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亂世中的一股清流
- 抗清:讓大明再次偉大!
- 聽風煮雨夜
- 2099字
- 2025-05-09 08:58:44
朱肅淮簡單整理了一下思路,而后開口道。
“文順你倒也不必這么悲觀,事情還沒有到那種地步。”
“我或許有個法子可以解決你我當前困境。”
朱恭榆聞言反問,語氣明顯是不相信。
“小叔,您能有什么辦法?”
朱肅淮笑笑,賣了個關子。
“山人自有妙計!”
……
隨著時間流逝,前鋒營所需人手差不多調集完畢。
小袁營掌盤子袁時中親自率領一隊親兵,縱馬來到前鋒營,準備為前鋒營上下做最后的戰前動員。
穿著一身山紋甲,外罩文武袖罩袍,身材高大昂藏,氣質英武中又帶著些儒雅書生氣的袁時中登上點將臺,虎目含威的掃視一周,朗聲道。
“某家袁時中,幸得諸將士擁戴,腆為小袁營掌盤子。”
“某家做這掌盤子,不求功名利祿,不求榮華富貴,只求能在這亂世中,能庇護一方百姓,得一地樂土,帶著愿意信任袁某的兄弟,吃飽穿暖活下去。”
袁時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歷史上,就在今年年末,壬午之變爆發,清兵自黃崖口再度入關,洗掠中原。
明廷由于關外的松錦大戰,以及中原的朱仙鎮之戰前后兩場決定性戰役失利,幾乎失去了全部的機動兵力,根本無力應對清兵再次入寇。
只能眼睜睜看著清兵在直隸,山東等地肆虐,甚至,清兵前鋒一度殺入江淮之地,威脅南直隸。
清兵所過之處,州府淪陷,城鎮化為廢墟,幾乎無人能擋。
數以百萬計的人口牲畜,數不清的糧食財物被清軍掠去關外。
沿途百姓遭劫,哀鴻遍野!
明軍所做的,就只是龜縮城池,坐視清軍飽掠,然后禮送出境。
可是,就是在這一片糜爛的局勢下,袁時中身為反賊,為了救助百姓,竟主動挺身而出,率軍入江淮和山東,抗擊清軍。
并前后在海州和登萊等地連破清軍,取得不小戰果。
在擊破清軍后,小袁營非但軍紀儼然,不搶民財,不掠婦女,甚至還給被解救的百姓發放路費,讓他們還家。
一時間,小袁營被當地百姓稱之為佛兵,頗受贊譽和愛戴。
在明末這個奇行種類人生物遍地的時代,袁時中,真的堪稱亂世中的一股清流。
稍稍停歇,換了口氣,袁時中用十分動容的語氣繼續演講。
“闖賊卑鄙,哄騙我等義軍去與其合營。”
“但才剛合營,在開封城下,闖賊便欲要以我小袁營為前鋒攻城,企圖磋磨消耗我小袁營兵力,以便其吞并我軍。”
“幸得本帥機警,識破闖賊奸計,自開封城下果斷拔營東進,這才得一息安寢。”
“只是不成想,我等已是主動退讓,那闖賊卻仍舊不肯善罷甘休,剛陷開封,便派其侄兒一只虎李過為先鋒,率軍東進,欲要滅我小袁營。”
“欲取我小袁營上下性命!”
“諸位將士,大聲告訴我,你們答應嗎?”
前鋒營的士兵們被袁時中慷慨激昂的演講所鼓舞,紛紛振臂高呼。
“不答應,我們不答應!”
“殺!殺闖賊!”
袁時中見此,深吸一口氣,揮手示意自己的親兵將幾口箱子抬上點將臺。
在箱子被抬上來之后,袁時中抬腳將幾口箱子一一踹翻。
瞬間,嘩啦啦的金屬碰撞聲響起。
箱子里是一顆顆碎銀子,在陽光的照射下,這些碎銀子反射著誘人的光澤。
“來人啊,給將士們發賞。”
“前鋒營上下,每人賞銀二兩,以茲鼓勵。”
“待這一仗打完,每人再賞二兩,若有人立下軍功,本帥定不吝提拔。”
袁時中知道光靠言語鼓動,或許能夠讓手底下的士兵暫時熱血上頭。
但是,如果想要保證軍隊戰斗力,該有的物質獎勵也必須跟上。
否則的話,你敢在物質條件上糊弄底下的士兵,士兵就敢在戰場上糊弄你。
眼見袁時中如此大手筆賞賜,頓時,前鋒營上下的歡呼聲更為洪亮。
這一瞬間,前鋒營的士兵們眼前只有點將臺上那白花花的銀子。
至于說前鋒營的危險?
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
只要賞銀給足,多的是敢死之士!
袁時中見此,繼續高聲宣布。
“今夜,犒賞全軍。”
“前鋒營上下,放開吃喝,每人三兩酒,烙餅蒸饃管夠。”
瞬間,歡呼聲再度如雷鳴。
吃頓飽飯,賞銀給足,對亂世中的災民來說,這已經足以讓他們心甘情愿去賣命。
袁時中環顧四周,眼見前鋒營上下軍心如沸,他原本因為闖軍東進而沉重的心情變的輕松了不少。
忽然,袁時中余光瞥到一名少年人躍眾而出,直奔自己而來。
見此一幕,袁時中不禁面露驚駭,以為是有人欲要行刺自己。
“來人啊,有刺客,保護掌盤子!”
他身邊的親兵迅速反應過來,一邊將袁時中簇擁護在身后,一邊準備上前去將刺客拿下。
但是,還不等親兵們動手,朱肅淮便一邊將雙手舉過頭頂,證明自己沒有威脅,一邊高聲呼喊。
“掌盤子,學生并非刺客。”
“此舉是為獻策,而非行刺,學生這里有一計,可不廢一兵一卒,便讓闖賊主動退兵。”
“還望掌盤子納之!”
袁時中聞言,臉上不由得露出一個感興趣的表情,揮手示意親兵將朱肅淮控制住,帶到自己面前,而后開口詢問。
“你是何人?”
朱肅淮向著袁時中深深一揖,然后道。
“回掌盤子的話,學生朱淮,開封人士。”
“日前黃河潰堤,河水倒灌,開封化為澤國,再加之闖賊賊勢洶涌,學生不得已背井離鄉,出城逃難。”
“但由于所行倉促,差點餓死逃難途中。”
“幸得掌盤子在杞縣施粥,賑濟災民,學生才僥幸得活。”
“故而,學生愿為掌盤子獻策,助掌盤子退敵!”
朱肅淮自我介紹的同時,也不忘捧袁時中一句。
將他在杞縣裹挾百姓從軍的行為,美化成心善賑濟百姓的義舉。
當然,朱肅淮這話并不算夸張。
此時的河南已經經歷了連續數年的旱蝗天災,大量土地顆粒無收,化為荒地。
到處都缺糧食!
若非袁時中在杞縣裹挾災民,他真有可能會餓死荒野,或是變成餓急眼了的災民口中的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