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邊境來犯
書名: 唐:奴賊成王作者名: 賀蘭爬山狼本章字數: 4159字更新時間: 2025-06-11 00:05:00
武德六年的春日,長安的桃花開得正艷,新唐勢猛,中原大片已收入囊中。
如果說內亂需要統一,那外敵則需要抵御。
既然做了皇帝就要考慮外來武力,靈州和原州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規劃為某地領屬,暫時依舊由郭逸全權管理。
這里地處西北邊疆,與北方游牧民族如突厥、西方吐蕃等勢力交互的前沿地帶。
雖說地域不在,但在九曲黃河和賀蘭山的護衛下,更顯生機。
面對突厥、吐蕃等勢力的潛在威脅,李淵親自召見了郭逸,并就這個地區構建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進行了商議。
太極殿內燭火搖曳,李淵摩挲著案上的羊皮輿圖,在原州、靈州一帶反復摩挲。
晨光透過雕花窗欞斜斜灑落,將郭逸投在殿壁上的影子拉得老長,他能聽見自己粗重的呼吸聲。
“突厥騎兵上月已到會州邊界。”李淵忽然開口,案幾上的案頭花隨著話音輕顫,“吐蕃的使者昨日還在長安求娶公主,可河西走廊的商隊,半數都被他們劫掠了。”
郭逸垂首,額間滲出細汗。
他想起三日前煙雨樓試探和軍中斥候同進來報,看見突厥的狼頭大旗在賀蘭山腳下若隱若現的情形。
此刻殿外突然傳來更鼓聲,驚得他心頭一跳,卻見李淵突然將輿圖猛地鋪開:“朕要你在黃河沿岸、賀蘭山險隘,筑起鐵壁銅墻!”
“臣遵旨!”郭逸單膝跪地,掌心不免汗濕不少。
“難道說這李淵知道我想把原、靈二州打造成堡壘,等李老二登基搞個隱王當當……”郭逸心中正自思亂想。
李淵已然又開口道:“郭卿你這是?等老二給你發號施令?”
他話音才落,李建城怎么會放過如此好的落井機會,有道是:趁他病要他命。
“郭大人,這是非我家老二的話才肯聽么。”
看著李大得意的嘴臉,郭逸早有腹案,此刻卻不敢貿然進言。
靈州城的城墻去年才修補過,若要再筑關隘,需征調多少民夫?糧草又該如何轉運?
郭逸心里打著算盤,想著怎么回答。
李淵似看透他心思,起身走到輿圖前,枯瘦的手指重重戳在靈州位置:“靈州是關中的西大門,朕要在此駐扎精銳,依山傍河修筑三重關隘。”
他轉身時袍角掃過燭臺,火苗猛地竄高,映得龍袍上的金線燦然一閃,“城墻要厚過突厥的箭簇,箭樓要高過吐蕃的云梯!”
郭逸心頭想這倒是正合自意,只是就這么輕音答應了,以后的事就不好辦了。
“陛下,如此工事,非一日功,且錢糧、人工……”郭逸說到這里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李淵稍一沉吟,可是李建成卻對著上位一躬身,“郭大人,誰不知你如今管著原、靈、鹽三州,家大業大,若你都沒有物力,怕是……”
“來了來了!”郭逸心中暗嘆,“這李大,抓住機會怎會不踩自己一腳!”
只不過,李大都沒想到,郭逸正想著他來插上一腳,自古以后沒反的時候都是父子,一旦稱帝就是君臣。
此時李大說話,多少有些心急了些,郭逸開口:“陛下、太子,小的這些年實在是養馬,救流民,如今庫房著實是無力再做這樣的千秋工程。”
說到這里,自然是磕頭謝罪。
這樣的事,郭逸十分清楚,不能太有錢,有錢也不能說有錢,有能力也要收收鋒芒,共享天下,那是天大的玩笑,聽聽就好了。
“果真?你們不是生意還可?”李淵自然是要關心一下的。
“陛下,可派人與我回去,核查一二,正好整理一下物資,上報。”
聽郭逸這樣說,還不等李淵說話,李大就急急說話:“郭大人,你這是想要戶部給你派人不成?”
他邊說話邊用眼看著郭逸,同時用余光暗中觀察李淵的表情,發現座上的自家父皇沒有多余的表示,暗中舒口氣。
郭逸自然也明白,今日說是修關隘,實則就是想看看他手里現下的財政情況罷了。
有些事放在明面更好,“一切全聽陛下、太子做主。”
助力李二歸助力,自己的私庫自然不會被發現,至于馬政查便查吧,自己的地盤,怎么還折騰不出點進項。
至于鹽務如今還并沒有收歸朝廷,還在自己的手中,以后終歸還是收為官鹽,也不用投入太多。
煙雨樓的事,李二都也只是大概有所知,李淵和李大雖知道有這事,但并不知道在自己手里,且讓他們核賬好了。
就這么盤算著,頭頂李淵沉穩的聲音再次響起:“那好,朕旨意:即日起,靈州總管府節制河西諸軍鎮,每月須操練陣法,違令者斬!至于庫存清查的事,太子去辦吧。”
說到這里,又看了看依舊跪在地上的郭逸:“這是戶部調撥的糧草文書,不夠了,朕把長安的府庫都給你搬去!”
郭逸接過詔書,指尖觸到絹帛上未干的墨痕。他忽然想起幼時讀過的《孫子兵法》,此刻才明白,所謂“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終究抵不過帝王一紙詔令。
“就這么定了,退下吧!”
眼看目的達到了,郭逸急急起身,迅速的退出殿外,以至于李淵都覺得他有種巴不得離開的倉促。
可是此時的郭逸內心早就笑開花:哭窮唄誰還不會,得留著在李二面前刷存在。
就在郭逸快要離開時,聽到一聲急促的通報,打破了當下的寧靜。
依稀聽到:“兗州徐圓朗兵敗于秦王后,逃亡途中遭村人所殺。”
郭逸走的更快,中原已定,突厥馬上還要來犯,得回去做準備了。
正如他所料,前腳喜訊才剛落聲,后腳就有兵報急急呈上。
“幽州刺史李藝急報,突厥近期在邊境頻繁調動兵馬,似有南下之意。”傳令兵單膝跪地,雙手呈上密信。
此時高坐皇位之上的李淵迅速展開信件,掃過內容后,神色凝重。
突厥向來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如今趁中原初定,想再度侵擾,實在可惡。
然而李建成此時想的卻是“李世民已經在軍中立足了威望,這次定不能讓他再領了兵去,得想法阻止他。”
一直以來看著自家二弟在軍中威望日隆,他早就按捺不住。
這樣的消息來了,著急歸著急,但并沒有馬上表態,而是想辦法去找自己的老師和幕僚想法子去了。
而此時劉黑闥雖已授首,可河北之地暗流涌動,殘余勢力仍在伺機而動,妄圖死灰復燃。
秦王的行轅內,沙盤之上,各色旗幟星羅棋布,標記著各方勢力的分布。
李世民負手而立,眉頭緊鎖,目光在沙盤上的“洺州”“定州”等地久久停留,腦海中思索著如何徹底平定河北,穩固大唐北疆。
“報!”一聲急促的通報打破了行轅內的沉靜。“急報,突厥調動兵馬,有南下之意。”
于是,李世民立刻召集麾下一眾能征善戰的將領,如李靖、尉遲恭、秦叔寶等人。
眾人齊聚帳中,氣氛凝重。“諸位,突厥蠢蠢欲動,此番來勢洶洶,我大唐邊疆危在旦夕。”
李世民目光如炬,掃視著眾人,“吾等身為大唐臣子,當為社稷分憂,諸位可有破敵良策?”
李靖率先出列,雙手抱拳,沉穩說道:“王爺,突厥騎兵機動性強,來如閃電,去若狂飆。依末將之見,我軍可在邊境險要之處,如雁門關、馬邑等地,加強防御工事,廣設烽火臺,以便及時預警。同時,挑選精銳騎兵,組成游擊部隊,擾其側翼,斷其糧道,待其疲憊,再一舉出擊。”
尉遲恭緊接著大聲道:“王爺,俺老黑愿率三千鐵騎,直搗突厥王庭,殺他個片甲不留!”他的話語中滿是豪情,粗壯的手臂揮舞著,仿佛已經看到了與突厥廝殺的場景。
秦叔寶微微頷首,補充道:“李將軍所言極是,防御與游擊需雙管齊下。但突厥騎兵弓馬嫻熟,我軍亦需加強騎兵訓練,提升騎射本領,方能在戰場上與之抗衡。”
李世民認真傾聽著眾人的建議,不時微微點頭。
待眾人發言完畢,他沉思片刻后說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即刻傳令,命邊境守軍加強戒備,修繕城防。李靖,你負責組建游擊部隊,挑選精兵強將,務必擾得突厥不得安寧;尉遲恭,你統領本部騎兵,加緊訓練騎射與沖鋒戰術;秦叔寶,協助李靖,籌備物資,保障后勤供應。”
安排妥當軍事部署后,李世民又馬不停蹄地著手整軍備戰,并且將請戰的折子也以八百里加急呈給了李淵。
畢竟他能不能帶兵去打,如今還是要聽李淵旨意的,已經不似在太原起兵之時了。
他每日親臨校場,觀看士兵訓練,親自指導騎兵如何在疾馳中準確射箭,如何在沖鋒時保持陣型。
看到士兵們訓練刻苦,他深感欣慰,同時也不斷激勵眾人:“將士們,突厥妄圖侵犯我大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你們皆是大唐的熱血男兒,保家衛國,在此一舉!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將突厥賊寇打得落花流水!”
士兵們聽后,士氣大振,齊聲高呼:“愿為王爺效死!”聲震四野,響徹云霄。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李淵也收到了李世民傳來的消息。他也召集了群臣商議對策,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在列。
李建成眉頭微皺,說道:“父皇,突厥勢大,我朝剛經歷戰亂,國力尚未恢復,不宜與之正面交鋒,不如暫且求和,以保邊境一時安寧。”
李元吉在一旁附和:“太子所言極是,如今求和,可贏得時間休養生息,待日后國力強盛,再圖反擊不遲。”
李淵目光轉向下方,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多數大臣面露猶豫之色,紛紛點頭贊同求和之策。
這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高聲道:“陛下,臣以為不可求和!突厥貪婪無度,今日求和,明日他們必定索要更多,如此下去,我大唐威嚴何在?秦王殿下英勇善戰,麾下將士精銳無比,定能擊退突厥,保我邊疆!”
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行臺兵部尚書。
然而此時也有一小官出列說:“此時求和更為有利我朝發展。”
大家再看原來是魏征,此時的魏征投在李建成的門下,可惜李大雖覺得他有大才,可是自己也只是太子,給他的官職也不算大。
李淵微微皺眉,心中也在權衡利弊。
他深知李世民的軍事才能,若非此時這樣的紛亂,也只能先召他回來。
沉思良久后,他說道:“此事容后再議,召秦王回都。”退朝之后,李淵單獨召見了李建成,“成兒,此事你真的打算求和?”
“父皇,我也是不想血流成河!”李淵點點頭:“你倒是仁心,只是真要打過來,怕是必須要打,你覺得此次誰可帶兵?”
“父皇,我覺得李孝恭可勝任。”說到這里,李淵也不免點頭,卻也覺得合適。
當然,這些消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只是不部分人而已。
但接下來的日子又從不同的地方傳來各種消息,根據分析,突厥好像此次南下,怕是不簡單。
長安城的氣氛也不似之前那么輕松了,如果是明眼人就會發現,各大酒樓和娛樂場所,官員喝酒的變少了。
以前每到休沐日還會見到官吏們三五相約,最近都消停了不少。
而此時回到靈州的郭逸也收到了各處的線報,甚至比李淵手中的更為詳細。
這一次突厥帶兵的是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他是武德三年才上位的,所以三年的準備時間,現在調動兵馬,確切的說已經開始向北發運兵了。
按照行程算,應該是在七月就到到了唐朝北邊邊境。
郭逸雖然不會給李淵提供消息,顯眼的事不能做,可是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懂。
背靠大樹好乘涼,此次突厥戰爭避不開,就得想辦法少傷亡和破壞。
因此他暗里給李世民也送了消息去,只是把如今頡利可汗調兵的具體情況送了過去。
結論什么的,李二手下那些個將領哪里是人將,那都是神將,小小的高兵,他們還是可以推算出具體情況的。
還是那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自己只想做一方隱王,不再想一直都象前世一樣996,只想慢慢的享受生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