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法度篇·己·守技經

  • 拾遺子
  • 拾遺士
  • 4480字
  • 2025-04-28 12:54:28

一、造字章

知識產權需要保護,否則會寒了發明者的心。

拾遺子在中原地區游歷,看到村落的墻壁上畫著鳥獸的腳印和痕跡。學生好奇地問:“這畫的是什么呀?”拾遺子回答說:“這是倉頡創造文字時留下的靈感痕跡。上古黃帝時期,倉頡看到鳥獸的足跡,開始創造文字,天下人都很高興。黃帝擔心別人冒用倉頡的名義,就賜給他‘侯岡’這個姓氏,允許他的子孫世代擔任史官,這就是上古時期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啊。”

正好遇到一位老人在教孩子識字,老人指著“日”“月”兩個字說:“這是倉頡創造的字,凡是有人使用,都要說是‘倉圣之作’。”拾遺子對學生說:“你知道文字為什么能流傳后世嗎?不僅因為它有用,還因為創造者有明確的名字。如果黃帝任由別人冒用倉頡的文字而不加以辨別,后人一定不知道造字的功勞屬于誰。現在的工匠發明器物、文人撰寫書籍,都需要標明歸屬,這個道理從上古時期就開始了。”

學生問:“文字是天下人共用的工具,為什么需要私人保護呢?”拾遺子說:“田地有邊界,糧食有主人,知識雖然公用,但創造它的人是有歸屬的。以前伏羲畫八卦,黃帝規范事物的名稱,都命令專人掌管,不是要獨占利益,而是讓后人知道源頭在哪里。就像你向神農學習耕種,向嫘祖學習紡織,如果沒有姓名標識,你會說‘耕種和紡織是從天而降的’嗎?”

二、鑄銘章

拾遺子來到殷墟,看到青銅鼎和酒器上刻著“父乙作尊”“子丁鑄器”等字樣。學生問:“商周時期鑄造器物,為什么一定要刻上家族和人名呢?”拾遺子說:“這是保護鑄造技藝的方法。當年商王命令工匠鑄鼎,必須把工匠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一來記錄功勞,二來禁止他人仿制。如果民間私自鑄造同樣紋樣的器物,會被視為盜竊技藝,罰作奴隸。”

遇到一位鑄銅匠人的后代,他拿著祖傳的模具說:“我家藏著‘饕餮紋范’,這是商王室特許使用的模具,外人如果偷學紋樣,我們家族可以向官府告狀。”拾遺子感嘆說:“現在的人只看到青銅器的華美,卻不知道背后有‘專利’的爭奪。周穆王時期,有個工匠能制造‘機關木人’,穆王擔心技藝外流,就把工匠囚禁在宮里,終身不許傳授技藝。這雖然嚴厲,卻說明知識產權需要有歸屬。”

學生問:“技藝藏在一個人手里,不怕失傳嗎?”拾遺子說:“古代的王官之學,都是世代堅守職責,比如巫祝、樂官,都是家族傳承。這是以‘名位’換取‘保密’——允許他們的子孫世代享受俸祿,換取技藝不向外泄露。現在的工匠如果能‘技藝有名字,名字有回報’,何必私下藏著秘術呢?”

三、著書章

拾遺子路過曲阜,看到學童們在誦讀《論語》,書的開頭寫著“孔氏弟子編”。學生說:“孔子只闡述前人的思想而不自己著書,為什么他的言論能流傳后世呢?”拾遺子說:“春秋時期,著書開始重視‘作者’的名字。當年孔子刪定《詩經》《尚書》,制定《禮記》《樂經》,弟子們擔心他人剽竊,就把孔子的言行編成《論語》,標明‘孔門所傳’。”

正好聽到私塾先生講:“以前少正卯偷聽孔子的學說,擅自傳播講解,孔子擔任魯國司寇時,第一個誅殺的就是少正卯,不是因為他的言論混亂,而是因為他盜竊學問。”拾遺子對學生說:“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保護技藝,也是保護思想。如果任由別人抄襲圣人的言論來迷惑眾人,真理一定會被埋沒。現在的學生寫文章,需要注明‘引用某書’,正是古代禮法的遺存。”

學生問:“諸子著書很多假托上古圣賢之名,為什么說保護名字呢?”拾遺子說:“假托圣賢是借助權威,比如《黃帝內經》不是黃帝所作,但編者一定署名‘某氏傳’,表示不是自己獨創。這和‘盜名欺世’不同——前者說明淵源,后者奪取他人功勞。知識產權的關鍵,在于‘明確源頭,端正流傳’。”

四、造紙章

拾遺子在洛陽,看到作坊里的工匠在抄紙,造紙的竹簾上刻著“蔡侯作坊”的字樣。學生問:“蔡倫發明造紙術,天下人都在用,為什么還要刻名字呢?”拾遺子說:“漢和帝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朝廷賜他‘蔡’姓,允許他的家族開設作坊,其他人如果使用‘蔡侯造紙法’,需要經過蔡家的許可。”

訪問到一位紙坊主,他說:“我的祖上是蔡倫的門徒,學到了‘漚麻煮繭’的方法,每次造紙必定印上‘蔡氏正統’。如果有奸商偷學技術,我們可以拿著‘官府頒發的工藝牒文’去告狀。”拾遺子對學生說:“當年蔡倫向朝廷獻上造紙術,本是為了公用,但朝廷知道‘工藝需要保護創造者’,所以讓蔡家掌管。這就像神農嘗百草,后人流傳他的藥方,必定稱為‘神農法’,不是奪取利益,而是報答功勞。”

學生問:“技術廣泛傳播,對百姓有利更快,為什么需要限制呢?”拾遺子說:“你只看到造紙術傳遍天下,卻沒看到蔡家為了研究方法,耗費了十年心血。如果發明技術的人沒有利益,研究技術的人沒有名聲,誰肯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創新呢?現在的‘匠戶’世代堅守職業,朝廷免除他們的徭役,正是‘用特權換取專注研究’的道理。”

五、印書章

拾遺子到杭州,看到書肆老板和刻工在爭吵,老板說:“這本《東坡文集》是我家獨家刻印的,你怎么敢翻印?”刻工說:“文字是天下公用的,為什么只有你能印?”拾遺子上前調解說:“宋太祖制定‘版權法’,凡是官府和私人刻印的書籍,都需要到官府備案,私自翻印的人要受罰。”

書肆老板拿出印本給大家看:“我的書首頁刻著‘臨安陳氏書鋪藏版’,還有‘翻刻必究’的字樣。去年有奸商盜刻,被府衙打了二十板子,賠了我一百貫錢。”拾遺子對學生說:“唐代刻書大多沒有主人的名字,所以李白的詩有‘偽造的版本’混雜其中;宋代開始重視版權,蘇軾曾上表朝廷,禁止刻印‘偽造的蘇軾文章’,這是文人保護權益的開始。”

學生問:“書籍越刻越多,盜版反而有助于傳播,有什么害處呢?”拾遺子說:“你知道‘偽書’會誤導人嗎?當年王充的《論衡》剛問世時,因為沒有版權保護,被人刪改了‘問孔’‘刺孟’等篇章,幾乎失去了本來的面貌。現在刻書有‘版權頁’,就像人有戶籍一樣,才能讓‘真身’流傳后世。”

六、織錦章

拾遺子進入蜀地,看到蜀錦的紋樣非常精美,織工的腰上掛著牌匾,上面寫著“祖傳云錦,仿冒必究”。學生問:“蜀錦為什么能天下第一呢?”拾遺子說:“三國時期,諸葛亮設置‘錦官’,專門管理織錦的技藝,匠人需要登記紋樣,其他人不得仿制。現在的蜀錦匠人,各有‘家傳的花樣’,比如‘雨絲錦’‘方方錦’,都有專屬的權利。”

遇到一位織錦老匠人,他展示自己的“纏枝牡丹”紋樣說:“這個紋樣傳自元代的黃道婆,當時的棉紡行會規定,新創的紋樣需要報行會備案,三年沒有被仿制的,允許獨家售賣。”拾遺子感嘆說:“元代設立‘匠籍’,看似束縛匠人,實則保護技藝——匠人有專屬的紋樣,可以換銀米謀生,才能專心研究技藝。現在的繡娘如果被人盜版,生計一定會艱難,還談什么創新呢?”

學生問:“技藝自由流通,才能推陳出新,為什么要限制呢?”拾遺子說:“江河有堤岸,才能形成大的水流;技藝有歸屬,才能成就大家。以前蘇州緙絲的‘沈氏女’創造‘通經斷緯’的方法,因為受到行會保護,她的技藝流傳了三百年沒有衰敗。如果沒有‘保護權益’的堤岸,技藝一定會像散沙一樣,隨水流失。”

七、刻版章

拾遺子在金陵(南京),看到書商們聚集在文廟前,焚燒了數十車盜版書。學生驚訝地問:“為什么要燒書呢?”拾遺子說:“明代朝廷下令‘禁止翻刻’,凡是暢銷書,刻工需要向官府繳納‘版稅’,盜版的人按照‘盜竊罪’論處。”

書商舉起《西游記》刻本說:“這個版本首次刻于世德堂,版心有‘唐氏藏版’的標記。去年徽州書商翻刻,被我們聯名告到官府,知府判決他‘罰銀三百兩,銷毀印版充公’。”拾遺子對學生說:“明代刻書業很興盛,但盜版橫行,所以馮夢龍編寫《三言》時,特意請巡撫刻了‘版權告示’,貼在書肆里。”

學生問:“官府管理書籍的事情,不累嗎?”拾遺子說:“漢武帝設立‘樂府’,采集民歌時,必定注明‘某某氏作’,這是‘官方保護權益’的開始。版權就像田產,需要官府劃界立碑,才能阻止爭奪。現在的《大明律》設立‘毀譽條’,毀壞他人的著作就像毀壞他人的房屋,道理是一樣的。”

八、煉藥章

拾遺子路過天津,看到藥鋪門口掛著“同仁堂”的匾額,柜子上擺放著“防偽官印”。學生問:“藥材是救人的東西,為什么需要防偽呢?”拾遺子說:“清代的同仁堂發明了‘虎骨膏’‘安宮丸’,因為藥效顯著,市面上出現了假藥。樂家于是向朝廷申請‘專利’,藥瓶上刻有‘樂家老鋪’的暗記,官府派衙役巡查假藥。”

藥鋪掌柜拿出藥包給大家看:“每個藥包里面放有‘防偽紙’,上面印著‘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如果假藥里沒有這張紙,就是冒充的。”拾遺子感嘆說:“以前扁鵲行醫,弟子們各自記錄他的藥方,后世出現‘扁鵲方’‘倉公方’的爭論,都是因為沒有版權保護。現在的藥商注冊商標,比如‘胡慶余堂’‘陳李濟’,都是用姓名作為‘活招牌’,官府保護他們,百姓才會信任他們。”

學生問:“救人的藥如果被壟斷,恐怕會耽誤人命吧?”拾遺子說:“專利有時限,比如《大清專利條例》規定,新藥保護十年,十年期滿后任由他人仿制。這是‘給予創造者一時的利益,換取天下人長久的益處’啊。”

九、機器章

拾遺子到上海,看到江南制造局里機器轟鳴,工匠們在操作“張謇牌”紡紗機。學生問:“張謇是文人,為什么會制造機器呢?”拾遺子說:“清末時期,張謇創辦大生紗廠,發明了‘立式紡紗機’,向商部申請了‘專利執照’,允許他十年內獨家制造這種機器,其他人仿制需要繳納‘技術費’。”

遇到一位老技師,他拿著專利證書說:“這臺機器有‘防斷紗裝置’,是我師父幫助張謇發明的,憑借這張證書,我師父每月能得到‘技術股’的分紅。”拾遺子對學生說:“以前張之洞創辦鐵廠,因為沒有專利保護,工匠把煉鋼的方法偷賣給洋人,導致技術外流。張謇痛定思痛,大力推行‘專利法’,他說‘沒有保護權益的法律,就像沒有鎖的倉庫,小偷一定會來偷’。”

學生問:“洋人專利很多,為什么中國很少呢?”拾遺子說:“不是少,而是舊的方法隱藏在‘師徒制’中。比如景德鎮窯工‘秘不示人的釉料配方’,蘇州繡娘‘傳女不傳男的針法’,都是民間自發的權益保護。現在用法律代替行規,才能讓‘技藝有名字,名字有利益’。”

十、版權章

拾遺子住在北平,看到魯迅登報維權:“某書局盜印《吶喊》,已經請求平政院追究責任。”學生問:“民國剛剛建立,為什么版權的事情這么多呢?”拾遺子說:“1910年頒布的《大清著作權律》,現在民國沿用,規定‘著作從發行之日起,保護三十年’。”

訪問到印書館的編輯,他說:“魯迅每次出書,一定會和印書館簽訂‘版稅合同’,按照銷量分成利潤。去年有書商盜印《阿Q正傳》,法院判決他賠償魯迅五百銀元,銷毀印版。”拾遺子對學生說:“以前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新民叢報》,文章經常被香港的報紙轉載,因為沒有跨境保護權益的法律,梁啟超一分錢也得不到。現在版權法在全國通行,文人才能夠‘用寫作來養家’。”

學生問:“如果窮書生沒有錢打官司,版權怎么保護呢?”拾遺子說:“北平市設立了‘著作權公會’,文人可以集體登記作品,遇到侵權的情況,公會會代為訴訟。這就像上古時期‘家族眾人保護家族財產’,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而是靠群體的力量。保護知識產權,最終需要‘法律、道理、人情’共同施行,才能長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青州市| 蕉岭县| 饶阳县| 榆社县| 香河县| 安化县| 大余县| 达尔| 蕲春县| 山东| 八宿县| 澄迈县| 玉环县| 剑川县| 郎溪县| 民丰县| 三明市| 岳阳市| 宝坻区| 烟台市| 乐亭县| 临颍县| 霍城县| 丹阳市| 九江县| 蒲江县| 福泉市| 孟村| 汽车| 恭城| 淳化县| 桐乡市| 汨罗市| 山东省| 嵊州市| 儋州市| 衡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清流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