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衣錦還鄉

陸瀾的生活,極有規律。

每日上朝、與太子及解縉等人往來、說書。

不定期跟著李景隆到左軍都督府,學習軍事知識。

太子朱標已跟他解釋了當日隱瞞身份的緣由,他大度地表示理解。

陸瀾與朱同,重新認識。

二人沒了原先那層太子身份的阻礙,反而相見恨晚。

常升承襲父親的公爵,卻沒被封為鄭國公,朱元璋將其改封推誠宣力武臣、右柱國、開國公,食祿三千石。

李琰每日春風滿面。

她管理著陸家貨鋪的運作,當然,只是在幕后指揮,對外事務,均由貼身丫鬟轉達。

對于作坊,陸瀾不許她染指,而是交由陸添全權負責。

她十分不解。

陸家在京師的作坊不多,主要組裝燈具,配件分散到許多工匠的家庭作坊制作。

當下最主要的作坊,由兵部與陸家合作組建的大作坊,生產軍用燈具。

兵部方面的負責人,乃兵部侍郎丁斌,是她的表叔。

她自認為,由她與丁斌聯系,會更合適。

陸瀾心知這個丁斌是日后李善長案的關鍵人物,當然不想她過多接觸,更不想她與丁斌密切往來,免得日后受到牽連。

他便對李琰說,作坊位于東郊鐘山,那片區域流民眾多,不太安全,她一個婦道人家,出入不便。

李琰見這是陸瀾關心自己的安全,滿心歡喜,就不再提及此事。

......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秋高氣爽。

韓國公李善長七十五歲壽辰在即。

駙馬都尉李祺告假,回鄉祝壽,朱元璋大筆一揮,準奏。

李祺便帶著臨安公主及兒女,動身前往鳳陽府。

朝中不少李家的門生故舊,有人告假親赴鳳陽府,有人派出家人送上賀禮。

一時間,京師通往鳳陽府的大路上,車輿行人,絡繹不斷。

臨安公主讓李琰跟隨自己的車輿回鄉,但李琰不肯,她只想與夫君一起。

陸瀾早早答應她了,會與她一同回鳳陽府祝壽。

李祺動身前,問陸瀾何時啟程。

陸瀾笑道:“不急。”

京師到鳳陽府,四百里路程,渡江到長江北岸浦口驛,往滁州進發,經過臨淮關后,才可抵達鳳陽府。

一般的馬車,五六天便可到達。

而李祺卻是提早半個月動身。

五日后。

陸瀾向朝廷告假,欲前往鳳陽府李府祝壽。

朱元璋準奏,并特批了假期,讓他順便回鄉省親。

次日。

陸瀾的車輿,在三百名軍士的護衛下,出了應天府。

這些軍士,是李景隆根據太子的授意,特意調撥給他的,用于保護他的安全。

陸瀾本想推卻,他感覺這支護衛隊更像儀仗隊。

李琰卻堅持留下。

由她看來,此次回鳳陽,是衣錦還鄉,若沒有護衛隊,豈不是衣錦夜行?

如此浩浩蕩蕩回到鳳陽,誰還敢說夫君是紈绔?

如今夫君可是世襲指揮使,還是皇上身邊的紅人!

民眾只需看看護衛隊,就知道夫君今非昔比。

臨安公主的護衛隊,也就五百人。

那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就是興奮和痛快!

一路曉行夜宿。

經過滁州和臨淮關時,當地的官員早早便在城門迎接,殷勤招待。

六日后,鳳陽府隱隱在望。

“停!”

突然,馬車里的李琰,大叫一聲。

車輿隨即停下。

陸瀾跳下馬車,走到李琰的馬車前,輕輕敲了敲車廂,問道:“何事?”

李琰挑起簾子,道:“夫君,臨近鳳陽,一路上妾身隱約聽到音樂聲,看到道路兩旁有許多流浪藝人,為何?”

陸瀾苦笑。

他早就留意到這個情況,也早知原因。

史書早有記載,這些藝人,稱為花鼓藝人,他們的表演形式,就是著名的鳳陽花鼓。

這些花鼓藝人的產生,與明朝當時的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但這些情況,不可說,否則,若被人告發,就是妄議朝政的大罪。

李琰見他面露遲疑,不由勾起了好奇心。

夫君必知原因。

她的目光,掃視一眼,便知陸瀾顧忌隔墻有耳。

遂命軍士原地休整。

她掀開門簾,走出馬車。

陸瀾忙扶她下來。

一路上,他對她這行為見慣不怪。

坐久了馬車,停下來走動一下,也是情理之中。

李琰環顧四周。

此處,正位于鳳陽山的山腳。

鳳陽山,乃大別山余脈淮陽山系支脈,處于鳳陽府南部與定遠縣北部交界處。

前方兩里外,有一間茶寮,門口一棵大樹下,積聚了許多人。

傳來一陣陣歌聲和音樂聲。

李琰笑道:“夫君,咱過去看看。”

陸瀾勸道:“咱還是趕緊回鳳陽府吧,不必節外生枝。”

李琰抿了抿小嘴,道:“離鳳陽府又不遠。夫君,陪妾身走走,在馬車坐了六天,好郁悶。”

陸瀾笑了笑,朝護衛、丫鬟等人擺擺手,示意他們原地等候,便帶著李琰向茶寮走去。

遠離了人群,李琰輕聲問道:“夫君,為何有這般多流浪藝人?”

陸瀾四下張望,見周圍沒人,想必是民眾見到軍隊,遠遠避開,便說出緣由。

明朝立國之后,朱元璋為鞏固統治、平衡區域發展,實施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政策。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徙富民實鳳陽”事件。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詔在故鄉臨濠營建中都,命李善長負責中都的營建工作。

洪武六年,改臨濠府為中立府,洪武七年,又改中立府為鳳陽府,府治在中都城內。

那時的鳳陽及周邊地區,因元末戰亂(如紅巾軍起義),人口銳減、土地荒蕪。

朱元璋既決定營建中都,自不可容忍中都如此荒涼。

為充實人口、發展經濟,朱元璋下詔,從經濟富庶的江南地區,遷移富戶和平民到鳳陽,史稱“徙富民實鳳陽”。

主要遷移對象,乃地主、商人、文人等富戶或士紳,另外還有一些工匠和平民。

史載,從洪武三年到二十四年,多次從江南大規模遷移人口到鳳陽,累計遷移約十四萬戶。

按每戶五人的保守估算,總人數超過七十萬人。

其中以蘇州、松江、杭州、嘉興等地為主。

然而,這些移民到達鳳陽后,很快便生存不下去。

鳳陽土地貧瘠,又經常遭受水患,收成難料。

當地賦稅苛重,再加上豪強大族的瘋狂壓榨,民不聊生。

這些移民,都來自富庶的江南,自是懷念故土,想返回江南。

然而,明朝的戶籍管理極為嚴格,他們無法取得官府的路引。

于是,他們想出一個辦法,成為流浪藝人,取得官府的路引,一路乞討,往江南逃亡。

他們吸收鳳陽本地秧歌、儺戲的粗獷節奏,將江南小調、吳語唱詞融入表演,形成“南柔北剛”的獨特韻味,此乃鳳陽花鼓的起源,也是最初的藝術表演方式。

李琰崇拜地凝望著陸瀾,眼眸星光點點,自己的夫君,真是博學多才,無所不知。

她柔聲問道:“夫君,你可會表演鳳陽花鼓?”

陸瀾笑而不語。

前世是燕京戲曲學院的教授,曾鉆研過鳳陽花鼓,自然會表演。

李琰嬌笑道:“夫君,妾身想聽。”

突然。

前方的茶寮,傳來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清水河县| 磐石市| 杨浦区| 嘉禾县| 阿瓦提县| 崇明县| 碌曲县| 长海县| 兴文县| 新竹县| 西丰县| 枣庄市| 安义县| 云和县| 铁岭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三门峡市| 安宁市| 平阴县| 博罗县| 百色市| 瓦房店市| 安达市| 全椒县| 衡南县| 巴彦县| 双城市| 民乐县| 永州市| 肥西县| 盐源县| 东源县| 万山特区| 叙永县| 贡嘎县| 贞丰县| 江安县| 庆城县| 门源|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