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方法
(一)規范分析法
本書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是規范分析法。主要以教育救助法制規范為中心,主要通過對教育救助法律、法規的甄選、確認和解釋來實現教育救助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合法性論證,以教育救助規范的合法與非法作為主要評判標準。在具體的操作層面,通過對現行教育救助法律規范的解釋與續造,探討教育救助法制的應有狀態,一方面探究教育救助法律規范的字面意義以及字面意義背后可能存在的隱含意義;另一方面則是在既有法學理論的基礎上,對教育救助法律規范進行精深加工,提升教育救助法制的規范命題。
(二)歷史分析法
本書采用了歷史分析法,分析了我國教育救助制度發展的歷史脈絡,同時將現行教育救助法制的規定與立法沿革及發展前景相結合進行研究。從縱向的時間維度綜合把握教育救助法制的立法宗旨,探求教育救助法制的發展規律。分析教育救助法制歷史和現狀的關系,尤其是二者由于環境、社會條件的變化而產生的變化。弄清楚教育救助制度在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來龍去脈”,從中發現教育救助法制存在的問題,以便更為科學地認識現狀和推斷未來,尋找教育救助法制的歷史方位。
(三)比較分析法
本書采用了比較分析法,通過橫向比較的方式,指出我國與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教育救助制度方面的異同,進而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一些國家和地區教育救助法制發展的理論和方法值得借鑒。在對教育救助制度進行考察方面,通過對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貧困學生教育救助制度進行梳理分析,并與我國現行的貧困學生教育救助制度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異同,借鑒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政策完善建議。
(四)問卷與訪談法
在實踐調查方面,針對高校學生教育救助法律問題設計《高校助學金發放情況調查問卷》,面向高校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了解高校教育救助的現狀以及在教育救助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設計面向高校學生教育救助工作者的訪談提綱,組成訪談小組進行培訓,確定訪談對象范圍并采取恰當方式進行提問,準確捕捉訪談對象提供的高校學生教育救助法律問題信息,及時收集有關訪談資料。
- 詐騙罪的理論與實務: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實務論壇(一)
- 中國法治現代化報告(2019)
- “互聯網+”法治思維與法律熱點問題探析
- 大學生學習權及其救濟研究:以大學和學生的關系為中心
- 民法典背景下情事變更原則之邏輯構成與司法展開:以兩岸建設工程實務為分析場景
- 體系概念史:歐陸民法典編纂何以可能
- 共犯未完成形態體系化研究
- 南京大學法律評論 2016年秋季卷(總第46卷)
- 仲裁機構監管與治理機制研究
- 比較民法與比較國際私法
- 現代法律與政治中的多元價值沖突:從韋伯到哈貝馬斯的考察
- 羅馬法中的意外事故
- 當代中國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發展研究
- 日本特許經營合同締約階段信息披露義務案例評析及法律制度研究:附日文原版案例
- 國際法前沿問題與教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