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一幅——如何捕捉一個從未謀面的女孩的靈魂?如何描繪程樹眼中深藏的哀傷與愛?
她小心地將畫放入保護套,然后從抽屜里取出那張泛黃的照片。蘇婉說這是小星最后一次生日,七歲的女孩還不知道自己只剩一年生命。時雨晴輕輕觸摸照片上小星的笑臉,一種奇異的親近感涌上心頭。也許是因為程樹談起妹妹時聲音里的溫柔,也許是因為那些被精心保存的兒童被子,這個素未謀面的女孩似乎已經成為她創作的一部分。
窗外,天空開始泛白。時雨晴關上臺燈,躺倒在沙發上,用那條灰色云朵毯子裹住自己。毯子上淡淡的薰衣草香讓她想起俱樂部的氣息,想起程樹折疊被子時專注的側臉。三天沒去俱樂部了,她突然無比想念那個空間,想念被棉被包裹的安全感。
睡意終于襲來,時雨晴陷入淺眠,夢見自己站在一條長廊里,兩側掛滿各式被子,每掀開一條,后面都藏著程樹不同時期的模樣——少年時嚴肅的眉眼,大學時期疲憊的神情,現在眼角帶著笑紋的溫和面孔...
手機鈴聲粗暴地打斷了夢境。時雨晴掙扎著摸到手機,屏幕上顯示“蘇婉“的名字,時間是上午九點十七分。
“雨晴,出事了。“蘇婉的聲音異常急促,“馬先生今早帶人去俱樂部貼了封條,說程樹違反租賃協議擅自改變用途。程樹現在人在那里,情況...不太好。“
時雨晴瞬間清醒,從沙發上彈起來:“我馬上過去。“
“等等。“蘇婉壓低聲音,“別一個人去。我在組織會員們,十點在巷口集合。我們需要...展示一下集體力量。“
掛斷電話,時雨晴用冷水洗了把臉,鏡中的自己眼睛布滿血絲,黑眼圈明顯。她換上那件深藍色連衣裙——幸運色,然后小心地將程樹和小星的肖像裝進畫筒。出門前,她猶豫了一下,又從墻上取下那幅“0723號庇護所“的原稿。
巷口已經聚集了十幾個人,遠遠超出時雨晴的預期。除了蘇婉、林教授和小雨,還有分享會上見過的幾位會員,以及一些陌生面孔——想必是俱樂部的老會員。他們舉著手寫的標語:“保護我們的庇護所“、“被子有治愈的力量“、“記憶需要空間“。
蘇婉穿著醒目的紅色風衣,正在分發打印的傳單。看到時雨晴,她快步走過來:“情況比想象的糟。馬先生不僅貼了封條,還叫來了拆遷隊評估建筑結構。程樹凌晨三點就來了,發現后一直坐在門口,不讓任何人靠近。“
時雨晴的心一緊:“他沒事吧?“
“表面冷靜,但...“蘇婉搖搖頭,“你知道他的脾氣。“
隊伍向巷子里移動,時雨晴走在最前面,畫筒在背上輕輕拍打。轉過最后一個彎,俱樂部的藍色木門映入眼簾——現在被交叉貼了兩道刺眼的黃色封條。程樹坐在門前的臺階上,背挺得筆直,像一尊守護神像。三個穿著工作服的男人站在不遠處,拿著測量工具指指點點。
更令人驚訝的是,媒體已經到場——兩名記者模樣的人正在拍照,還有一臺攝像機對著俱樂部招牌。
“《城市藝術》的人?“時雨晴小聲問蘇婉。
小說家神秘地微笑:“我可能還聯系了幾家其他媒體。'歷史建筑面臨強拆,市民自發保護',不錯的新聞角度,不是嗎?“
隊伍接近時,程樹抬起頭,目光越過眾人直接落在時雨晴臉上。他看起來疲憊不堪,眼睛布滿血絲,但嘴角微微上揚,像是見到她的瞬間獲得了某種力量。
“這是什么?“一個測量員指著逐漸靠近的人群問道。
“我的證人。“程樹站起身,聲音低沉而堅定,“證明這里一直是合法經營的文化場所,不是什么'擅自改變用途'。“
馬先生從俱樂部側面轉出來,西裝革履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看到聚集的人群和媒體,他的臉色變得鐵青:“程樹,你這是煽動鬧事!“
“只是展示真實情況。“程樹平靜地說,“俱樂部運營五年來,從未收到任何投訴,反而有幾十位會員愿意作證這里對他們的幫助。“
林教授走上前,銀發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作為退休教授和三十年社區志愿者,我證明棉被包裹俱樂部是合法且有價值的心理療愈空間。“
“我的抑郁癥在這里得到緩解。“小雨舉起她的彩虹毯子,“比任何藥物都有效。“
記者們迅速圍上來,相機閃光燈不斷閃爍。馬先生的臉越來越紅,額頭滲出汗水:“這改變不了事實!地皮已經合法出售,月底必須清空!“
時雨晴感到一股熱血涌上頭頂。她擠到最前面,從背上取下畫筒:“馬先生,您知道這里對人們意味著什么嗎?“她抽出程樹和小星的肖像,高高舉起,“不僅僅是生意,是記憶,是療愈,是像這樣的連接!“
陽光下,畫中的兄妹栩栩如生,小星的笑容純凈無邪,程樹眼中的保護欲幾乎要躍出紙面。圍觀的人群發出一陣贊嘆,連測量員都停下工作來看。
馬先生的表情微微動搖,但很快恢復冷硬:“感人的藝術,小姐,但法律就是法律。“他轉向程樹,“最后期限不變。月底前清空,否則強制執法。“說完,他推開人群大步離開,測量員們猶豫了一下,也跟著走了。
媒體立刻圍住程樹和時雨晴,問題如潮水般涌來。程樹輕輕搖頭,示意不想接受采訪。蘇婉熟練地接過局面,引導記者們采訪其他會員,講述俱樂部對他們的意義。
趁亂中,程樹拉住時雨晴的手腕,帶她退到俱樂部側面一個安靜的角落。他的手掌溫暖而粗糙,指腹有長期整理被子留下的薄繭。
“那幅畫...“程樹的聲音有些沙啞,“你什么時候完成的?“
時雨晴突然感到害羞,低頭看著自己的鞋尖:“昨晚。蘇婉給了我照片,我想...小星應該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程樹輕輕抬起她的下巴,強迫她直視自己的眼睛:“謝謝你。“簡單的三個字,卻承載著無法計量的情感。
他們四目相對,時雨晴感到時間仿佛靜止。程樹的眼睛在陽光下呈現出蜂蜜般的金色,她能看清每一絲虹膜紋理,每一道顯示他疲憊與堅韌的細紋。
“你知道地皮的事了。“她輕聲說,不是疑問。
程樹點點頭:“一直都知道。馬先生三個月前就通知我了。我只是...沒想到會這么快。“
“為什么不告訴大家?“
“因為像今天這樣的情況。“程樹苦笑,指了指喧鬧的人群,“我不想讓大家為了注定失敗的事情傷心費力。“
時雨晴抓緊畫筒:“不是注定失敗的。展覽還在籌備,媒體報道會引起關注,也許...“
程樹突然將她拉入懷中,一個短暫而有力的擁抱。他的心跳透過襯衫傳來,快而有力。“無論結果如何,“他在她耳邊低語,“你已經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小星被記住。“
他們分開時,蘇婉正帶著記者走過來。“雨晴,《城市藝術》的編輯想采訪你關于插畫創作的事。“她看了看兩人之間微妙的氣氛,補充道,“當然,如果你們有更重要的事...“
“不,我去。“時雨晴整理了一下情緒,從畫筒里取出其他作品,“展覽必須成功。“
采訪持續了整個上午。時雨晴講述了她如何從失眠患者變成俱樂部會員,又如何將這種體驗轉化為藝術。其他會員輪流分享故事,展示他們珍視的被子。程樹則保持低調,只在被問及俱樂部理念時才簡單回應幾句。
中午時分,人群逐漸散去。蘇婉統計了媒體名單,滿意地宣布至少有四家會報道,包括《城市藝術》的專題。林教授組織了一個值班表,確保每天都有會員守在俱樂部外,防止馬先生突然行動。
“我會通宵。“程樹說,看著被封條封鎖的門,“以防萬一。“
“不,你回家休息。“蘇婉堅決地說,“我和李醫生值第一班。明天林教授和趙女士接班。雨晴,你需要準備展覽,別熬夜。“
時雨晴想抗議,但確實有十幾幅畫還沒完成。她妥協道:“至少讓我送程樹回家。“
告別其他人后,時雨晴和程樹默默走在街上。秋日的陽光溫暖而不灼人,落葉在腳下發出清脆的聲響。
“你家在哪?“時雨晴問,突然意識到她從未去過程樹的住處。
“離俱樂部不遠,走路十分鐘。“程樹指了指東邊,“一間小公寓,沒什么特別的。“
“我想看看。“時雨晴脫口而出,隨即為自己的冒失臉紅,“我是說...也許有些被子可以借來展覽...“
程樹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上揚:“來吧。“
程樹的公寓在一棟老式紅磚建筑的頂層,沒有電梯,樓梯間散發著木材和歲月的氣味。門打開后,時雨晴驚訝地發現整個空間幾乎被被子占據——墻上掛著,沙發上堆著,甚至餐桌上也鋪著一條巨大的拼布被。
“我...喜歡研究不同文化的被子。“程樹有些尷尬地解釋,迅速收拾出一條通往沙發的小路,“喝茶嗎?“
時雨晴點點頭,小心地在沙發上坐下。身下的被子觸感奇妙,像是羊毛和絲綢的混紡。她環顧四周,發現墻上掛著的不僅是普通被子,還有各種織物藝術品——日本絎縫被,印度坎tha刺繡,甚至有一條看起來像非洲肯特布的鮮艷織物。
“這些都是你收集的?“她驚嘆道。
程樹在廚房燒水,聲音從那邊傳來:“旅行時慢慢積累的。每條被子都有一個故事。“他端著茶盤回來,上面是兩杯冒著熱氣的花茶和一碟小餅干,“比如這條,“他指了指時雨晴坐著的被子,“是蘇格蘭一個老奶奶教我做的,用了傳統植物染料。“
時雨晴輕撫被面上的復雜花紋:“真美。“她突然想到什么,“程樹,這些應該成為展覽的一部分!人們需要看到被子背后的文化和歷史。“
程樹沉默了一會兒,然后點頭:“可以。但有幾條我想保留私密...小星的,還有...“他的目光飄向臥室半開的門。
時雨晴順著他的視線看去,隱約可見一條粉藍色的毯子整齊地鋪在床上——和她那條幾乎一模一樣。“你找到了另一條?“
“不,就是給你的那條。“程樹有些不好意思,“我...多做了一條相同的。有時候...“他沒說完,但時雨晴明白了。有時候他需要看著這條毯子,想象有人正因為它而感到安慰。
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時雨晴不知該說什么。她端起茶杯,讓熱氣模糊自己的表情:“展覽后天上演,你準備好了嗎?“
程樹坐在她旁邊的椅子上,突然顯得疲憊不堪:“說實話,我不知道該怎么準備。看著人們來告別俱樂部?看著小星的被子被當作展品?“他搖搖頭,“但我知道必須這樣做,為了所有相信這個地方的人。“
時雨晴放下茶杯,鼓起勇氣握住程樹的手:“不僅僅是為了告別。是為了展示俱樂部有多重要,也許...也許會有轉機。“
程樹沒有抽回手,反而輕輕回握:“你真是不可思議的樂觀主義者。“
“不,我只是...“時雨晴尋找合適的詞,“相信你的理念。被子確實有治愈的力量。我的畫就是證明。“
他們相視而笑,無需更多言語。陽光透過窗簾照進來,在拼布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時雨晴突然希望時間就此停駐,在這個被被子包圍的安靜午后,只有他們兩人和未說出口的理解。
但現實不容逃避。她還有十幾幅畫要完成,展覽籌備進入最后沖刺。喝完茶,時雨晴起身告辭,程樹送她到門口。
“明天見?“他問,聲音里有一絲不確定。
時雨晴點點頭:“明天,后天,直到...直到最后。“她踮起腳尖,飛快地吻了吻他的臉頰,然后轉身下樓,不敢回頭看他的表情。
回家的路上,時雨晴的大腦已經構思好新的畫作——程樹公寓里的各國被子,陽光下的織物紋理,還有那個半開的臥室門后隱約可見的粉藍色毯子。這些都將成為“記憶的紋理“系列的一部分,講述一個關于治愈、失去與堅韌的故事。
而故事的最后章節,還沒有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