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交通事故檢驗鑒定與賠償實務全書(上冊)
- 邱云亮 戴曉明主編
- 2871字
- 2025-05-14 15:46:25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概述
第一節 交通事故的歷史與現狀
一、交通事故的歷史
(一)汽車
1600年荷蘭數學家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制造出雙桅風車,借助風力最高車速可達24km。這種利用風力作動力的車是人類向車輛自動行駛方面邁進的一個里程碑。
1763年,法國陸軍軍官尼古拉·約瑟夫·居諾(Nicholas Joscph 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能在路上行駛的機動車——蒸汽機三輪車,這便是汽車的雛形,該車是為牽引大炮而設計的。這輛蒸汽機三輪車的誕生,是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雖然時速很慢,并且控制系統和操作系統都不完善,但是法國和英國的汽車俱樂部都一致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該車在后來的試車中被撞毀了。
1886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 Benz)和戈特里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相繼發明了汽車。卡爾· 本茨于1878年開始研究新型內燃機,1879年首次研制成功火花塞點火內燃機。1882年開始嘗試把發動機安裝在三輪車上,1885年把自制的內燃機安置在一輛三輪馬車前后輪之間的車底盤上,并試制成功。他采用木料制造的三輪汽車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輛汽車,邁出了世界汽車史上的第一步。1886年1月29日向德國皇家專利局申請,同年11月2日獲得批準。專利號為37435,類別屬于空氣及氣態動力機械類,專利名為氣態發動機車。卡爾·本茨申請專利日被國際汽車界確定為汽車的誕生日。
1895年法國科學院正式把這種乘人的車輛定名為“汽車”(Automobile),該詞源自希臘文的Auto(自己)和拉丁文的mobile(運動),即自己運動的車輛。雖然與馬車的外形差不多,但汽車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貢獻則是觀念的變化,那就是機動化或稱自動化。
自德國人卡爾·本茨于1886年1月29日設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后,世界汽車工業經歷了三次巨大的變革。1913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Fordmotor Company)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線,使汽車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這是世界上汽車工業史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大變革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當時歐洲內部關稅壁壘逐漸拆除,使歐洲汽車市場空前繁榮,有力地推動了汽車制造工業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汽車工業出現奇跡,生產出物美價廉的汽車,使得世界汽車工業發生第三次變革。如今,世界汽車品種繁多,產品日益更新,各國競相研制輕型化、節能化、電子化和乘坐更加舒適的新一代汽車。
我國最早的兩輛汽車是20世紀初(約1901年)從美國運到上海的。1949年前,我國沒有自己的汽車工業。新中國成立以后,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1953年)開始創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3年后具備了年產3萬輛汽車的能力,從此結束了我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
(二)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伴隨汽車的發明而出現。在汽車的試制過程中,交通事故就已經出現了。1763年,法國陸軍軍官尼古拉·約瑟夫·居諾(Nicholas Joscph 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能在路上行駛的機動車——蒸汽機三輪車,該車在運行中撞到了墻壁,歷史上認為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汽車事故。
據鮑德溫(Baldwin)報告,現代汽油汽車首次造成致死性道路交通事故是在1889年的紐約。
隨著全球性城市化過程的加速和現代交通工具的高速發展,交通事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世界第一公害”。在一些交通發達國家,車禍是意外死亡的第一原因。到1979年全世界死于車禍的人數已達到2000萬人,相當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兩倍。重大惡性交通事故頻發,一次交通事故造成數十人死亡的報道年年皆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字,全世界每年約有7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有記錄的最嚴重的公路交通事故發生于阿富汗,該事故的總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一架大型客機失事死亡人數,不次于“9·11”,時間為1982年11月,當時一輛汽油罐車在薩浪(Salang)隧道爆炸,死亡人數估計為1100~2700人,大多數是由于吸入一氧化碳導致死亡。
我國最早發生交通事故無法考證,交通事故的統計始于1951年。
(三)最早的道路交通法規
1858年,英國公布了世界上最早的道路交通法規,即“紅旗法”。當時規定郊外時速限制在6.4km/h以內,市內限制在3.2km/h以內。在汽車開動時,在其前幾米處要有一名男士舉紅旗先行,以便使人知道“危險物”將至。
中國最早的全國性交通法規是1934年12月國民政府頒布的《陸上交通管理規則》,當時實行左行通行制。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接受了大批美國援助,美國汽車由于馬力大、性能好,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右駕車占了數量優勢,于是國民政府下令從1946年1月1日零時起,汽車一律靠右行駛。當年頒布的《公路汽車監理實施辦法》也開始改為右行制。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繼續維持這一交通規則,1955年8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頒布的《城市交通規則》中第五條規定:“駕駛車輛,趕、騎牲畜,都必須在道路的右邊行進。”
二、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的現狀
(一)1995~2014年事故有關數據列表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1995年至2014年20余年間有關交通事故每年發生次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經濟損傷、汽車擁有量和公路里程等統計表(表1-1)。該統計表全面地反映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情況。
表1-1 1995~2014年事故有關數據列表

續表

(二)交通事故的分析
1.交通事故統計表的指標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常用四個絕對數作為道路交通事故的描述指標,即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次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經濟損失。絕對數往往不能反映交通事故的發生強度,更不能用來作為不同地區的相互比較或一個地區不同時期進行比較的依據,只有應用頻數才能確切地評價交通事故的發生強度、水平及其趨勢。
(1)交通事故次數。1995年至2014年,20年期間共發生交通事故7642691次。從1995年至2002年交通事故逐年遞增,而從2003年至2014年交通事故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是1951年的130.55倍,2002年的交通事故次數是2014年的3.93倍。
(2)死亡人數。1995年至2014年,20年期間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616975人。從1995年至2002年死亡人數逐年遞增,2004年比2003年死亡人數有所增加,但是從2004年至2014年死亡人數呈現逐年遞減。2002年死亡人數是2014年的1.87倍。
(3)受傷人數。1995年至2014年,20年期間因交通事故受傷人數6537967人。從1995年至2002年受傷人數逐年遞增,而從2003年至2014年呈現逐年遞減,2002年受傷人數是2014年的2.65倍。
(4)經濟損失。1995年至2014年,20年期間內經濟損失合計3573657萬元。從1995年至2003年經濟損失逐年遞增,從2004年至2006年經濟損失呈現逐年遞減。從2007年至2014年經濟損失呈現波動狀態,維持在較低的水平。2002年的經濟損失是2014年的3.09倍。
我國汽車保有量及公路里程逐年增加,而交通事故次數、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從2003年開始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這說明我國交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交通安全實施日趨完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2.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統計數據,僅能基本反映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的情況。由于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實行交通管理責任制、對死亡事故有一定的指標以及其他種種因素,有可能影響交通事故的統計準確性。分析認為,這些上報的交通事故只是所謂的報表事故,而大量的事故存在漏報,特別是輕微和一般事故,因而,道路交通事故實際發生情況應當高于統計數據。另外,非道路交通事故不在公安交通管理局公布的統計數據中,許多非道路交通事故不通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有些地區非道路發生交通事故發生率超過了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再加上全國非道路交通事故的數據無法統計,所以,實際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和非道路交通事故應當遠遠超過公安部發布的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