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隆中對秒變怡園對!
- 三國:我荊州幼主,開局截胡徐庶
- 有糖不吃梨
- 2014字
- 2025-04-27 00:01:00
就在眾人表面閑聊,實則暗中想破局之策時,司馬徽忽地站起身來,看向亭外笑道。
聽到動靜。
劉珩也轉頭,隨著他的目光看了過去。
只見竹林中應聲走出一褐一藍兩道身影。
那年長者背負卦幡朗笑道:“山陽孟公威攜汝南石廣元,路過此處,特來討杯茶喝!叨擾,叨擾啦。”
“哈哈哈,公威兄、廣元兄,來得正好啊,劉荊州之幼子劉公璞恰好在此,來,我引汝二人見之。”
“啊?竟有此事?”
“哈哈哈,來,來,哈哈哈……”
司馬徽拉著二人的手,大笑著,快步朝著劉珩這邊走來。
“山陽孟建”
“汝南石韜”
“見過劉三公子。”
孟建和石韜幾乎異口同聲道。
劉珩也站了起來,拱手回禮:“公威兄、廣元兄。”
“公威先生和廣元先生來得實在是巧,我等總算無需再聊些閑話爾,哈哈哈。”
諸葛亮忽地笑道。
眾人見狀,臉色忽地一變,但也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位想必就是潁川神童諸葛亮了吧,的確是人小鬼大啊,哈哈哈。”孟建笑道。
他話音剛落。
石韜便好似有些迫不及待那般,捧起茶杯,敬向劉珩,說道:“適才聽聞,前些日子三公子斗酒下馬,已有性命之危,不想今日竟在這怡園之中,讓在下好生好奇啊,斗膽一問,是何等神醫,竟有如此妙手?”
果然。
正如諸葛亮所料的那一般,這個石韜一來,就迫不及待地切入正題。
劉珩先是一愣,半晌后,這才說道:“許是天意也,吾之癡呆十七載,御醫皆束手無策,今墜馬非但不亡,反令我恢復如常,此豈非天意耶?”
“哦?!哈哈哈哈,是極,是極,那便慶祝三公子重獲新生,當飲此杯啊,哈哈哈。”
石韜說罷便將杯中茶,飲了半口。
很快。
孟建又接著道:“在下聽聞,三公子不日便要遷任江夏太守,鎮守一方,在下斗膽一問,難道三公子不擔心遠離劉荊州,會使大權旁落?”
此話一出。
眾人皆是屏氣凝神,即便沒有立即將目光投到劉珩的身上,也有余光投去。
“哈哈哈,珩自比德行,自是不如二位兄長,今往江夏不過為父分憂也。”
劉珩沒有說出他真實的想法來,而是回了一句最為正確的話。
聽聞此話。
原本只是對劉珩有些感興趣的諸葛亮,當即將目光從怡園景色之中,移到劉珩的身上。
緊接著,便是徐庶也看向劉珩。
不過,二人都未說話,這也讓氣氛變得有些僵硬起來。
因為劉珩這一回話,實在是太過于“政治正確”,瞬間便打亂了孟建和石韜的計劃。
以至于,他們倆,一時間也愣在了原地。
“哈哈哈,公璞果然是一代孝子,劉荊州之子嗣能如此兄友弟恭,實在令人羨慕啊。”
司馬徽見氣氛有些不對勁,他便開口緩解道。
眾人又聊了一陣后。
崔鈞忽地便看向劉珩問道:“不知公璞,今日此去江夏,該如何治理?”
“誒!州平此言,正是我想問之語。”石韜附和道。
見狀。
劉珩知道該自己表現的時候來了,當即抿了抿嘴,表情嚴肅地說道:“自然是改稅收、革弊政,以民休養生息。”
“嗯?!”
“嗯?!!”
“……”
劉珩此話一出,在座又皆聰明之士,瞬間便想到了他的抱負非凡。
只不過。
劉珩此時不過十七歲年紀,前些年的傳言又如此不堪。
眾人哪怕想到了那一層,但大多都不愿意去相信,只覺得這是誰教劉珩過來說服他們的一些計策而已。
石韜向來有話直說,也不屑于掩飾自己內心的神情,當即嗤笑著問道:“改稅收、革弊政,以民休養生息,此三等事,不說難如登天,但也絕非易事,公子可有良策?”
王寅聽到這話,當即右手按緊寶劍,大喊道:“大膽石韜,竟敢對我主,如此出言不遜?!”
“誒,王寅!”
劉珩擺了擺手,示意王寅退下,然后他才接著道:“廣元兄所慮,不過一刀斧手之事也,如何道難?”
“刀斧手之事?公璞莫不是要以強硬手段鎮壓貪官污吏,地主豪強不成?”孟建有些難以置信地問道。
劉珩笑道,“非也,聚郡縣有道之士以攻無道也。”
“何為有道,何為無道?”石韜問道。
聽到這話,劉珩并未第一時間應答,而是笑著掃了一眼眾人。
似乎是在說,“你們對我的測試,我已經通過了,那么我對你們的測試呢?你們能否通過?”
就在石韜和孟建面露難色之間,徐庶和司馬徽則是將目光投到了諸葛亮的身上。
顯然他們倆已經明白劉珩的想法,只不過迫于另外兩人的臉面沒有說出來罷了。
諸葛亮見狀,也是笑道:“通俗些說,便是拉攏一批,然后再打倒一批嘛,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法子。”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石韜念了幾遍,越念內心越是驚喜。
劉珩則是依舊面不改色,雖然諸葛亮的確是聰明,但迫于時代的局限,他并不知道,他只是說對了一半。
如果只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那么最終還會出現貪官污吏,只有將權力回歸到百姓身上,這種事情才可以杜絕。
不過,這種事情,并非一朝一夕之間可以做到,所以劉珩倒也沒有說出來。
“不知劉公子對如今天下大勢,有何看法?”
徐庶總算是開口問了一個他急需要知道的問題。
想著只要劉珩能夠回答得出三成,他便愿意終生輔佐,幫助其承繼荊州,然后匡扶漢室。
若是只能答出個一成,那么他便會將劉珩當做一個跳板,去尋找真正的雄主。
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了一些,但也好過在一些庸人身上浪費時間得好。
“自董卓以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必定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