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仲景闡醫理 強身健體有新法
- 黃巾漫卷
- 云夢澤祭者
- 1699字
- 2025-04-25 11:08:53
巨鹿城的醫館內,藥香與艾草的氣息交織彌漫。張仲景手持銀針,正為一名咳嗽不止的老者施針,張寧在一旁仔細記錄著穴位與手法。隨著銀針緩緩刺入,老者緊繃的面容逐漸舒緩,劇烈的咳嗽也漸漸平息。
“多謝神醫!”老者顫巍巍地起身,“這幾副藥下去,老骨頭怕是要年輕十歲!”
張仲景擺擺手,將藥方遞給張寧:“此乃小疾,不足掛齒。倒是這強身健體之法,需得好好琢磨。”他轉向一旁的學徒們,神色嚴肅,“《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但如何培補正氣,卻大有學問。”
“先生,”張寧放下筆,眼中滿是好奇,“太平道的《五禽戲》可算培補正氣之法?”
“《五禽戲》固然精妙,”張仲景捋著胡須,踱步至窗邊,“但依我之見,還需結合呼吸吐納之術。當年我在南陽,曾見一隱士修煉‘龜息功’,氣息綿長,寒暑不侵。”
正說著,馬鈞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手中抱著一個古怪的器械:“仲景先生!快看看我新制的‘氣血循環儀’!通過齒輪轉動,模擬人體經絡運行,說不定能輔助治療!”
張仲景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器械,伸手轉動齒輪,感受著齒輪咬合的節奏:“想法雖妙,但人體經絡豈是機械可模擬?不過……”他突然眼前一亮,“若將其與針灸結合,或許能精準刺激穴位!”
兩人正熱烈討論間,一名士兵匆匆來報:“啟稟張醫官,教主有請!”
張角的書房內,氣氛略顯凝重。許攸手持密報,眉頭緊鎖:“教主,曹操在兗州廣納賢才,勢力漸起。更令人擔憂的是,他與夏侯兄弟練兵極有章法,怕是個勁敵。”
張角摩挲著手中的茶杯,目光深邃:“曹操……此人素有大志,不可小覷。傳令下去,密切關注兗州動向。”他頓了頓,突然起身,“備馬,我要親自去會會這位曹孟德。”
數日后,兗州城郊。張角帶著顏良、文丑,扮作商隊首領,緩緩前行。忽見前方塵土飛揚,一隊騎兵疾馳而來,為首的少年不過十四五歲,卻英姿颯爽,眼神銳利如鷹。
“站住!你們是何人?”少年勒住馬韁,手持長槍,身后跟著兩名同樣年少的騎士。
張角不慌不忙地摘下斗笠,微笑道:“在下乃太平道張角,久聞曹公子大名,特來拜訪。”
少年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收起長槍,抱拳道:“原來是太平道教主!在下曹操,這兩位是我的兄弟夏侯惇、夏侯淵。不知教主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張角翻身下馬,走到曹操身邊,上下打量著這位未來的梟雄:“聽聞公子在兗州練兵有方,特來討教。”他望向遠處的軍營,旌旗飄揚,士兵們操練整齊,“不過數月,竟有如此氣象,當真令人佩服。”
曹操年少氣盛,被贊得有些得意,但仍謙虛道:“教主謬贊了。操不過是依兵法操練,不敢稱奇。”
“兵法固然重要,”張角意味深長地說,“但軍心所向,才是制勝關鍵。太平道以‘天下大同’為念,廣施仁義,收攏民心。公子以為,此計如何?”
曹操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仁義之道,確能收攬人心。但亂世之中,若無強兵在手,恐難立足。”他轉頭看向夏侯惇、夏侯淵,“兩位兄弟,你們說呢?”
夏侯惇一拍胸脯:“大哥說得對!拳頭硬了,說話才有人聽!”
夏侯淵則較為沉穩:“不過教主的‘均田制’倒是個好法子,若能讓百姓吃飽飯,何愁無人追隨?”
張角大笑:“好!曹公子與兩位兄弟果然不凡。今日一見,不虛此行。”他從懷中掏出一卷《太平要義》,遞給曹操,“此書雖為太平道教義,但其中治國安邦之策,或許能供公子參考。”
曹操接過書,鄭重道:“多謝教主!操定當仔細研讀。他日若有機會,還望能與教主再敘。”
告別曹操后,顏良忍不住問道:“主公,這小子年紀輕輕,口氣倒不小,為何對他如此客氣?”
張角望著曹操遠去的背影,神色復雜:“此人胸懷大志,手段狠辣,日后必成大器。今日結交,或許能為太平道留一條后路。”
與此同時,巨鹿醫館內,張仲景與馬鈞的合作已初見成效。新研制的“針灸輔助儀”在臨床試驗中效果顯著,而結合呼吸吐納與五禽戲的“強身十二式”也已編創完成。
“明日起,讓士兵們每日操練‘強身十二式’,”張仲景對張寧說道,“半年后,必能提升戰力。”
張寧點頭,眼中滿是敬佩:“先生妙思,不僅能治病救人,更能強兵健體,真乃神人也!”
夜色漸深,曹操在書房挑燈夜讀《太平要義》,夏侯惇、夏侯淵在一旁討論著書中的治國之策。而張角已踏上歸途,他知道,這亂世之中,每一次相遇,都可能改變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