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眼望見皇帝腰間玉佩時忽然定住——那日朱雀街的墨綠錦袍、琥珀酒,此刻化作案頭朱筆與明黃御批,竟比她想象中更添三分冷肅。
“臣女沈扶歌,刑部尚書之女,年十六。”
“見過太后、皇上、皇后娘娘,及諸位娘娘。”
“沈尚書的千金,刑部執掌刑名,你可曾隨父讀過律典?”
惠妃端坐在上,目光落在沈扶歌眉間朱砂痣上,看著沈扶歌神色略顯不自然。
而面對太后的問題,這問題看似尋常,實則暗藏機鋒,若答“讀過”,便顯逾矩;若答“未讀”,又落了迂腐。
“回太后的話,臣女雖未通讀律典,卻記得父親常說‘法者,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
“就像女子梳妝,胭脂水粉是儀容,明辨是非才是風骨。”
太后擱下茶盞,竟笑出聲來:“倒比許多須眉更通透。”
她轉頭望向皇帝,卻見蕭承煜正盯著沈扶歌裙角,指節無意識摩挲著玉佩。
蕭承煜忽然開口,唇角勾起半分笑意:“沈尚書斷案如神,不知沈小姐可曾學過令尊的‘明察秋毫’?”
殿中氣息一凝。
周錦棠在屏風后攥緊帕子,生怕沈扶歌說錯話,誰都知道皇帝這是拿她父親的官聲打趣。
卻見沈扶歌福了福身,“臣女倒是學過父親的‘三不審’。”
“哦?”蕭承煜挑眉,問道:“哪三不審?”
太后、皇后、賢妃也好奇的看著沈扶歌,除了惠妃,在那里思索著。
“不審未查之據、不審未聽之詞、不審未辨之心。”
“就像皇上閱兵,總要親眼看過刀刃是否鋒利,才知將士能否沙場殺敵。”
這話明著說斷案,暗里卻點了秋狩時蕭承煜親查軍備的舊事。
太后頷首不已,皇后亦露出贊許之色,唯有蕭承煜望著她耳后薄紅。
忽然想起那日在朱雀街,她罵李明珠“水藻精”時的狡黠眼神。
眼前人明明與那日是同一人,偏生此刻端凝得像幅工筆畫,倒讓他生了逗弄之心。
“倒像是把刀,藏在繡囊里。”他低笑一聲:“留牌子吧。”
接下來的御史大夫之女蘇明玥、殿中監之女周錦棠皆循規蹈矩。
蘇明玥生得珠圓玉潤,行萬福禮時帕子掩著唇:“臣女讀過《孟子》,最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太后淡淡點頭,蕭承煜卻在她名字后畫了個頓號,這等中規中矩的話,倒像從《女誡》里直接撕下來的。
周錦棠則像只蹦跳的小鹿,未語先笑:“臣女隨父親去過大理寺,見過獬豸銅像,比畫上的威風多啦!”
待三人退至殿外,周錦棠忽然攥住沈扶歌的手,腕間銀鈴響成一片:“沈姐姐方才答得真好!太后都笑了呢!”
又壓低聲音,“蘇姐姐方才說‘窈窕淑女’,倒像在說自己是塊糯米糍,黏糊糊的。”
沈扶歌忍笑輕咳,卻見蘇明玥轉身冷笑:“周妹妹倒是活潑,可惜殿中監的女兒,怕連皇后娘娘的鳳駕都認不全吧?”
“蘇姐姐說笑了。”周錦棠歪頭眨眼,“我雖認不全鳳駕,卻認得御史大夫府的馬車,上個月在西市,您嫡姐的車轅可是撞翻了賣胭脂的攤子呢。”
這話像根繡花針,明著說閑事,暗里卻戳了蘇府的面子,御史大夫掌風紀,家人卻當街橫行,傳出去可是要上彈劾疏的。
蘇明玥面皮漲紅,正欲發作,卻見沈扶歌忽然指著她鬢邊步搖:
“蘇姐姐這紅寶石簪子成色真好,倒像貴妃娘娘去年生辰時戴的那支。”
話落嘆口氣,“只可惜紅寶石屬火,蘇姐姐膚白,倒襯得像盞琉璃燈,明晃晃的,連雨花閣的路都照亮了。”
周錦棠笑得直不起腰,蘇明玥卻聽出話里的諷刺,琉璃燈雖美,卻是供在佛前的,言外之意竟是說她“假惺惺”。
她跺了跺腳,轉身時放下狠話:“你們……你們等著!”
周錦棠正攥著沈扶歌的袖角,“沈姐姐,獬豸真的會用角頂壞人嗎?像戲文里演的那樣?”
還未等沈扶歌回答,遠處便傳來太監拖長的唱名。
“新晉小主們著即出宮歸家,靜候冊封旨意!”
周錦棠的嘴角立刻耷拉下來:“啊?不能留在宮里嗎?我還想看看太液池的錦鯉呢。”
蘇明玥卻冷笑一聲:“宮里哪是說進就進的?有些人啊,怕是連宮門朝哪開都沒看清,就做起了鳳凰夢。”
“懶得理你!”
沈扶歌跟著人流走向宮門,袖中忽然被塞了塊芝麻糖,是周錦棠趁人不備塞的。
“這是我讓小廚房做的。”周錦棠眨眨眼,“明日咱們去西市看雜耍吧?聽說有個耍猴的。”
沈扶歌望著宮門前次第亮起的燈籠,忽然想起父親曾說:“宮里的旨意,就像秋天的云,看著近,摸著遠”。
宮門外,青竹早已候在馬車旁,見她上車便迫不及待低語:
“姑娘,方才李府的馬車從咱們旁邊過,李二小姐隔著簾子瞪了您好幾眼呢!”
沈扶歌指尖捏著糖紙輕輕一笑,“她若把瞪人的力氣分三分去練簪子功,也不至于被我扇得找不著北。”
……
慈寧宮的暖閣里,太后望著皇帝擱在案頭的選秀名冊,指尖劃過沈扶歌的名字,忽然輕笑出聲。
“承煜啊,你小時候總說獬豸是頂頂威風的瑞獸,如今見著獬豸紋的裙角,倒像見著了什么稀世珍寶。”
蕭承煜正在給太后添茶的手頓了頓:“母后說笑了,兒子不過是瞧著沈尚書的女兒答話通透。”
“通透?”
太后抬眼望著他,“方才在殿上,你連看她三次了,倒比看葉大將軍的女兒還多一次。”
殿中宮娥們屏息退下,蕭承煜無奈一笑,扶著太后的手榻邊緣坐下:“母后連這點都要管?”
“哀家不管你,管誰?”
太后拍了拍他的手背,語氣忽然柔和:“沈尚書剛正不阿,這女兒倒像從他骨子里刻出來的,既有鋒芒,又懂得隱藏。”
此刻名冊上沈扶歌的朱砂痣畫像紅得灼眼,在素白箋紙上格外突兀,叫人想起她在金殿上抬眼時,眼尾那抹似笑非笑的鋒利。
“你若真動了心思,便早些拿定主意,別學那些酸文人扭捏。”
蕭承煜望著太后鬢角的銀絲,忽然想起幼時隨太后在御花園,太后曾說:“明君與賢臣,如同日月相輔,缺一不可。”
“兒子省得。”他起身替太后攏了攏披風,“時候不早了,母后該歇著了。”
太后卻忽然促狹一笑:“別拿哀家當幌子。”
“皇后還等著與你商量新晉小主的位份呢,尤其是那位會說‘三不審’的沈小姐,該給個什么位分,才配得上她的牙尖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