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安焱下旨封魏來為淮東平叛大元帥,兩日后大軍開拔前往淮東鎮壓叛亂。
魏來率領的大軍討逆大軍還沒出發,運城已失的軍報已經傳到了京城。
朝野震驚,上早朝時大臣們就此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那場景就像水壺里燒開的水,沸騰極了。
運城是到京城的必經之路,運城失守意味著通往京城的門戶已經逐漸被打開。
雖然一開始安焱收到淮東王造反的消息時認為他難成大氣,不過如今因為安焱不敢妄動東北路和東南路的大軍,而運城主官又獻城投降,因此運城失守反倒成了意料之外的事情。
運城一路往北是洛城、遂城、然后是京城。
安焱立馬給魏來下了圣旨,讓他即刻趕赴運城,將運城奪回來,并命他斬殺投敵的運城主官路非。
安國運城。
淮東王之所以能夠這么快的攻占運城,正是因為運城城守路非在淮東王大軍兵臨城下時捧著官印獻降,因此淮東王可謂是不付吹灰之力便取得了運城。
“殿下,如今運城已經在您的手中,如今咱們士氣大漲,攻陷京城殺了安焱登基稱帝指日可待。”說話的正是此前獻降的路非。
“若不是有路卿,只怕攻下運城還要費些力氣,等寡人稱帝后,定為你加官進爵!”
路非聽到淮東王此話,立馬朝著淮東王跪下,雙手抱拳,大聲表忠心道:“多謝殿下,臣愿為殿下的先鋒,助您奪下洛城!”
京中眾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運城主官路非并不是被迫獻城投降,而是他路非本就是淮東王七年前便埋在運城的一步暗棋。
淮東王早知,若他想要起兵,奪下運城就是完成大業的第一步。
因此七年前運城主官調任回京后,朝廷派路非來接管運城時,淮東王便避開耳目暗中去了一趟運城。
他命人將十數箱金銀珠寶送到了路府,并送上拜帖,說自己在運城四方樓設宴,請他赴宴。
淮東王已經到了運城,路非深知若不去赴宴就會得罪淮東王,說不定自己什么時候就死了也不知道。而自己在運城也無根基,若是能得到淮東王暗中支持,他此后的官路也能好走些。
一番權衡之下,他收下了淮東王暗中送來的珠寶,帶著請帖去赴宴了,而他也就此投入了淮東王麾下。
這七年里,淮東王命人暗中給他送了不少金銀,而他在淮東王的幫助下,利用自己主官的身份將運城的城防圖、兵力、其他官員的信息一并送去淮東王府。
淮東王并不是一上來就同他索要這些東西,而是幫他逐漸在運城站穩腳跟,所以他雖然懷疑淮東王的動機,但同眼前得到的好處相比,他仍舊是一頭扎了進去。
等意識到淮東王的目的時,他已經在淮東王的船上下不去了,所以他也只能盡心為淮東王辦事,以求事成之后能夠扶搖直上。
運城被奪,朝堂上的百官著急上火,周璨立馬命人將這個消息送去西南。
若說之前沒有很好的借口回京救駕,等淮東王奪下洛城時,那英王率西南大軍回京護駕就順理成章了。
安越在周洲的護送下已經安全到達了安城。
如今英王所在的陵城和英王府所在的陽州城到處都是朝廷的密探,所以安越前往安城反而是最安全的。
劉乘宴如今在西南反而成了礙手礙腳的人,但他若是死在西南,那別人定會覺得是英王下的手,所以周璨得在想辦法讓他主動回到京城。
周璨給周濟去信,讓他領著幾個身手好的暗探,再演一次刺殺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