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應對建議

一、優化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

(一)增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性和實效性

目前我國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主體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但存在體系性不強、不完備等問題。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變化以及老齡化的加深,需對目前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的配套法律、法規及內容進行拓展。國外老年人權益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顯示,法律先行是制度保障的基礎,一系列出臺的法律法規為老年人權益保障提供了強有力的實施準則。對于老年人權益,需要建構一個多層次的保障體系,而多層次的職責和運行機制依靠的是層次分明的完備法律體系。因此,優化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首先從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入手,為老年人權益保障提供完備的保護機制。

多層次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的優化應從理念方面開始轉變。“孝”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為突出的方面,也是中華兒女整體中最深刻的印記。“孝”的內涵隨著現代化的進程逐漸被賦予新的內容,傳統孝文化中的“養兒防老”理念在現代化潮流中慢慢受到沖擊,一味依靠“家庭”養老并不能適應現代化的趨勢。無論是移民大熔爐的美國,還是深受孝道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在解決本國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的過程中,無不逐漸明確老年人權益保障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單純依靠某一力量、單個家庭力量就能解決的問題。老年人權益的法律保障若要達到切實保護老年人權益的目的,需要完備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明確老年人權益保障需要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的綜合力量,轉變單純家庭養老理念,經過一步步的調整,逐步形成居家養老、家庭養老、社會養老有機融合的理念,這也是老齡產業發展需要的理念基礎。當然理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自上而下的理念貫通尤其重要,配套的制度設計是支撐理念落實的核心,實效性的產生會讓更多的老人或未來成為老年人的我們選擇依靠國家、社會和自己的綜合保障實現“安享晚年”的目標。

我國當前的法律規定暫時滿足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以及健康保障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老齡化加深,拓展法律規定是順應社會發展需求并完善相應機制的必然。依據我國憲法原則制定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是老年人權益法律保障體系中的核心規范。在體系中,其發揮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規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制度的法律框架,賦予了老年人應享有的基本權益內容。從國外老年人權益保障經驗可知,關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的發展歷程,都不約而同地圍繞物質基礎、醫療健康、社會參與等方面出臺相關的保障法律。在目前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中,與老年人權益保障相配套的單行法規與實施細則是單薄的,這導致了體系穩定性較弱的局面。我國在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核心的前提下,與老年人權益保障相配套的單行法規,如老人保健法、長期護理保險法、禁止歧視老年人就業法等也需要相應制定,使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的基底更加牢固,加大法律層面的保障力度。單行法規與實施細則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橫向拓展,而地方性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和規章則是基于我國地區發展狀況的縱向延伸。自《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出臺實施后,許多地方人大與政府紛紛根據地方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有關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如廣東省在2005年公布了《廣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于2017年進行了修訂,在依據國家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基礎上制定具有廣東特色的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政府與社會的責任并建立了“雙補貼、雙保險”的老年人福利制度。老齡化日趨嚴重的今天,煩冗的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需要各個地方的地方性法律法規有針對性地落實好老年人權益保障,提升地方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工作效果,而不能落于形式上的地方立法窠臼。

(二)提高《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明確性與拓展性

作為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核心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缺乏強制性和約束力是其公布實施以來的短板。剛性是法律中應有的特征,老年人權益保障立法中需注重不宜出現過多的倡導性規定。提高《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明確性,提高該法的可執行性和實用性,減少授權性規范也是必要的,以便立法和司法適用,適時出臺該法的實施細則,進一步闡述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模棱兩可的用詞、籠統的原則性規定,細化其內容;應調整強制性條款與指導性條款的比例,以應對未來實施的情況。當然法的公平、公正以及可持續性也要求法應當保留一定的開放性,發現漏洞可及時彌補。

當下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最基本的法律只有一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其他關于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內容則散布在各個部門法中,形成不了完整的保障體系,同時這樣分散的法條還會構成法條內容的重復或是造成法律空白,不利于老年人維權時“有法可依”,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及豐富相應的內容。國外老年人權益保障制度發展較我國而言更為完善,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美國制定了《社會保障法》《老年人法》《醫療保險制度》《禁止歧視老年人就業法》等一系列法律,為老年人的權益保障提供了完備的法律基礎,同時也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從養老保險到醫療保險,美國政府對于自身的責任和個人以及企業的責任均有清晰的規定,同時提供社區服務,全托、日托和居家服務的三種模式滿足了老年人晚年的大部分需求。日本則直接通過《老年人福利法》《護理保險法》《老年人保健法》等法律直接保障老年人的權利,福利法中涉及了日本老年人的福利、保健、醫療等問題,其將老年人的福利內容直接單獨進行立法,豐富了老年人權益的內容,具體地規制了政府在保障老年人權益時所應負的責任,其余的護理保險法和老年人保健法又解決了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問題,減輕了老年人晚年的就醫負擔,多種護理模式更能體現對老年人的尊重和愛護。

針對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精神贍養的法律支持不足的問題,建設老年人精神贍養制度,量化精神贍養標準,進行精神贍養的具體規定。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四條關于物質和精神贍養的規定,如具體規定物質贍養最低限度標準、設置精神贍養要求。精神贍養涉及的主觀因素較多,法律從客觀方面出發,提供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外部條件和機會,通過政策方針引導子女積極贍養老年人。例如,國家應該利用稅收政策積極引導子女去贍養老年人,對養老費和老年人個人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對于那些贍養父母的子女適當減免稅費;鼓勵和獎勵老年人與成年子女同住或者就近居住的人群,在購房的金融貸款和限購政策上要考慮贍養老年人用房的需求。可以借鑒日本、新加坡等國的做法,在申請國家保障性住房時將與父母同住列為優先條件,對于在父母居所附近購買住房自住的子女,給予特殊信貸補貼,或者規定贍養者可以根據贍養年限得到相應的購房和住房優惠,還可以在公積金、購房補貼、信貸方面獲得特殊支持。[69]

二、優化老年事業和老年產業發展體系

(一)明確兩者定位,遞進式發展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持續發展階段,明確老齡事業以政府為主體,根據經濟發展形勢,必然需要逐步提高老齡事業發展的絕對水平。老齡事業的規劃中明確老年人權益保障的低中高三層次的發展,從實現老年人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保障出發,到醫療護理的基本保障,再到個體持續發展服務項目的落實,做到從低層次起步,向中高層次的遞進式發展。政府工作從三方面著手,第一方面是扮演好兜底角色,加快推進普惠性養老機構及設施財政投入建設,加大老年救助工作的力度,及時給予因傷致殘、因病致貧老人合理的安置,讓他們公平地參與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第二方面是加快醫養結合的步伐,進一步推進老年養老保險、老年醫療保險等,力求做到事實上全覆蓋;第三方面是構建長期護理保險體系,實現醫療、養老與長期護理的無縫對接,真正解決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后顧之憂,讓老年人頤養天年。我國長期以來城鄉發展不均衡,由于農村經濟相對城市而言發展滯后,農村老齡產業與老齡事業的發展也處于真空狀態。伴隨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村年輕人流向城市,農村大多數老年人口留守,農村老年人口遠遠多于城市老年人口。老齡事業立足于公平性和普惠性,在發展城市老齡事業的同時,要重點加大對農村地區老齡事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力度,切實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只有當老齡事業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時,才能引導老年人進行合理消費,當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新的更高的需求便會產生,從而促進老齡產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老齡產業以老年產品的產業為主,老年服務產業的發展較緩慢且形式單一,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老齡產業的主體是企業,市場是其發展的影響因素,在我國老齡產業的子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下,政府應提供老齡產業多樣化發展的市場環境。除了有滿足老年人物質基礎需要的產業,也有滿足老年人精神層面需要的產業。除了有服務于老年人的家政服務業,也有豐富老年人業余生活的老年旅游業。除了生產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的體育健身用品,也要結合互聯網開發服務于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高科技智能產品。總而言之,只有促進老齡產業多樣化發展,才能滿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的多層次需求,從而促進老年服務業、老年住宅業、老年旅游業等多種老齡產業的全方位發展。與此同時,要引導和鼓勵落后地區老齡產業的發展,落后地區年輕勞動力向外流動,老齡化程度更嚴重,更需要發展老齡產業。從城鄉來看,農村老齡產業發展滯后,然而農村老齡化程度較城市更嚴重,應通過老齡事業保障農村老年人的最基本生活,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會產生更多需求,由此帶動農村老齡產業的發展,政府應給予農村老齡產業政策傾斜鼓勵農村老齡產業的發展。

不僅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準入機制方面,老齡產業的行業標準以及監管制度也應適時出臺,引導老齡產業健康發展。扶持符合發展老齡產業資質的企業,給予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或者一定的資金支持。在市場良性競爭的情況下,政府也可為老齡事業購買老齡產業中的產品和服務,形成老齡產業和老齡事業共同發展的局面。無論是基礎領域(不包括政府普惠性養老、兜底空間)的老齡產業,還是高端領域的老齡產業,準入機制以及扶持政策是發展中必然存在的,但政府的干預不應擴大化,對于高端領域的老齡產業更多的是通過市場充分競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兩業協調發展,完善保障體系

法律體系的完善對于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而言是權益實現的保護屏障,而老齡事業與老齡產業的協調發展對于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而言則是權益實現的實際路徑。老齡產業與老齡事業協調發展的目標是實現老齡產業與老齡事業的多層次對接,匹配老年人權益保障的著眼點即在老年人生活質量以及老年人發展需要這兩個方面建立由低到高多層次的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

老齡產業可大致分為滿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基礎領域和針對老年人個性化需求的高端領域。老齡產業與老齡事業在老年人的救助、保險、福利等方面共同構建成四階梯合理有序的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老齡產業配合著老齡事業在救助、保險、福利等方面的工作。第一階梯關于老年人物質基礎保障,涉及老齡事業中的基礎普惠性設施、生活補貼救助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符合低保標準的老人給予適當的補貼,對“三無”和“五保”老人實行社會福利院集中養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事實上全覆蓋。老齡產業針對老人的基本需求進行生產或提供服務,比如生產拐杖、代步車等老年用品或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由政府購買產品或服務。第二階梯則圍繞著健康保障,對患重病老人進行醫療救助、長期護理等,老年醫療保健實現制度事實上的全覆蓋。老齡產業應作為老齡事業的補充,提供一系列商業保險,供不同層次的老年人選擇,比如保險公司開發人壽保險項目、大病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第三階梯為社會參與保障,老齡事業在做好物質基礎保障和健康保障的基礎上,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社會參與保障制度,比如為老年人修建娛樂場所,創辦老年大學等,這些都以政府投資的方式,無償提供給老年人使用。與此同時接受社會捐贈等慈善行為,吸納這部分資金用于發展老年社會參與制度。第四階梯為高端領域的老年需要,老齡產業可以根據老年人的需要定制部分高端產品,專門為部分有相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有償服務。在這一階梯中老齡事業并不參與,由市場競爭完成資源配置。在老齡事業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過程中,老年人收入逐步提高,需求增多,進而促進老齡產業繁榮,滿足老年群體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老齡產業與老齡事業協調發展,由此構建完善的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

三、老齡工作職能系統化建設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在第七條中規定:“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但在實際老年工作中,政府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方面,一度存在職能分散性、統一管理機構無實際管理權的現象,與快速增長的老齡化程度不相適應,使得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的發展滯后于老年人群體不斷增長的需要,導致老年人各方面的權利不能落到實處。因此,我國在建立和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制度的過程中,應當貫徹并強化以政府責任為主導的原則,明確政府主導地位,對老齡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強有力的貫徹執行、監督問責,為老年人權益保障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保證。同時對于現今缺乏宏觀協調機制的分散管理體制,各級政府必須予以改進和完善,形成系統性的老齡工作架構。

2018年政府機構改革前,老齡辦負責具體老齡事務,我國醫療和養老分別由不同部門管理,且不同身份的老年人也有不同的部門負責,由此政府在面對老齡工作時常常覺得棘手,難以推動,這與老齡工作職能的分散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放眼國外的行政機構設置,在處理老齡工作時,美國除了個別計劃,所有計劃由總統領導的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的社區生活管理局中的老年管理局管理。日本則由厚生勞動省負責老齡工作,厚生勞動省擔負日本的國民健康、醫療保險、醫療服務提供、藥品和食品安全、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弱勢群體社會救助等職責。兩國在管理老齡工作的機構設置中,都將主要工作集中在同一個行政管理機構當中。2018年機構改革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老齡事業和老年人健康工作;民政部負責養老服務工作、老年人福利和救助工作;基本養老保險和老年人就業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雖然看似提高了老齡工作的政府職能,但關于老年人的物質生活保障、健康保障和社會參與保障的工作仍是分開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日趨重要和緊迫。面對老年人權益保障制度的建構,首先要明確老年人在目前社會背景下的實際需要。著眼于老年人生活質量以及發展需要,探究需要背后的權益保障理論根源:“以人為本”、法治社會的人權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揭示了權益保障的必要性。回顧當下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歷程,肯定老齡事業、老齡產業和法律保障體系的努力;同時,認真面對存在的不足,借鑒國外的老年人權益保障制度中有關物質基礎保障、健康保障和社會參與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結合我國實際,老年人權益保障急需優化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體系、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發展體系以及老齡工作職能系統化建設,切實有效地滿足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需要。


[1]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nd Its Economic Imlications,New York:United Nations ,1956.(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1956年紐約))

[2]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2006年12月12日),http://www.gov.cn/govweb/jrzg/2006-12/12/content_467201.htm,2023年4月1日訪問。

[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2001年3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sj/pcsj/rkpc/5rp/html/append21.htm,2023年4月1日訪問。

[4]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2021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2022年10月26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6/content_5721786.htm,2023年4月1日訪問。

[5] 數據來源:新京報:《我國預計2035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屆時超三成人口為老年人》(2022年9月20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491481706412212&wfr=spider&for=pc,2023年4月1日訪問。

[6] 國家統計局:《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人口素質顯著提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2019年8月22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8/t20190822_1692898.html,2019年11月13日訪問。

[7] 穆光宗、張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戰略應對》,載《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8] 林嘉:《社會保障法的理念、實踐與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6-47頁。

[9]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人口總量平穩增長人口素質顯著提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2019年8月22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8/t20190822_1692898.html,2019年11月13日訪問。

[10] 國際間普遍認為65歲以上的人為老年人,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是65歲以前算中年人,65歲以上到74歲是青老年人,75歲到90歲才算正式老年人,90歲至100歲是高齡老年人。與我國同處東亞地區的日本以65歲以上作為老年人標準,該國法定退休年齡男女均為65歲。其他西方國家也多以65歲作為老年人的標準及退休基準年齡。

[11] 王舜華主編:《老年人權益的法律保障》,經濟管理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頁。

[12] 鄔滄萍主編:《社會老年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頁。

[13] 穆光宗:《喪失和超越:尋求老齡政策的理論支點》,載《市場與人口分析》2002年第7期。

[14] 李超:《老年維權之利劍——老年人法律保障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頁。

[1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頁。

[16] 丁海湖、房文翠:《人權:弱勢群體法律保護的價值基礎——兼議我國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立法的完善》,載《行政與法》2006年第9期。

[17] 錢再見、高曉霞:《弱勢群體社會保護中政府責任的理論求證》,《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

[18]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2014年11月25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125/c390916-26091741.html,2019年12月2日訪問。

[19] 潘劍鋒:《論舜孝道思想對中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影響》,載《湖南社會科學》2017年第6期。

[20] 馬長山:《法治社會中法與道德關系及其實踐把握》,載《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21] 潘劍鋒:《論舜孝道思想對中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影響》,載《湖南社會科學》2017年第6期。

[22] [美]羅斯科·龐德:《法律史解釋》,曹玉堂等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頁。

[23] 聯合國老齡化議題:《世界人口老齡化:1950—2050》,https://www.un.org/chinese/esa/ageing/trends.htm,2019年12月27日訪問。

[24] 國家統計局:《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人口素質顯著提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2019年8月22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8/t20190822_1692898.html,2019年11月13日訪問。

[25] 我國基本退休年齡為男性60歲,女性分為女工人50歲和女干部、技術管理人員55歲。目前一些地方開始允許女干部、技術管理人員選擇55歲或者60歲退休。

[26] 任蘭蘭:《中國老齡事業發展指標體系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年版,第58頁。

[27] 總報告起草組、李志宏:《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總報告》,載《老齡科學研究》2015年第3期。四個重要階段分別為:快速人口老齡化階段(1999-2022年)、急速人口老齡化階段(2022-2036年)、深度人口老齡化階段(2036-2053年)、重度人口老齡化階段(2053-2100年)。

[28] 吳玉韶、黨俊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頁。

[29] 黨俊武:《新時代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的形勢預判與走向前瞻》,載《老齡科學研究》2018年第11期。

[30] 田香蘭:《日本老齡產業制度安排及產業發展動向》,載《日本問題研究》2015年第6期。

[31] 張孔娟:《創新探索老齡事業和產業雙動力模式》(2016年12月2日),http://www.p5w.net/news/cjxw/201612/t20161202_1652712.htm,2019年12月12日訪問。

[32] 黨俊武:《新時代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的形勢預判與走向前瞻》,載《老齡科學研究》2018年第11期。

[33]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編:《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知識讀本》,華齡出版社2018年版,第49頁。

[34] 《憲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第四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該條第四款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35] 曾通剛、趙媛:《中國老齡事業發展水平時空演化及其與經濟發展水平的空間匹配》,載《地理研究》2019年第6期。

[36] 范中原、王松嶺:《我國各省市老齡事業發展現狀的比較研究》,載《當代經濟管理》2012年第11期。

[37] 甄炳亮:《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方向和重點》,載《中國社會報》2016年9月12日。

[38] 杜鵬、王永梅:《改革開放40年我國老齡化的社會治理——成就、問題與現代化路徑》,載《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

[39]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33頁。

[40] 廣州日報:《〈2018年廣州老齡事業發展報告和老年人口數據手冊〉發布》(2019年10月18日),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9-10/18/c_1125119462.htm,2019年12月27日訪問。

[41] 劉禹君:《中國老齡產業市場化發展研究》,吉林大學201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25頁。

[42] 張同春:《讓維權盾牌更堅實》,載《中國老年報》2005年3月3日。

[43] 劉禹君:《中國老齡產業市場化發展研究》,吉林大學201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45頁。

[44] 劉禹君:《中國老齡產業市場化發展研究》,吉林大學201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67頁。

[45] 楊振軒:《老齡產業發展與政府職能界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42頁。

[46] 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內容。

[47] 林嘉:《社會保障法的理念、實踐與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頁。

[48] Kirsten J.Colello,Angela Napili:Older Americans Act:Background and Overview ,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5,page1. (柯爾斯頓·克萊羅、安吉拉·納皮里:《美國老年人法案:背景與概論》,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2015年版,第1頁。)

[49] 李青:《日本養老制度發展歷程:從“國家福利”到“社會福利”》,載《行政管理改革》2019年第7期。

[50] 1994年10月,世界銀行在“防止老齡危機——保護老年人及促進增長的政策”報告中提出養老金“三支柱”模式,并于2005年在“21世紀的老年收入保障——養老金制度改革國際比較”報告中提出“五支柱”改革思想,在原三支柱基礎上,增加了零支柱和第四支柱。“五支柱模式”是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

[51] 張慧智、金香丹:《韓國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改革及啟示》,載《人口學刊》2017年第2期。

[52] 1988年增加了巨額藥物保險(Catastrophic Drug Insurance,CDI)。

[53] 楊曉娟、丁漢升、杜麗俠:《美國老年人全面照護服務模式及其啟示》,載《中國衛生資源》2016年第4期。

[54] National PACE Association: The Value of PACE (美國老年人全面照護項目協會:全面照護項目的價值),http://www.npaonline.org/policy-advocacy /value-pace,2016 ,2019年12月27日訪問。

[55] 《推進高齡者保健福利十年戰略計劃》(1989年),在前者基礎上修訂的《推進高齡者保健福利十年戰略計劃之檢討》(1994年)。

[56] 尹文清、羅潤東:《老齡化背景下日本養老模式創新與借鑒》,載《浙江學刊》2016年第1期。

[57] 徐興文:《東亞人口老齡化危機下老年社會福利制度的挑戰與展望——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為例》,載《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

[58] 根據該計劃規定,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必須在兒童福利機構中,從事一對一的服務。并且為醫院中接受需被照料的兒童,家庭中被忽視且依賴性強的兒童以及其他機構中有特殊需求的兒童提供支援性服務。

[59] 張霞、劉勇、張小軍:《我國弱勢勞動者群體的就業積極行動制度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56頁。

[60] Heike Schr?der,Matt Flynn,Thomas Klassen,Alexander Stamatios Antoniou,Myung-Joon Park. Population Aging and Labor Market Policy in Germany,the United Kingdom,Japan,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Context on Old Age Employment. The Aging Workforce Handbook.Published online,16 Jan 2017,109-134.(海克·施羅德、馬特·弗萊恩、托馬斯·科拉森、亞歷山大·斯塔馬蒂奧斯·安東尼烏、金明俊·派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的人口老齡化與勞動力市場:制度環境對老年人就業的影響》,載《老年化勞動力指南》,2017年1月16日,第109-134頁。)

[61] 趙如欽:《美、日兩國老年教育對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的啟示》,載《中國成人教育》2018年第5期。

[62] 李潔:《韓國老年教育相關法律、政策的考察及啟示》,載《終身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63] 《伊麗莎白濟貧法》,世界上最早的社會保障法,有300多年的歷史。早期的貧民救濟是以私人救濟、修道院的施舍以及行會組織的自發性救濟為主。經歷中世紀都鐸王朝時期、舊濟貧法時代、新濟貧法時代。1948年被《國民救助法》取代。

[64] 韓聯社:《今后10年公務員年金赤字達53萬億韓元》(2014年7月1日),http://www. yonhapnews. co. kr/bulletin/2014/07/01/0200000000AKR20140701167500004.html,2019年12月28日訪問。

[65] Randall S.Jones,Haruki Seitani. Meeting fiscal challenges in Japan's rapidly ageing society.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 1569,2019, page 8.(蘭德爾·瓊斯、村上瀨谷:《迎接日本迅速老年化社會的財政挑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濟部工作文件2019年第1569號,第8頁。)

[66] 丁英順:《日本老齡化的最新狀況、社會影響與相關社會政策——2018年版〈老齡社會白皮書〉解讀》,載《日本研究》2019年第1期。

[67] 數據來源:OECD(2019),Poverty rate(indicator).doi:10.1787/0fe1315d-en(Accessed on 08 November 2019)。

[68] 丁英順:《日本老年貧困現狀及應對措施》,載《日本問題研究》2017年第4期。

[69] 韓瑩瑩、王思峰、支振峰:《以法律促進養老敬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7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裕民县| 建德市| 瑞丽市| 湘潭市| 莱阳市| 乌审旗| 石城县| 丰原市| 双辽市| 昭苏县| 周至县| 阳朔县| 嘉定区| 吉隆县| 彰武县| 措勤县| 东海县| 申扎县| 石景山区| 平泉县| 漳州市| 桂东县| 景宁| 襄樊市| 丰宁| 澄城县| 金山区| 曲沃县| 桦甸市| 林甸县| 阿城市| 招远市| 武义县| 嫩江县| 吴江市| 绥棱县| 密云县| 南投市| 斗六市|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