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玄清宗
- 以命換命:我死后全村跪求復活
- 張吒
- 2380字
- 2025-07-04 20:19:56
雖然被手掌包裹,但那溫潤的神性微光依舊透過指縫,在昏暗的小屋內(nèi)投下一絲異樣的暖意。
“此物不凡,亦是你未被寒煞徹底凍斃的原因之一。” 她的聲音依舊清冷,“但此界兇險,非爾等凡俗可踏足之地。傷愈后,自行離去。”
說完,她不再多言,轉(zhuǎn)身便走。
素白的裙裾在門檻處劃過一道清冷的弧線,身影消失在門外。
那清冽的寒氣也隨之散去。
“大師姐慢走!” 少年連忙躬身行禮,直到腳步聲遠去才松了口氣,擦了擦額角并不存在的冷汗,轉(zhuǎn)身對我露出一個憨厚的笑容。
“大師姐就是這樣的,面冷心…呃,反正她肯出手救你回來,還讓我給你熬藥,就是天大的善心了!你別介意啊!我叫林石頭,是玄清宗外門打雜的。”
“你呢?打哪來的?怎么會掉進后山寒潭里?那地方連內(nèi)門師兄們都不敢輕易下去撈魚……”
玄清宗?后山寒潭?大師姐?
信息如同碎片涌入混亂的腦海。
這里是一個叫玄清宗的地方?后山寒潭。
應該就是自己墜落的那個冰冷深淵?那位清冷絕艷的大師姐,是玄清宗的大師姐?
她外出歷練時順手救了自己。
思朔和水生他們墜落何處?是生是死?趙綰綰又流落何方?
巨大的憂慮和尋找的沖動幾乎要沖破胸膛,但身體的劇痛和極度的虛弱如同冰冷的鎖鏈,將我牢牢禁錮在這張簡陋的木板床上。
林石頭還在絮絮叨叨地介紹著玄清宗的情況,一個位于“云霧山脈外圍、勉強算得上三流的小宗門。
以煉丹和培育低階靈植為主,弟子數(shù)百,外門占了大多數(shù),內(nèi)門寥寥無幾。
那位大師姐名叫凌霜華,是宗主親傳,也是宗門年輕一輩的第一人,修為據(jù)說已至筑基后期,性格清冷孤高,極少過問俗務。
“ 對了!” 林石頭忽然想起什么,一拍腦袋,“差點忘了正事!三天后就是宗門開山門招收新弟子的日子。”
“雖然主要是面向附近有靈根的凡人孩童,但外門雜役也會補錄一些,我看你筋骨結(jié)實,雖然沒靈力波動像個凡人,但能在寒潭里泡三天不死,肯定有把子力氣,要不要去試試?”
“混個外門雜役弟子身份,好歹有口飯吃,有地方住,還能學點強身健體的粗淺功夫,總比你傷好了一個人在這山里亂闖強吧?這云霧山脈外圍看著平靜,毒蟲瘴氣、低階妖獸可不少!”
外門弟子?
我心中一動。
重傷未愈,舉目無親,對這名為玄清界的修仙世界一無所知。
貿(mào)然離開去尋找思朔他們,無異于自殺。
而這玄清宗,雖是小門小派,卻是一個絕佳的落腳點。
以外門雜役的身份混入其中,既能養(yǎng)傷恢復,又能隱秘地打探這個世界的消息,了解修煉體系、地理常識、甚至尋找關于錯誤滲透的蛛絲馬跡。
同時,也能借助宗門的力量,暗中留意思朔和水生的消息!
至于測試?筋骨結(jié)實?力氣?這具重鑄的神基之軀,雖然力量被傷勢壓制,但根基尚在。偽裝成一個天生神力、筋骨強健的凡人,應該不難。
“好。” 嘶啞的聲音帶著一絲虛弱,卻異常堅定,“我去試試。”
目光透過簡陋的窗欞,望向門外那片被薄霧籠罩、靈氣氤氳的陌生山巒。
胸口的劇痛依舊,但心中已有了方向。
三天時間,在草藥苦澀的氣味、林石頭絮絮叨叨的關切以及身體深處緩慢而堅定的修復中悄然流逝。
玄清宗提供的草藥湯劑,雖是最基礎的凡俗傷藥,藥性卻遠比遺跡世界中的靈草更加生猛。
苦澀的汁液入腹,化作一股股灼熱的氣流,帶著原始的生發(fā)之力,沖刷著受創(chuàng)的筋骨脈絡。
配合丹田神基核心那溫潤玉光的持續(xù)滋養(yǎng),碎裂的骨骼初步彌合,移位的臟腑緩緩歸位,經(jīng)脈的裂痕邊緣也生長出堅韌的新芽。
識海的刺痛雖未完全消退,但已能維持清明的思考。
只是力量依舊被傷勢和這方天地的規(guī)則死死壓制著。
丹田核心如同蒙塵的明珠,光芒黯淡,只能勉強汲取稀薄的靈氣維系生機,無法調(diào)動分毫。
混沌雷力更是蟄伏在深淵之底,死寂一片。
現(xiàn)在的軀體,僅比凡俗壯漢強韌些許,空有一副神基骨架,卻無半分神力。
“張哥張哥!時辰快到了!” 林石頭風風火火地撞開簡陋的木門,黝黑的臉上帶著興奮的紅暈。
他今天換上了一套相對干凈些的灰色短褂,顯然是外門雜役的制式裝扮。
“青石廣場那邊已經(jīng)人山人海了!快走快走!去晚了擠都擠不進去!”
我撐著還有些虛軟的身體從硬板床上起身。
林石頭不知從哪找來一套半舊的灰色粗布短打,雖然洗得發(fā)白,還有幾處不顯眼的補丁,但勝在干凈合身。
穿上這身行頭,配上刻意收斂的微弱氣息和依舊帶著幾分病容的臉色,活脫脫一個剛從大病中恢復、前來碰運氣的山野窮漢。
“有勞了。” 嘶啞地道了聲謝,將趙綰綰那塊溫潤的玉石碎片仔細貼身藏好。
這是唯一的念想,也是未來尋找同伴的關鍵路標,更是身份暴露時的最后底牌。
“客氣啥!快走快走!” 林石頭拉著我就往外跑。
走出這間位于玄清宗最外圍、靠近后山雜役區(qū)域的簡陋小屋,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與屋內(nèi)的昏暗潮濕截然不同。
天空依舊是厚重的灰綠色云層翻滾,透下青蒙蒙的光線。
但空氣中彌漫的靈氣濃度明顯比后山寒潭區(qū)域稀薄了些,卻也更加溫和易感。
遠處,幾座青翠的山峰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飛檐翹角的殿宇點綴其間,偶爾有駕馭著各色遁光的身影劃破云層,引來下方廣場上一片壓抑的驚呼和羨慕的目光。
近處,便是玄清宗山門前的巨大青石廣場。
廣場由無數(shù)塊切割平整的巨大青石板鋪就,歷經(jīng)歲月風雨,表面光滑如鏡,倒映著天光云影。
此刻,廣場上已是人頭攢動,喧囂鼎沸!
粗略望去,怕是有數(shù)千人之多!
人群涇渭分明地分成幾撥。
人數(shù)最多的,是廣場東側(cè)黑壓壓的一片。
多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凡人,拖家?guī)Э冢凵裰谐錆M了對仙緣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惶恐。
他們簇擁著幾十個穿著統(tǒng)一灰色短褂的外門弟子,那些弟子手持名冊,神色倨傲,正不耐煩地維持著秩序。
偶爾點出一兩個年齡在十歲左右、眼神靈動的孩童,帶到一旁由幾位穿著青色道袍、神色嚴肅的中年修士面前。
那些中年修士面前擺放著一塊半人高的、晶瑩剔透的測靈石。
被點到的孩童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將手按上去,測靈石或亮起微弱光芒,或毫無反應,便決定了他們能否踏入仙門,或是繼續(xù)回去過那朝不保夕的日子。
孩童的哭喊、父母的哀求、修士的呵斥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殘酷而現(xiàn)實的畫卷。
這便是玄清宗三年一度的靈根初測,面向凡俗,選拔有潛質(zhì)的仙苗入外門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