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請自來
- 洪武詔獄起步,永樂權柄加身
- 落紅聲旻
- 2080字
- 2025-05-14 11:08:12
一早,張輔三人便出門,沿鎮中官道緩步而行,至巷口拐入,已見前方煙火裊裊,人聲沸然。
天尚未全亮,市集卻早已喧嚷。川中之地,自古民風雜而不亂,鹽茶米谷并陳,山貨藥材俱列。此鎮地處江南與西蜀往來要沖,市肆之繁,遠非尋常小鎮可比。
攤販沿街鋪布,貨架高懸,篾匠攤邊敲打不停,麻繩紙傘掛于梁下,青油紙泛著濕光。賣香料的挑著一擔折耳根與花椒,苦筍陳皮擠在藤籮之中,陣陣異香撲鼻。山里人將干鹿茸、柴胡、玄參并列,按指甲掐價。
有老者在爐邊熬湯,紅薯切塊燉得酥爛,小兒流涎;有婦人推售竹編火鍋底架,口中念念:“蜀鍋火大,煮肉三轉便爛。”小鎮雖小,卻透著川地獨有的潤味與熱氣。
張輔站定一處香燭攤前,挑揀祭禮之物,問了幾句,又順手拿起一尊木雕壽星,指節輕扣,回頭問道:“這等壽禮,入得許員外眼么?”
司徒頃搖頭道:“入門可矣,登堂恐難。”
辛誠拎起旁邊一壇酒,嗅了嗅,笑道:“川中出好酒,勝在辣口后甜。此物雖俗,卻合壽宴氣。”
張輔頷首:“便以酒為主,再備幾樣象眼花果,略作鋪陳。”
三人小作商議,各分方位采購。市集依舊熙攘,鑼聲不絕,貨聲如潮,遠處小戲臺已起幕帷,有俳優高聲唱著“壽比南山不老松”,恰合今日所謀。
“要不——尋一盆景?”張輔負手而行,目光掃過街邊綠植攤,隨口道。
“單送盆景,恐顯寒素。”司徒頃皺眉,“咱們總不能拿顆草樹去登門。”
張輔卻不緊不慢地笑了笑:“若是尋一株枝干清奇、寓意吉利的,譬如松柏之屬,再取個名頭——‘發財樹’,樹下生銀,興許那許員外便頗為歡喜。”
辛誠在旁聽得直皺眉,嗓音粗啞道:“公子,天下哪來真有發財樹?您這話聽著……倒像街頭那幫江湖術士的鬼話。”
“自然不是胡言。”張輔語氣平淡,“咱們將銀子封藏于盆底,外觀只見青枝,內里卻是實銀百兩。一則得體,二則寓意,三則可行權宜——便是事敗,被人追問,也不過是一株盆景,銀子……未曾露過行蹤。”
司徒頃聞言,輕拍掌心,低聲笑道:“張老弟倒是鬼點子多,這一招倒真比生送銀錠高明得多。”
三人當下即刻尋至市中盆景攤位,選得一株松形虬勁、枝葉蒼翠的盆栽,形制古樸,端看起來倒也頗有幾分文士氣度。張輔當場掏銀,將銀封入盆底,以碎石覆之,再覆薄層泥土,枝頭略修,形若自然。
“盆中藏金,松下藏鋒。”張輔看著盆景,淡淡道,“此禮不輕不重,足夠敲門了。”
那盆景終究未花大價,僅用了不到一兩銀子,枝干挺拔,枝葉清翠,雖不名貴,卻頗得古雅之意,倒也稱得上物有所值。
三人趁早市尚未散,又繞至鎮中成衣鋪中置辦行頭。布莊掌柜見三人眉目不凡,言辭干練,便取出幾套上等綢衣,一番修整,便令三人煥然一新。
原先那一身舊布麻衣已盡數換下。張輔身著青紋長衫,身形修長,神色端方,舉止間自有一股從容之氣,若非知情者,定然以為是哪家鹽號世子;司徒頃則一襲灰紋寬袖,略斂鋒芒,看似隨行幕僚,目光卻不離四方。
唯辛誠面貌粗獷,眉眼剛直,身姿如槍,實難扮作商人,幾經商量,終以護衛之服替之,寬肩貼甲,站立于側,反倒更顯穩重肅穆。
“委屈辛將軍了。”張輔微笑出言,語氣中倒帶幾分調侃。
“公子說的是哪里話。”辛誠拱手為禮,“將軍將屬下派來,自是守護公子周全,穿什么并無妨。”
屋中收拾妥當,長槍與雜物皆藏于床下。張輔手中捧著那盆“發財樹”,樹下銀子藏得妥帖;辛誠則將尚方寶劍另裝于禮匣之中,外覆紅綢,標作“百歲長青”;司徒頃也不示弱,將繡春刀斜納匣中,另題“鶴壽延年”,三人壽禮,各具深意。
日頭漸高,三人出客棧,步入街市。只見街道上人流如潮,商隊轔轔而行,皆往許宅而去,或執禮簿,或攜壽酒,亦不乏言笑者、沉默者。
“來賀壽的,可不止咱們三人。”司徒頃低聲道。
張輔望著人潮,神情自若:“是為文書而來,還是為名帖而聚,抑或另有目的——到了許宅,自有分曉。”
張輔微微側首,目光掠過同行二人,忽而笑道:“說來,咱們三人之中,倒是司徒大人這一身行頭最為合適。”
此言雖似閑語,卻并非虛贊。
司徒頃本就性情豁達,言談隨和,若非技藝過人、心志極堅,未必愿入錦衣之途。此時卸下舊日束縛,換作素雅寬袍,再無利刃相隨,反倒添了幾分文人之姿,舉手投足之間,頗有江南閑雅之風。
司徒頃聞言一笑,撫袖而道:“若是常穿此衣,怕只剩說書的份了。”
“可你若真去說書,恐怕聽客三日后都得噤聲。”辛誠一邊整著腰帶,一邊哼聲笑道,“一不小心說多了實事,腦袋怕就不安生了。”
張輔三人沿街而行,不多時已見前方車馬輻輳,人流如潮。一座朱漆大門高懸五彩壽幛,左右兩側各立紅紙對聯,書“鶴算千年”與“松齡百歲”,楹聯落款卻并非文士所題,而是一枚金印鈐章,其上赫然為“許宅”二字。
“果然不俗。”司徒頃低聲開口。
街道兩旁懸掛彩綢,張燈結彩,檐下懸一對銅鑼,大門外則另設香案,由數名道士打扮之人焚香誦祝,鐘磬之聲隱隱傳來。數十名仆役列于門前,分持禮簿、香茶與引導之物,來者絡繹不絕,皆須依序登記、通報、再由仆人引入。
“依禮,六旬大壽,凡親賓、友好、士紳、僚屬,皆可前來;但凡持禮入宅者,需備名帖與壽儀,文禮登記,武禮獻器。”張輔輕聲說道,“看此排場,倒似一州之主設宴。”
辛誠望著那高墻深院,道:“他雖未入朝為官,卻得侯府之禮,威勢未減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