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外僑胞權益保護法律制度研究
- 楊超男
- 3386字
- 2025-05-12 17:01:02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以是否具有中國國籍為區分標準,中國的涉僑法律文件將移居海外的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區分為華僑和外籍華人。其中,華僑具有中國國籍,而華人則已經加入外國國籍或出生時即獲得外國國籍。[1]國內法律對華僑華人的界定并非與其他國家的僑胞認定標準完全一致,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2]在國外的相關研究和法律文件中,對僑胞的劃分主要基于居住地、血統、文化、認同因素,少有按照國籍進行區分的稱謂。由于華僑和華人同中國的關系、在中國發展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與住在國的關系等方面具有共同之處,國內學界也通常將“華僑華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相關研究。[3]鑒于本書研究對象包括華僑和華人,因此在未作具體區分的場合,筆者從認同的角度解釋僑胞的含義,包括所有移居他國者,相應地,“中國海外僑胞”包括前述法律界定中的“華僑”和“華人”。[4]國際移民從根本上說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融入國際社會的程度逐步加深,選擇出國定居或加入他國國籍的中國僑胞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目前,我國海外僑胞總數逾6000萬,分布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5]
美國的阿希爾·古普塔(Akhil Gupta)教授指出,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很多國家的僑胞政策往往與其在跨國社會領域中國家的重新定位相聯系。[6]國籍國、僑胞和住在國,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具有多重性、復雜性。中國僑胞在血統、語言文化、傳統習慣等方面與中國、中華民族有著緊密聯系,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下,中國僑胞始終是中國國家建設過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廣大海外僑胞活躍于居住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同時保持著與祖籍國的聯系,在支援中國經濟建設、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宣傳中國價值觀念和向世界展示中國魅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學者認為,廣大海外僑胞是“一個集人力資源、資本資源、文化資源、政治資源、科技資源、信息及網絡資源等資源類型于一體的資源系統”。[7]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廣大海外僑胞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人才、資金、管理方式等方面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如今,中國發展成就顯著,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在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對外開放和融入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大,中國與海外僑胞之間的互動前所未有,廣大海外僑胞勢必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亦是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在世界的傳播者,是中國與住在國民間友好往來乃至國家間關系的建設者。[8]
另外,僑胞與住在國的主體民族通常在民族、歷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在住在國處于少數族群地位。在有些國家,僑胞經濟條件或社會地位等方面與主體民族存在不平等,可能導致僑胞正當權益受損,甚至引發社會矛盾。中國的發展在為華僑華人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帶來推動的同時,也成為少數對中國有偏見的人攻擊當地華僑華人的借口。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新的理念,指出“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9]“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和諧共處、合作共贏,代表了當前進行國際交往、處理國際事務的新思路。在此理念指導下的國際關系處理準則是和諧共生、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質言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國際關系。“亞投行”“一帶一路”等,均是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嘗試。中國海外僑胞作為與祖籍國和住在國緊密聯系的“資源系統”,[10]無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在中國大國形象樹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護中國海外利益,保護中國海外僑胞權益進而實現移出國、移入國和僑民自身三者之間良性互動、互利共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在居住國和移出國法律上擁有完整的法律地位和參與權,是鼓勵僑胞參與兩個國家發展建設的有效的方式。誠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僑務工作取得了快速發展,與海外僑胞權益保護有關的政策、法律不斷進步完善,如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1993年7月19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以及在慈善捐贈、出入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對更好地“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國的僑務法治建設仍然存在不足,現行涉僑法律體系還不完善,國家層面目前針對華僑權益保護尚無專門法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較大幅度的修正距今已有20多年。[11]保護廣大海外僑胞的切身利益,助力實現中國夢,既需要符合發展要求的僑民戰略的指導,也需要科學系統的法律體系予以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同時,《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提出,“適應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增強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依法維護海外僑胞權益”。可見,僑務法治已成為我國依法治國中的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中國僑胞權益保護是中國海外利益維護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加強和完善涉僑立法,是僑胞所需,是國策所定,是順應發展之必然。以往關于華僑華人與國際關系的研究,雖已經有部分學者關注到了新時期中國和平崛起條件下僑務政策的思路,但對如何通過系統法律制度構建實現祖籍國、住在國和僑胞三者共贏,如何兼顧僑胞國內、國外雙重權益以及如何在國際法框架之下實現海外僑胞權益保護的法治化轉型,尚未有系統性研究,這為本課題研究的開展留下了空間。
二、研究意義
(一)現實意義
從祖籍國、住在國和僑胞三者共贏角度來實現移民權益的保護,既是當今國際社會對移民問題的基本共識,也是長期以來中國海外僑胞在客觀上踐行的基本理念,更是中國未來僑務法治建設發展的指導原則。因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中國僑胞權益存在受威脅和侵害的現實,不但影響著僑民自身的生存發展,同時也對中國與相關國家間的關系構成制約。另外,中國在發展進程中,國際格局已經發生深刻變化,中國作為新興大國面臨來自外部的壓力,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以負責任大國身份與國際體系展開互動,需要有效通過中國僑胞以加強同各國的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在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筑“中國夢”的今天,可以說,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僑務政策、護僑法律法規,中國的前述目標很難順利實現。因此,探討共贏邏輯下的中國海外僑胞權益保護法律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具體表現在:第一,深化人們對“中國夢”實現過程中僑胞作用的認識,透析中國僑胞與中國國家利益的邏輯聯系;第二,考察當今世界各國僑務法治的先進經驗,為中國僑胞權益保護立法提供借鑒;第三,在現行國際法框架下,以共贏邏輯為指導,實現中國海外僑胞權益保護從“政策之治”到“法律之治”的轉型,體系化構建中國海外僑胞權益保護法律制度。
(二)理論意義
1.當前學界對中國僑胞權益保護問題的研究,基本局限在某一特定的學科領域,如管理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在法學學科之內,則主要體現為行政法、國際法和民商法,多學科交叉研究成果相對少見。本書將突破僑胞權益保護研究的單學科視野,將國際政治作為法律制度構建的影響因素之一,并綜合運用政治學、法學、國際關系學等多學科知識與方法進行綜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對該問題的學理研究起到補充和豐富的作用。
2.發展共贏邏輯下的僑胞權益保護理論。國際法為祖籍國進行海外僑胞權益保護提供了怎樣的制度空間,如何配置海外僑胞的權利以及如何實施權益保護,在理論上存在較大爭議。本課題將運用國際關系、法學、外交學、社會學等學科的重要理論,順應國際體系和移民治理發展趨勢,探討中國、僑胞和僑胞住在國在共贏邏輯下海外僑胞權益保護的理論依據,為中國“走出去”國家戰略的實施提供理論支持;為中國順應全球治理新格局,對接國際法規則,提出國內保護和國際保護并駕齊驅的系統性制度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