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同居財產及子女撫養的處理
同居是指男女雙方共同居住在一起,就人身和情感的密切程度而言,同居往往比戀愛更加緊密。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雙方共同購置財產、彼此有金錢往來的可能性也更大。但鑒于男女雙方沒有婚姻關系,同居關系和戀愛關系在法律層面沒有本質區別,當事人僅起訴解除同居關系的,法院不受理。涉及同居期間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糾紛的,法院才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三條)。
一、四種同居的情形
同居分成幾種情況,有事實婚姻中的同居;有單身男女戀愛中的同居;有婚姻無效、婚姻被撤銷后雙方此前的同居;有婚內出軌與他人同居。
第一,事實婚姻,指男女雙方以夫妻名義同居,而且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3]公布實施以前,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事實婚姻和經過依法登記的婚姻有同樣的法律后果。
第二,正常戀愛同居,雙方都沒有配偶,我們說的“同居”,一般是指這種。如果沒有登記結婚,又不符合上述事實婚姻的構成條件,即使同居了很多年,生了幾個娃,或者即使以夫妻名義同居,也不是法律上的“夫妻”。在中國,只有經過合法登記的婚姻,才受法律上的承認和保護。
第三,婚姻被認定無效或者撤銷,雙方自始不具有夫妻之間的權利義務,雙方在此之前的共同生活,在法律上被視為“同居”。同居期間取得的財產,視為共同共有,除非有證據證明是當事人一方所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二十二條)。
婚姻被認定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男女雙方如何處理財產,由雙方協商。如果雙方協商不了,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來判決(《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條),對導致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過錯方少分或不分共同財產,這是對過錯方的懲罰,同時也是對無過錯方(即受害方)的補償。
第四,已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同居,違反了夫妻之間的“忠實”義務,如果雙方公然以夫妻名義同居,那么就構成了重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
二、同居生育子女
第一,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權利。父母對非婚生子女有撫養的義務。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權、撫養費、探視權的處理與婚生子女的相同。
第二,非婚生子女是親生父母的第一順位的法定繼承人。根據《民法典》繼承編的規定,父母子女之間互為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此處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此處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第三,親子關系的確認:如果女方能提供證據(比如兩人在一起的照片、微信記錄、通話記錄、書信日記、證人證言,等等),證明自己和男方有戀愛關系或者性關系,證明孩子很有可能是男方的骨肉,而男方否認孩子是自己的骨肉,又拒絕做親子鑒定,則法院可以推定男方是孩子的父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三十九條規定,父或者母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否認親子關系,并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否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父或者母以及成年子女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并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三、同居的財產處理和債務處理
同居男女之間(本小節指單身男女的正常戀愛同居),沒有婚姻關系,所以也不發生婚后的財產法定共有,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共同出資購置的財產才是共同財產,雙方為共同生產或生活所形成的債權債務才是共同的債權債務。在解除同居關系時,財產和債務按照以下原則來處理。
(一)財產處理
1.同居男女雙方對財產有書面協議的,按照協議約定來處理,除非一方有證據證明自己是受到欺詐、脅迫才簽訂協議的,或者有其他導致約定無效的情形——比如違背公序良俗,剝奪或限制人身自由,損害第三人的利益。
2.法院在處理的時候,會適當照顧無過錯方、經濟困難方,照顧婦女兒童,體現對弱者的傾斜保護,以達到實質公平。
3.對于一方自愿贈與給對方的財產,參照《民法典》合同編的贈與關系處理。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比如房產尚未過戶)可以撤銷贈與,除非贈與協議經過公證。贈與已經完成的,有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的,受贈與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或者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或者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4.如果一方生活困難,患有重疾或者無勞動能力且無生活來源,考慮到雙方曾經共同生活,出于情理的考慮,法院可判決另一方給予困難方一次性的經濟幫助,具體金額由法院酌定。
(二)債務處理
一方在同居前所負債務,以及同居后與共同生活無關的債務,為其個人債務。同居一方以個人名義對外負債的,首先推定為其個人債務,債權人或者舉債方有證據證明用于舉債方和同居者共同生活的,為共同債務,同居雙方對此承擔連帶責任。一方全部償還或者償還超過自己應承擔的部分,可向另一方追償。
四、同居風險防范
同居的男女,因為不存在婚姻關系,所以不發生財產法定共有,但實際上雙方在共同的生活中,難免會發生經濟往來,要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保留好購物憑證和出資憑證,比如發票、收據、支付記錄。尤其是購買不動產及大額的財產,應該參與全過程,在合同和重要文書上簽名,并保留全部的憑證和資料。
第二,自己出資購買的財產,比如房產和車輛,盡量登記在自己名下。對于不動產(如住宅、商鋪、車位、土地使用權等)和特殊動產(車輛),原則上都是以登記為準,登記的權利人是誰,誰就是物主。
第三,如果接受對方贈與財產,建議雙方簽訂書面協議,寫明贈與是不可撤銷的,并進行公證。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快履行贈與——動產以交付為標志,比如款項轉賬、移交物品,不動產以產權變更為標志,比如原業主即贈與人將房屋過戶給受贈人。
第四,對財產的歸屬、占有、使用、支配、利益分享、處置等,對子女撫養、探視和生活安排等事項,進行詳細的書面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