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保障與婦女發展:第三屆中德性別平等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 王向梅 (德)貝安娜主編
- 1189字
- 2025-05-12 17:46:02
中方序言
以倡導和推進性別平等為己任的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婦女發展研究中心和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又一次合作,在“社會保障與婦女發展——第三屆中德性別平等與發展研討會”的基礎上,我們將這本論文集呈獻給各位讀者。收入本論文集的19篇文章,集中德雙方專家學者多年研究成果,圍繞生育保障制度和養老保障制度的主題,聚焦社會保障領域的熱點問題,開展了交流對話,涵蓋理論探討和經驗分享,對今后兩國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政策完善,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有幸先拜讀了各位學者的文章,在酣暢淋漓的閱讀過程中,各位專家學者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的實踐經驗,鮮明的價值理念和責任擔當,性別平等視域下的思考和建議,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性別平等是世界各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議題,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把性別平等落到實處的過程中,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在幫助人們平衡家庭、就業、社會參與等方面扮演著主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各位作者回顧了社會保障發展歷史,分別就養老金、育兒假、陪產假、托幼服務、社區養老模式、獨生子女家庭養老責任、家庭照護與職業的平衡等具體問題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學者們在討論這些具體問題時,都指出社會保障制度不是中性的,兩性發展的不平等勢必會影響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平等,只有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更好地體現性別平等,努力構建性別平等的社會保障制度,才能真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同時,作者們以問題為本,追根溯源,分享經驗,提出了對策。作者們不僅僅從理論層面關注和討論了社會保障制度在推進性別平等,促進公平正義方面的重要作用,還對許多現實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提出了應對性建議。例如中國學者針對倡導父親育兒假存在的困境,提出進一步擴大生育保險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將男性生育陪護假及其津貼納入生育保險等建議。德國學者針對家庭照護與職業平衡方面的問題,分享了德國政府根據養育子女和承擔護理工作等給予一定的加權保障措施以及相應的社會保障等政策。作者們的這些討論和觀點,讓我們看到了兩國婦女問題的共同性,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了為什么說婦女問題不是“婦女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進而對婦女的全面發展有賴于社會全方位的支持給予了更迫切的期待。作者們的經驗和他們的實踐,對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建設有性別視角的社會保障制度,無疑很有啟發和借鑒。
該論文集是中德雙方合作第三個年頭的會議成果,由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婦女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具體執行者。我們衷心感謝中華女子學院和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的信任與支持。性別平等與社會保障、性別平等與公共政策、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一直是中國婦女發展研究中心關注的研究領域。我們知道,性別平等納入決策主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期望,相關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能推動這一進程并發揮重要的作用,產生積極的影響。
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婦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華女子學院前院長
張李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