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讀書人心真踏馬臟
- 抗清:讓大明再次偉大!
- 聽風煮雨夜
- 2041字
- 2025-05-09 08:59:37
袁時中聽了朱肅淮的吹捧,不由得老臉一紅。
但明顯心情很不錯。
是個人就喜歡聽好話,他袁時中自然也不例外。
故而,他決定給眼前這個說話很好聽的年輕人一個說話的機會。
“既然你主動獻策,本帥當然不能不聽,否則豈不是剛愎自用,令人嗤笑?”
“你便說一說吧,究竟準備獻的什么策,竟能不廢一兵一卒讓闖賊退兵?”
“若言之有物,本帥重重賞你。”
“可若你巧舌如簧蒙騙于本帥,本帥定不輕饒!”
朱肅淮深吸一口氣,再次向著袁時中深深一揖,先是送上一句拍馬。
“掌盤子廣開言路,從善如流,果英明之主,學生佩服。”
然后才神情鄭重道。
“啟稟掌盤子,就學生所知,目前闖軍內部其實也并非鐵板一塊。”
“曹操羅汝才,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等都各有從屬,之所以會與闖賊合營,也不過是為了一起應對官軍的威脅。”
“可隨著朱仙鎮之戰義軍獲勝,開封易手,汪喬年,傅宗龍,丁啟睿,楊文岳,左良玉等先后或兵敗或身死,官軍在中原的主力被闖軍殲滅殆盡,來自朝廷的威脅已然消失。”
“在失去外部壓力后,此時的闖軍各部,必然是嫌隙滋生,貌合神離。”
聽罷朱肅淮的這番話,袁時中原本的漫不經心瞬間盡去,神情逐漸變得認真。
朱肅淮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然后繼續將話題帶入正題。
“在學生看來,掌盤子想要闖軍退兵,并非難事。”
“關鍵就在一個人!”
“誰?”
袁時中有些好奇。
“羅汝才!”
朱肅淮給了袁時中一個答案,袁時中聞言,當即若有所思。
朱肅淮繼續道。
“目前的闖營之中,勢力最大的自然是李自成。”
“次之,就是羅汝才。”
“而羅汝才在當今的這些起義軍中,屬于資歷最老的那一批。”
“當年闖王李自成還跟在不沾泥麾下之時,羅汝才就已經自領一軍。”
“紫金梁王自用在山西組建三十六營時有他一份,滎陽大會的滎陽十三家同樣有他一份。”
“甚至崇禎十二年,李自成兵敗潼關后投奔張獻忠,差點被張獻忠所殺之時,也是羅汝才出面救李自成一命。”
“以羅汝才的資歷,實力,以及喜奢靡,愛排場的性格,必然不可能甘居李自成這個小輩之下。”
“而李自成此人也是睚眥必報,小肚雞腸,并無什么氣量,對于實力不差他多少,資歷遠超他,甚至還救過他一命的羅汝才,必然是心生忌憚。”
“這也就使得,李羅二人之間是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是暫時沒有爆發。”
“掌盤子若想退闖軍,最好的辦法,就是激化闖軍內部矛盾,讓李羅火并,讓李自成無暇他顧。”
聽著朱肅淮的講述,袁時中表情越發認真鄭重。
隨著朱肅淮將羅汝才的資歷,性格,以及李自成性格,外加兩人的矛盾都給闡述一遍,袁時中心中越發篤定。
朱肅淮絕對不是一般災民,而是一個讀書人,有沒有功名不好說,但一定學富五車,見識廣博。
畢竟,一般的災民,可沒有渠道去了解這些東西。
放在后世的互聯網時代,都有好多人連自己縣里的縣長叫什么都不知道,就更別說在這個信息傳遞更為緩慢低效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朱肅淮能了解這么多消息,還將事情講的頭頭是道,這絕對是個人才。
不可多得的人才!
深吸一口氣,袁時中對著朱肅淮鄭重一揖。
“本帥該怎么做,還請先生教我!”
悄然間,他對朱肅淮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開始多了些尊敬。
朱肅淮趕忙伸手將袁時中扶起,然后接著道。
“首先,掌盤子可以派人去向闖軍之中散播謠言,就說李自成東進是為了吞并我小袁營。”
“待其吞并小袁營之后,就將對羅汝才,賀一龍,賀錦等人動手。”
“進而,掌盤子可以繼續散播謠言,就說羅汝才和賀一龍等人因為李自成的猜忌,準備脫離闖營,歸順朝廷。”
“以李自成的疑心病,如果聽到這些消息,必然會心生忌憚,做出些相應的防范。”
“但這些防范在羅汝才等人眼中,就是李自成準備要對他們動手的鐵證。”
“隨后,我軍這邊還可偽造一批羅汝才等人和朝廷大員,如左良玉,孫傳庭等人來往溝通的密信,主動讓闖軍截獲……”
“如此一來,李自成和羅汝才等人之間的嫌隙必然加重。”
“到時候,李自成便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穩定內部上,必然沒有余力再派兵力東進,威脅我小袁營。”
“即便其咬牙派出兵力,肯定也不會是主力,以我軍的實力,應對起來不難!”
聽罷朱肅淮的話,袁時中看向他的目光已經滿是驚嘆。
讀書人心真踏馬臟!
不過,他喜歡!
因為朱肅淮的獻策確實具有一定可行性。
如果事情真按朱肅淮所說推進下去,他這邊是真的有可能不廢一兵一卒就能退了來犯的闖軍。
袁時中對著朱肅淮抱拳深深一揖。
“多謝先生賜教。”
語罷,袁時中十分誠懇的向朱肅淮發出邀請。
“不知先生可愿為袁某之張子房,來袁某軍中任職?”
“若先生愿意,小袁營軍師之職,袁某虛位以待!”
張良,字子房,漢初三杰,漢高祖劉邦之謀士。
袁時中將朱肅淮比做張良,可見他對朱肅淮之看重。
怎么說呢,別看現在小袁營聲勢不小,但其實是個草臺班子。
袁時中身邊別說謀士了,連能讀書識字的都沒幾個。
這也就使得,在做很多決斷時,袁時中只能自己拿主意。
而袁時中自覺在這點上是差了些的。
否則他也不會干出從主動從豫東南跑來開封同李自成合營,結果合一半中途跑路,這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情來。
故而,現在袁時中對于一個合格的謀士,是真的翹首以盼,甚至望眼欲穿。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雖然年紀比較輕,但他還是不愿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