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管理法律實務全程指引(下冊)
- 余明勤
- 6816字
- 2025-05-12 17:05:25
第三節 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勞動保護
一、女職工特殊保護的法律規定
女職工的特殊保護是世界各國勞動法和勞動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職工本身的特點決定了應當在法律上給予特殊的保護。《勞動法》第五十八條明確規定了國家對女職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我國法律規定中所指的女職工,包括所有從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已婚、未婚的女性職工。女職工由于其生理特點,往往在勞動和工作中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難;同時她們還承擔著生育和撫育嬰幼兒的天職。如果在勞動中對于女職工的這些特點不予注意,不加以保護,不僅會影響女職工本身的安全和健康,而且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安全和健康。因此,為保證女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就應當為女職工提供特殊的勞動保護。對女職工的保護,實質上也是對發展生產力的保護。
隨著世界各國社會的進步和民主程度的提高,目前多數國家都相繼制定了對女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的法律法規。在我國,1988年國務院發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現已失效),1992年4月全國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婦女權益保障法》,1994年頒布《勞動法》,2012年國務院頒布《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總結了我國在女職工保護方面行之有效的經驗,吸收我國在立法和實踐上已經取得的成果,借鑒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對女職工的特殊保護作出了專門規定。
為了對女職工進行有效保護,國家依法規定了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按照《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規定:“用人單位應當遵守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本單位屬于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的崗位書面告知女職工。”因為有危害的作業特別是涉及生產性毒物的工種(崗位)對女職工影響較大,如孕期的女職工容易產生流產、早產、死產或畸形等,如果女職工正在哺乳期,某些毒物進入人體后,隨乳汁排出,會影響嬰兒的健康成長。國家規定女職工禁忌從事某些有害健康的工種,并不是對女職工勞動就業條件的限制,而是以保護女職工本身的健康及其子女的正常發育和成長為出發點的,是對女職工身心健康的關心。
根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的附錄所列出,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主要有:
1.礦山井下作業
在礦山井下,一般勞動條件都非常艱苦,作業環境差,危險因素多,勞動強度大;因此,禁止女職工在礦山井下從事各種勞動。目前,世界各國對此都有相應的法律規定。但女職工可以在礦山井下從事臨時性的工作,如醫務人員到井下進行治療和搶救等。
2.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體力勞動強度的大小是以勞動強度指數來衡量的。勞動強度指數,是由該工種的平均勞動時間率、平均能量代謝率兩個因素構成的。勞動強度指數越大,體力勞動強度也越大。反之,體力勞動強度就越少。根據《勞動法》規定,禁止女職工從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3.每小時負重6次以上、每次負重超過20公斤的作業,或者間斷負重、每次負重超過25公斤的作業
此外,按照《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規定,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對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進行調整。
用人單位違反上述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職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標準計算,處以罰款。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十一條還規定:“在勞動場所,用人單位應當預防和制止對女職工的性騷擾。”《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女職工可以依法投訴、舉報、申訴,依法向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申請調解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造成女職工損害的,依法給予賠償;用人單位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女職工“四期”的特殊勞動保護
女職工的“四期”指女職工的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女職工在從事社會物質資料生產的同時,還肩負著人類自身再生產的主要職責。女職工的“四期”是完成這一人類自身再生產重擔所必不可少的時期,因此,在女職工生理機能發生變化的期間,更需要對女職工加以特殊的保護。
(一)經期保護
女職工在不良的勞動條件下工作,對婦女經期的健康是有影響的,如果不注意特殊保護,將會影響女職工的健康及其生育能力。《勞動法》第六十條規定:“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根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規定,附錄中所列出女職工在經期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有:
1.冷水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冷水作業。
2.低溫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低溫作業。
3.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4.高處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高處作業。
按照規定,用人單位違反上述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職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標準計算,處以罰款。
(二)孕期保護
根據《勞動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對懷孕7個月以上(含7個月)的女職工,用人單位不得安排其在正常勞動時間以外延長勞動時間。也不得安排夜班勞動,夜班勞動是指在當日22點至次日6點之間從事勞動或者工作。
根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附錄的規定,女職工在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
1.作業場所空氣中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鎘、鈹、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內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環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作業。
2.從事抗癌藥物、己烯雌酚生產,接觸麻醉劑氣體等的作業。
3.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質的操作,核事故與放射事故的應急處置。
4.高處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高處作業。
5.冷水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冷水作業。
6.低溫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低溫作業。
7.高溫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的作業。
8.噪聲作業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的作業。
9.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10.在密閉空間、高壓室作業或者潛水作業,伴有強烈振動的作業,或者需要頻繁彎腰、攀高、下蹲的作業。
女職工在孕期不能適應原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醫療機構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夠適應的勞動。懷孕的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需要進行產前檢查的,所需時間應當算作勞動時間,不能按病假、事假、曠工處理。對在生產第一線的女職工,要相應地減少生產定額,以保證產前檢查時間。
用人單位違反上述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治理,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有關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關閉。
(三)產期保護
產期保護是指女職工在生育期間的保護。女職工在產期內,享受一定時期的生育假和生育待遇。根據《勞動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產假。”隨后,根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七條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此外,各地對女職工產假還根據當地情況作出了一些特別規定,所在地企業也要遵守當地的規定。
(四)哺乳期保護
哺乳期是指女職工用于哺乳其嬰兒的時間。按照《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規定,女職工在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有:
1.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的第一項、第三項、第九項(即作業場所空氣中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鎘、鈹、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內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環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作業;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質的操作,核事故與放射事故的應急處置;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2.作業場所空氣中錳、氟、溴、甲醇、有機磷化合物、有機氯化合物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作業。
按照《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九條規定:“對哺乳未滿1周歲嬰兒的女職工,用人單位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夜班勞動。用人單位應當在每天的勞動時間內為哺乳期女職工安排1小時哺乳時間;女職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個嬰兒每天增加1小時哺乳時間。”女職工每天勞動時間內的哺乳時間可分兩次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時間和在本單位內哺乳往返途中的時間,算作勞動時間。
女職工哺乳嬰兒滿周歲后,一般不再延長哺乳期。如果嬰兒身體特別虛弱,經醫務部門證明,可將哺乳期酌情延長。如果哺乳期滿正值夏季,也可延長1—2個月。其他有條件的企業事業單位,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延長女職工的哺乳期。
法規還規定,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女職工的需要,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妥善解決女職工在生理衛生、哺乳方面的困難。
用人單位違反上述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治理,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有關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關閉。
企業辭退女職工容易發生爭議的情形,大多表現在女職工處于“三期”(孕期、產期、哺乳期)時。對此,女職工處于“三期”時,一定要懂得自我保護,依法維護自身的權益,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以案釋法
女職工簽了離職協議后發現已懷孕,能否反悔?
案情簡介
女職工小周于2015年3月就職公司,擔任招商部副經理,雙方簽訂了期限為3年的勞動合同。兩年半后,公司因經營業務調整,涉及部分員工崗位撤銷。2017年12月1日,公司與小周簽訂了《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協議》。在該協議中,雙方約定勞動合同于2017年底解除,小周的最后出勤日為2017年12月28日,雙方確認一方對另一方不再負有任何其他權利和義務,同時明確放棄就雙方勞動關系一事再行提出任何法律主張或提起仲裁/訴訟的權利。協議簽訂后,小周一次性領取了協議補償金。
隨后在12月22日,小周經檢查發現自己懷孕,并告知公司,要求撤銷《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協議》,公司未答應小周的要求。
案例評述
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期滿前可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本案中,小周與公司簽有書面勞動合同,雙方所簽勞動合同應于2018年3月到期,在該勞動合同履行期間,經過協商,雙方于2017年12月1日簽訂了《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協議》,特別之處在于小周簽訂上述協議后才發現自己懷孕。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上述《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協議》的效力如何認定。因本案涉及對于孕期女性職工的特別保護,以及諸如誠實信用原則、意思自治原則等體現契約精神的法理之間如何進行衡平,故應從以下幾個層面予以考量:
第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辦理相關手續、支付工資報酬、加班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達成的協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不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應當認定有效。”根據該條款的規定,只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協商解除協議不存在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且不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法定情形,協議就應當認定為有效。
本案中,《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協議》的內容并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小周未舉證證明公司在簽訂協議的過程中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情形,故該協議合法有效。
第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辦理相關手續等達成的協議“存在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情形,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條款又賦予了當事人對于所簽協議的撤銷權。該撤銷權的行使只有兩個條件:存在“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結合本案,雙方在簽訂協議前已進行了充分協商,小周并未就懷孕的相關問題與公司進行溝通,其對于懷孕以及協議生效的法律后果均已知悉,該協議的簽訂并不存在重大誤解的情形。另外,該協議約定了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補償金的數額不低于法律規定的計算標準,約定的勞動合同解除日期相較簽訂日期延后了28日,充分給予了小周進行調整及辦理工作交接的時間,故該協議亦不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
第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但該條款并未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與懷孕女職工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故不論小周在簽訂協議前懷孕抑或簽訂協議后懷孕,公司均可與其就勞動合同解除事宜進行協商,小周亦可就此充分發表意見,因小周可以自身意愿決定是否簽訂該協議,故其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慎重對待簽署協議的法律后果。
綜上,小周與公司簽訂的《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協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且不存在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的情形,該協議體現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屬合法有效,其效力應受到法律保護,小周關于撤銷《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協議》,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不應支持。
三、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
(一)未成年工勞動保護的概念
根據《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規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是針對未成年工處于生長發育期的特點,以及接受義務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勞動保護措施。”
國家對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是根據未成年工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及身體狀況,為保證其身心健康,對其勞動生產過程所采取的各項安全和衛生保護措施。對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也是世界各國勞動法和勞動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法》第五十八條明確規定了國家對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由于未成年工的身體發育尚未完全定型,正在向成熟時期過渡,所以在安排未成年工的勞動時要注意他們的生理特點。過重的體力勞動、不良的工作體位,過度緊張勞動、不適合的工具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未成年工的完全發育和身體健康,甚至引起疾病。因此,為保證未成年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就應當為未成年工提供特殊的勞動保護。對未成年工的保護,實質上是對新生的生產力發展的保護。
(二)未成年工禁忌的勞動范圍
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是國家和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對未成年人勞動就業的保護,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內容。我國對未成年人的就業保障歷來非常重視,先后曾發布一系列法律和部門規章,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勞動法》《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等。
根據《勞動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包括接觸粉塵作業、毒物危害、放射性危害、職業腫瘤等作業。
在《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中,也對未成年工的勞動保護作出了明確規定。如其中第三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以下范圍的勞動:
1.《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一級以上的接塵作業。
2.《有毒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一級以上的有毒作業。
3.《高處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二級以上的高處作業。
4.《冷水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二級以上的冷水作業。
5.《高溫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三級以上的高溫作業。
6.《低溫作業分級》國家標準中第三級以上的低溫作業。
7.《體力勞動強度分級》國家標準中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8.礦山井下及礦山地面采石作業。
9.森林業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業。
10.工作場所接觸放射性物質的作業。
11.有易燃易爆、化學性燒傷和熱燒傷等危險性大的作業。
12.地質勘探和資源勘探的野外作業。
13.潛水、涵洞、涵道作業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作業(不包括世居高原者)。
14.連續負重每小時在6次以上并每次超過20公斤,間斷負重每次超過25公斤的作業。
15.使用鑿巖機、搗固機、氣鎬、氣鏟、鉚釘機、電錘的作業。
16.工作中需要長時間保持低頭、彎腰、上舉、下蹲等強迫體位和動作頻率每分鐘大于50次的流水線作業。
17.鍋爐司爐。
依照《勞動法》第九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對未成年工保護的規定,侵害未成年工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1] 本書討論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是指各類企業。
- 公司訴訟法律風險防范實務指引
- 民事法律適用全書(第六版)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民事訴訟卷(第二版·上冊)
- 中國法院2017年度案例:執行案例
- 上市公司價值與高質量發展:信披合規與資本運作指南
-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注釋本
- 道路交通安全法新解讀
- 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法律法規全書(含裁判觀點)
- 從敗訴案件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立案·管轄·證據·裁判(案例應用版)
- 最新公司企業法律政策全書(第四版)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理解與適用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實務精解與百案評析(第二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2019年版)
- 別讓不懂法害了你:合同擔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