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提前發售的《今天》
- 文豪1979:我在師大當門房
- 肉都督
- 4039字
- 2025-05-09 21:47:50
“導員看到這份成績單,肯定很高興。”陳琪用手點著成績單,“像于升、何書琴他們幾個,進步簡直飛速。不過也可以理解,這兩個月,他們在這里待的時間也最長。”
特別是上次從玉淵潭公園回來之后,胡鵬他們幾個天天就跟住在傳達室了一樣,只要沒課,就往傳達室跑。
現如今,楊翊的工作,至少有百分之六十被于升他們幾個給分擔了。
陳琪也好奇,為什么從玉淵潭公園回來之后,于升他們對楊翊的態度也有了變化。
相較于之前,他們明顯更尊重楊翊了。
在玉淵潭肯定發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于升他們回來都沒說。
還有徐曉,自從玉淵潭公園讀詩會之后,莫名其妙地也經常往傳達室跑。
楊翊點頭,“劉老師說,考試成績出來之后,跟她說一聲,陳琪你幫我把成績單送過去吧。”
“沒問題,我抄一份送過去。”
當即陳琪把成績單抄了一份,興沖沖地跑去找劉琰報喜了。
……
劉琰跟愛人在家剛吃完飯,就聽到有人敲門。
“誰啊。”
“劉老師,是我,陳琪。”
“來了。”
劉琰起身去把門打開,笑道,“來幫楊老師報成績的吧?進來吧。”
“是的。”陳琪進了屋,看到劉琰愛人也在,笑著打招呼,“袁老師。”
“嗯,陳琪來啦。”
劉琰的愛人叫袁田,在中文系任教,因為陳琪之前在幫忙教英語慢班,經常來找劉琰,所以他也認識。
“這次大家考得怎么樣?”
陳琪笑著將成績單遞過去,“劉老師過目。”
看到陳琪臉上的笑容,劉琰就知道慢班的學生這次應該考的不錯。
接過成績單,劉琰大概掃了一眼,隨即挑起了眉毛,“還不錯嘛。”
其實劉琰的評價已經非常保守了,楊翊出的那套試卷她是看過的,有些難度,如果是之前的慢班學生們來考,恐怕都沒有能及格的。
而現在,考最高的于升竟然有八十多分。
超過七十分的有兩個,超過六十分的也有五個。
看了一圈,劉琰又找到了李環的成績。
只有四十多分,劉琰倒也不意外,按照李環的水平,考這個成績也正常。
這次劉琰讓李環他們一起參加考試,可不是考慮班級團結,而是想讓李環他們看看,慢班的其他同學跟著楊翊一起上課,成績都有進步。
如此一來,或許李環他們就能主動去傳達室聽課了。
劉琰畢竟是歷史系的導員,自然希望系里面每個學生都能好。
只不過,于升他們考得太高,劉琰倒要擔心李環他們幾個受不住打擊。
這時袁田湊過頭來,看到成績單上的分數,問道,“這試卷難度怎么樣?”
“挺高的,拿給中班考,也不會好太多。”
袁田詫異道,“東門的小楊,教學上竟然有一套?”
楊翊給歷史系英語慢班代英語課的事情,有段時間是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袁田跟劉琰又是夫妻,自然知道。
只是關于楊翊的教學水平,一直也沒人說過,袁田當然不清楚。
因此得知歷史系英語慢班進步神速,袁田十分驚訝。
陳琪興奮地說道,“楊老師教學何止有一套,簡直有好幾套,只要學生愿意學,楊老師有的是高效辦法把知識塞進學生腦子里面去。”
“看來你這個原英語慢班代課老師,也被他征服了嘛。”袁田饒有興致地看著陳琪。
說起自己之前給慢班代課的事情,陳琪有些不好意思,“我那水平,實在耽誤同學們的學習時間,好在這學期楊老師來了,不然同學們被我耽誤的更多。”
劉琰擺擺手,“你也不用妄自菲薄,去年一年,你不辭辛苦,幫了同學們很多。你做的那些事情,我看在眼里,同學們也都看在眼里。”
“陳琪同學還是很不錯的,不然劉老師當時也不會找你給英語慢班代課。”袁田夸了一句陳琪,又笑道,“既然小楊老師的教學水平這么高,我看不如把我們系的那幾個學生也收了吧。”
78中文系也有英語快中慢班,不過后來因為分配實在不勻,加上缺英語老師,就縮減成了快、中兩個班。
雖然是兩個班,但中班的學生之間水平差距很大,其中有幾個學生一直在班里面吊車尾。
這幾個學生學習熱情倒是挺高的,但基礎實在太差,而中班的教學也不可能為了他們幾個放慢教學進度。
中班的課聽不懂,他們學得就慢,然后就更聽不懂,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老師們也想給這些差生補補課,但實在是精力有限。
既然師大的公共英語教學資源有限,那么僅有的那些老師就會被當成牛馬來用,給學生們正常上課已然快要顧不過來,哪還有時間能夠顧得上給差生們開小灶。
劉琰瞥了丈夫一眼,“小楊是我們歷史系特聘的英語老師,流程也是從我們歷史系走的,跟你們中文系有什么關系?”
袁田做出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劉琰同志,對于你如此狹隘的思想,我必須予以嚴厲批評。咱們師大值此艱難之際,正該勠力同心,相幫相助,互通有無。小楊如此杰出的英語老師,是學校優秀且稀有的公共教學資源,就因為你們自私地留在歷史系里面,不與其他系共享,讓許多同學錯失了獲得進步的機會。”
“別跟我唱高調。”劉琰壓根不吃丈夫這一套,“小楊老師現在已經身兼兩職,再把你們系的學生塞去,他怎么忙得過來?再說了,傳達室就那么點兒大,人多了,上課也坐不下。”
“我看傳達室收拾收拾,坐一百多人沒問題。”
“胡說八道。”
“就算坐不下一百多人,多我們中文系的幾個學生也肯定沒問題。”
“我歷史系的學生都沒上齊呢。”
“你們歷史系的那幾個,是他們自己不愿意去,管他們干什么?要把教學資源留給愿意學習的人。那些不愿意學習的人,就不配享受教育資源。”
“你這是獸道,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說到這里,劉琰的聲音忽然提高了分貝。
見兩人像是要真吵起來,陳琪連忙說道,“劉老師,我還有點事情,先回去了。”
劉琰立馬叫住他,“你回去之后,把成績單公布一下。”
“怎么個公布法?一個一個通知還是……”
“就貼在宿舍樓下的公告欄上,讓大家都能看到。”
袁田立馬插話道,“你還說我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你也沒好到哪兒去!”
劉琰乜了他一眼,“有你什么事。”
“我是戳破你的雙重標準……”
“劉老師,袁老師,我先走了。”
陳琪撂下一句,轉身就走,這次他根本不給劉琰叫住他的機會。
這倆夫妻吵架,他見過多次。
一開始還覺得頗有意思,后來經常被殃及池魚,便再也不敢旁觀了。
回到宿舍,陳琪從隔壁宿舍借來了漿糊,將成績單給貼在了宿舍樓下面的公告欄里面。
貼之前,他還在成績單頁眉上寫了“歷史系英語慢班1979年秋期中考試排名”。
陳琪這邊還沒貼完,幾個路過的學生就湊了過來,想看看是貼什么。
學生們興沖沖地過來看,看完之后,都有些失望。
“嘁,一個破期中考試成績有什么好貼的。”
“還是慢班的。”
也有人看到英語慢班,想到了什么。
“哦,歷史系的英語慢班,就是東門楊師傅教的那個吧。”
有人提了,其他人也想了起來。
“是哦,天天晚上看東門傳達室都在上英語課。”
“這是學校的什么試點改革項目么?期中考試成績還要貼出來。”
“那可說不好。”
“這成績看著也不怎么樣。”
“慢班的成績,能有多少,我看有人能考七八十分,大概是比之前要好一些。”
……
學生們議論紛紛,陳琪沒管,貼完一處,又跑其他地方去了。
劉琰說貼告示,也沒說要貼幾處,陳琪干脆把幾棟主要的樓前都貼完,讓大家路過都看看。
第二天下午,袁田到了中文系主任肖章的辦公室里。
老先生正埋著頭看文獻,聽到動靜,抬頭看到是袁田,笑呵呵地問,“袁老師,來我這兒,有何貴干?”
肖章是古漢語方面的專家,今年已然七十,卻仍堅持在教育一線。
在師大,這樣的老先生很多,因為動蕩多年,蹉跎頗多,后進之輩未能頂上來,他們只能繼續發光發熱。
雖然老先生已經七十歲,但精力尚可,任中文系主任這么多年,學術方面的研究并沒有落下來,最近他正在準備自己的新書《訓詁研究》。
“肖先生,我想問問,能不能把我們系78級的幾個學生,調到78歷史系英語慢班上課。”袁田開門見山道,他知道肖先生脾性,所以沒有繞一點彎子。
老先生用筆撓了撓腦袋上的地中海,疑惑道,“袁老師你把我給說糊涂了,咱們系的學生,怎么要去歷史系上課?”
“這不是英語老師不夠嘛,我們系有幾個學生英語成績一直都是老大難問題,如今歷史系那邊英語教學成果顯著,我想著不如求助他們。”袁田笑著解釋。
“哦,是有聽說他們系的英語慢班成績不錯。”
陳琪把英語慢班的成績貼的到處都是,學校里面關于這事的討論也就多了起來,肖章也有所耳聞。
“不過。”老先生又說道,“78歷史系的導員劉琰不是你愛人么?這事你跟她說不就行了?何必再來找我?”
袁田一臉正色道,“肖先生,公是公,私是私,工作上的事情,哪有我們夫妻倆關起門討論的道理,自然是要來請示領導,由領導定奪。”
“袁老師你有這個覺悟,值得表揚。”肖章夸了一句。
殊不知,袁田倒是想要關起門來討論,問題是關起門沒有談妥,只能來求助領導了。
“就是要麻煩肖先生你費心了。”
“沒事,我去跟白主任溝通一下。”
“多謝。”
肖章擺擺手,“不必謝我,我們都是為了學生好。”
“我是替學生們謝肖先生的。”
……
當天晚上,楊翊看著滿滿當當的傳達室,表情十分復雜。
英語慢班原先沒來的七個人,除了李環依舊沒來,其他六個人這次都來了。
另外還有中文系的六個人,今天總共來了二十八個人學生,再加上他、陳琪跟徐曉,小小的傳達室,擠了超過三十個人。
多了這么多學生,楊翊一點沒有擔心。
看似學生變多,教學任務變重,實則是有了更多的人來給他分擔傳達室工作了。
而且楊翊一直都認為,不管干什么,要是不會帶團隊,早晚把自己給累死。
教書也是如此,既然于升、何書琴他們最近進步很快,基礎也比同班的其他學生扎實,不如就把教學任務分擔一些給他們。
讓于升他們教其他學生,真正能夠做到教學相長,他只要在旁邊偶爾指導一下便可。
因為團隊已經建立起來,“東門英語培訓班”的運轉十分流暢。
而于升、何書琴他們分擔了教學任務之后,不僅沒覺得累,積極性反而更高。
很多新的知識點,原本他們只學到八九十分就已經滿足,現在倒好,一定要學明白、學透徹了才行。
因為只有學明白了,教其他同學的時候心里才有底氣,不至于出丑。
楊翊在師大的日子也是越發愜意,傳達室的工作壓根不需要他自己動手。
每天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到晚上八九點鐘,都有學生來幫忙。
陳琪甚至還把每個學生的空閑時間記下來,做成了一張時間表,讓大家輪流去楊翊那里幫忙,就跟上班似的。
人一輕松,時間就會變得很快。
不知不覺,就到了十一月二十一日。
自楊翊來到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三個多月,他也陪著師大,從夏天走到了冬天。
這一天,燕京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還是這一天,原本計劃十二月發行的第六期《今天》,提前發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