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HR管理和法律實務叢書·HR不懂《勞動合同法》就是坑公司:員工從入職到離職整體解決方案(第三版)
- 賀清君 王麗麗
- 1254字
- 2025-05-12 16:48:06
1.1 勞動合同法出臺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深入,企業勞動關系的復雜性也日趨凸顯,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前,很多企業勞動關系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勞動者合法權益被侵害的現象時常發生,特別是圍繞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和解除勞動合同案件是勞動爭議案件的焦點。如何平衡好勞動關系,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是必須破解的社會管理難題。
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和勞動者不簽訂用工合同,一旦出現勞動爭議時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此外勞動合同短期化、勞動關系不穩定導致員工流失率高,對企業忠誠度低。勞動合同制度管理的缺失不僅使勞動關系處于一種無序狀態,而且法律賦予企業員工的基本權益也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用人單位濫用試用期,以勞動者在試用期內達不到錄用條件為由隨意解除合同;有些用人單位通過延長試用期來規避對勞動者的法律義務;有些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故意拖延或克扣員工工資;有些用人單位不按國家規定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有些用人單位不執行勞動定額標準,隨意延長勞動時間并且不支付員工加班費……至今仍有企業存在上述違法現象,致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企業和員工的勞動關系不和諧不僅影響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還影響著企業穩定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權利和義務,對雙方主體既是一種保障,又是一種約束,有利于避免或減少勞動爭議。同時在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合同也是雙方主張權利的主要依據,因此,建立完善的勞動合同制度就非常有必要。
在勞動合同立法的過程中,已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該法系統地規定了勞動合同的定義、適用范圍、內容、變更、解除和終止等情形及其法律適用,為建立統一的勞動合同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礎。
《勞動法》中對勞動合同制度有專章規定,但是由于《勞動法》是勞動領域的一個基本法,該法所設各個章節尚需具體的法律規定詳盡調整,因此非常有必要制定《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的設立及解除的全過程予以系統規范和調整。
2005年12月24日,《勞動合同法(草案)》首次提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2006年3月20日,《勞動合同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在《勞動合同法》立法調研、起草和審議的過程中,從立法宗旨到具體條款,勞動關系雙方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立法博弈,立法機關收到了近20萬件意見,由此可見,勞動合同法引起了非常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強烈反響。
歷經四次審議,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勞動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勞動合同法》的出臺有其必然性,傾斜于勞動者的立法保護更是《勞動合同法》的亮點,本法的實施對于推動構建和諧社會,注重社會公平,解決社會民生問題具有巨大影響和深遠意義,作為企業各級管理者(不僅僅是HR)都應該認真系統地學習和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