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長相抱歉?那就只能抱歉了!
- 抗清:讓大明再次偉大!
- 聽風煮雨夜
- 2087字
- 2025-05-14 08:56:47
一個時辰悄然過去。
將戰死袍澤簡單埋葬,小袁營的這支潰兵換上闖軍的衣服,一路向東。
在離開剛剛伏擊的地方有一段距離后,他們這才敢停下休整。
在睢水河畔扎營,點上篝火,哨探被派了出去,一行人三三兩兩的散布于四周休整。
篝火旁,朱肅淮拿出一張輿圖研究著。
袁清素,何大,朱恭榆等人在他身邊各自落座。
“如果我所料不錯,掌盤子在杞縣兵敗后,應該會選擇帶隊向東,往歸德府方向突圍。”
何大點點頭表示贊同。
“軍師說的對,我小袁營此前就一直在歸德和亳州一帶活動,對那邊的環境較為熟悉。”
“掌盤子兵敗后選擇撤往歸德方向,應當不會有錯。”
朱肅淮摸著下巴上短短的胡茬,表情若有所思。
“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想和掌盤子匯合,就應該向東。”
眾人紛紛點頭。
朱肅淮接著道。
“但問題是,闖賊此次東進,是沿著睢水進軍,我們如果繼續往東,極有可能會碰上闖賊大軍。”
“軍師你的意思是?”
他身邊的袁清素忍不住詢問。
朱肅淮手指在輿圖上劃過一條線。
“繞行!”
“經由通許,太康,柘城一線,前往歸德。”
袁清素聞言,當即第一個點頭表示贊同。
“都聽軍師安排。”
對于這個剛剛才在敵將槍下救了自己一命的男人,袁清素愿意對他言聽計從。
那句話怎么說的來著!
對女子來說,同樣的救命之恩,報答方式那也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救她一命的是英俊少俠,那救命之恩,便應是以身相許。
可要是長相抱歉,那就很抱歉,只能是來生做牛做馬以報答了。
而朱肅淮,明顯是前者。
老朱家的遺傳基因還是不錯的。
朱肅淮目光環視一圈,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在黃洧戰死后,小袁營眾人中,地位最高的其實是袁清素。
按理來說,拿主意的應該是她。
但此刻的袁清素明顯對朱肅淮言聽計從,再加上剛剛伏擊戰時,朱肅淮的能力也折服了眾人。
自然也沒有人會在這時候和朱肅淮唱反調。
眾人很快議定明日向南繞行前往歸德的計劃,然后便各自前去休息。
今日逃亡逃了一天,外加剛剛還血戰一場,大家都已經很累了。
……
金烏東升,玉兔西沉,一夜很快過去。
天邊剛剛放亮,朱肅淮一行人便收拾動身,轉而向南。
他們都是騎兵,行進速度很快,至中午時分,已至通許。
沿途所過之處,偶見闖軍設卡,但見他們一行人身上的服飾也只是簡單盤查,便都放行了。
此刻的闖軍中精銳其實沒多少,真正戰斗力出眾的,也就是李自成,羅汝才等人手底下的老本精兵。
之前杞縣兵敗時,小袁營對上的就是李過率領的闖軍老本精兵。
至于說其他人,則大多烏合之眾。
尤其是在李自成攻克襄陽建制之前,闖軍內部更是組織混亂,山頭林立,各部從屬不一。
底下士兵面對同樣穿著闖軍服飾的軍隊,根本沒辦法細查。
就算是對口令,可你都不知道對面是哪個部分的,對面也不知道你是哪個部分的,大家跟的掌盤子都不同,口令自然也是各有不同。
你怎么查?
朱肅淮一行十分順利的一路蒙混過關,僅僅用了三日,他們便繞行太康,柘城,來到了歸德府境內。
一路上,除去闖軍設卡之外,還經常能見到成群結隊的流民,以及山賊盜匪。
幸而他們這百余人都是甲械精良的騎兵精銳,等閑流民盜匪不敢招惹,這才一路有驚無險。
在抵達歸德府后,他們只是稍作打聽,便打聽到小袁營當前的位置。
袁時中在杞縣兵敗后,便率殘兵一路向東逃竄,目前,正在河南和南直隸交界處的芒碭山附近休整。
在得知小袁營所在后,朱肅淮等人繼續動身,趕往芒碭山一帶。
又兩日風餐露宿后,一行人終于抵達夏邑縣。
遠眺便可見芒碭山,以及山腳下連綿成片的營壘。
如今,已是十月初,天氣愈發嚴寒。
營壘上空飄蕩著縷縷炊煙!
在看到小袁營的大營之后,朱肅淮等人都是明顯松了一口氣,感受到一股發自內心的疲憊。
“軍師,前方就是我小袁營。”
袁清素臉上難得的綻放出笑容。
朱肅淮點點頭。
“弟兄們,都加把勁兒啊。”
“要到家了!”
他的話音落下,身后的小袁營將士忍不住紛紛振臂高呼,情緒十分振奮。
“回家!”
“回家!”
“……”
一群人歡呼著,催馬前行。
很快就來到了小袁營外圍,這時候,他們終于遇到了小袁營散布在營外的哨騎。
“站住,你們是什么人?”
一隊哨騎遙遙勒馬,彎弓搭箭瞄準朱肅淮一行人。
袁清素催馬出陣,摘掉頭盔大喊道。
“我乃袁清素,速去稟報我父帥,就說我與軍師一起回來了。”
那隊哨騎帶隊的隊正見此,先是大驚,然后便是大喜。
“大小姐,是大小姐回來了!”
“大小姐您先隨我入營,小人這便派人去稟報掌盤子……”
朱肅淮等人跟著那隊哨騎往小袁營大營方向行去。
但他們才剛到營門處翻身下馬,便見穿著一身常服的袁時中帶著幾名護衛,急匆匆的從營內縱馬飛奔而來。
袁時中縱馬飛奔至朱肅淮等人面前,勒馬停下。
在看到自己的女兒安然無恙后,他明顯松了口氣。
但袁時中在翻身下馬后,卻并沒有理會迎向自己的袁清素,而是快步來到朱肅淮面前。
躬身一揖到底。
“袁某不聽軍師良言,一意孤行要與闖賊決戰,故有杞縣之敗。”
“非但致使我軍將士死傷慘重,甚至還累得軍師也陷于亂軍之中,這一切皆袁某之錯也!”
但不等袁時中真的完全拜下去,朱肅淮連忙上前攙扶住了他。
“掌盤子此言差矣!”
“杞縣軍議時,學生獻策也有不妥之處。”
“若真按學生之言,我軍自杞縣城下不戰而逃,必然得拋棄部分將士為大軍斷后,這些將士面對闖賊定是十死無生。”
“掌盤子決議與闖賊決戰,乃是為了這些將士的安危,如何能算是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