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烽煙再起,倭寇猖獗
隆慶三年的初夏,東南沿海的空氣中彌漫著咸腥的海風和隱約的血腥氣。自嘉靖年間倭患肆虐以來,雖經胡宗憲、俞大猷等名將多次清剿,但仍有殘寇盤踞外島,勾結沿海奸民,不時登陸劫掠。
這一日,臺州知府王用汲急匆匆闖入戚繼光的營帳,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戚將軍,大事不好!探子來報,倭酋松浦隆信率三千余眾在臨海縣登陸,已連破三村,男女老幼盡遭屠戮!“
戚繼光聞言拍案而起,案上茶杯震得叮當作響。這位年近四旬的將軍雙目如電,臉上那道從眉骨延伸到下巴的傷疤在燭光下顯得格外猙獰——那是十年前在岑港之戰中留下的戰痕。
“松浦隆信...“戚繼光咬牙切齒地念著這個名字。此人乃倭寇中著名的“鬼武士“,相傳其刀法得自日本劍豪冢原卜傳真傳,曾單槍匹馬斬殺明軍百戶三人。更令人發指的是,此人每攻下一地,必以明軍將士的首級壘成京觀。
營帳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親兵統領陳大成渾身是血地沖了進來:“將軍!倭寇...倭寇在十里外的張家莊豎起了人旗!“
戚繼光瞳孔驟縮。所謂“人旗“,是倭寇慣用的恐嚇手段——將俘虜的百姓剝皮制旗。他猛地抽出腰間寶劍,寒光映照著帳內眾將鐵青的面容:“傳令全軍,即刻備戰!“
(二)鴛鴦列陣,鐵血迎敵
五更時分,戚家軍已在預定戰場列陣完畢。此處地形經過精心挑選:前有溪流阻擋,兩側密林可伏奇兵,中央開闊地帶正適合鴛鴦陣發揮。
晨霧中,戚繼光親自檢閱軍陣。這支由義烏礦工為主組建的精銳之師,經過數年嚴苛訓練,早已脫胎換骨。士兵們身著新式棉甲,腰間別著改良的戚氏軍刀,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人背上那桿特制狼筅——以毛竹為柄,頂端包鐵,枝杈間還纏著浸過桐油的麻繩。
“記住陣型變化!“戚繼光的吼聲在晨曦中回蕩,“盾牌手要如城墻,狼筅手要似荊棘,長槍手便是毒蛇之信!陳大成率火器營埋伏左翼,待倭寇半渡時齊射!“
忽然,遠處傳來刺耳的海螺號聲。地平線上,黑壓壓的倭寇如潮水般涌來。為首的松浦隆信騎著搶來的蒙古馬,身披猩紅陣羽織,腰間太刀在朝陽下泛著妖異的紫光。他身旁的旗本武士高舉著十面“修羅旗“,每面旗上都用金線繡著被斬明將的姓氏。
倭寇陣中響起怪異的戰歌:“夜叉丸!夜叉丸!(殺光!殺光!)“聲浪震得林鳥驚飛。松浦隆信突然抽刀指向明軍,用生硬的漢語喊道:“戚的!今日取你首級祭旗!“
(三)血戰交鋒,斬首如麻
倭寇的第一次沖鋒來得又快又狠。三百余名身著赤備鎧甲的武士踏著“之“字形路線疾沖,這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影流“突擊術。但迎接他們的,是鴛鴦陣精妙的配合。
“立盾!“隨著哨長王如龍一聲令下,前排盾牌手“轟“地將包鐵木盾插入地面。倭寇的箭矢如雨點般射來,卻在盾面上激起一片叮當之聲。
最前排的倭寇武士獰笑著揮動太刀,這些經過“介者“(日本武士)嚴格訓練的浪人,每人都掌握著“燕返“、“居合“等致命刀術。然而他們的刀鋒尚未觸及盾牌,突然被狼筅纏住——丈余長的竹制兵器像活物般絞住刀身,枝杈間的麻繩竟將精鋼打造的倭刀生生卡住!
“刺!“
四桿長槍如毒蛇出洞,瞬間貫穿四名武士的咽喉。鮮血噴濺在鴛鴦陣的陣型上,卻無人眨眼。后排的鏜鈀手趁機突進,這種形似鐵叉的兵器專破鎧甲,一鈀下去就能將倭寇連人帶甲捅個對穿。
松浦隆信見狀大怒,親自率領“鬼武士隊“發起沖鋒。這五十人皆是劍豪級別的高手,其中更有三人掌握著秘傳的“二天一流“刀法。他們像楔子般插入鴛鴦陣,竟連續突破兩道防線!
“變陣!“戚繼光令旗一揮。原本方正的陣型突然如蓮花綻放,十一人小隊迅速分解為五個戰斗小組。陳大成率領的火器營趁機從側翼齊射,改良過的“迅雷銃“噴出致命鐵砂,將二十余名武士打成篩子。
戰場中央,松浦隆信已殺得渾身浴血。他的太刀“鬼丸“接連斬斷三桿長槍,刀鋒所過之處,竟有隱隱的鬼哭聲。戚繼光見狀,親自提劍迎上。
(四)松浦授首,倭寇潰敗
兩軍主帥的交鋒堪稱慘烈。松浦隆信的“陰流“刀法詭譎多變,每一刀都帶著攝人心魄的嘯叫。戚繼光則使出俞大猷親授的“荊楚長劍術“,劍招大開大合,隱隱有風雷之勢。
“鐺!“第十次兵刃相擊時,松浦的太刀突然斷為兩截——原來戚繼光早就在劍鋒抹了腐蝕性藥粉。倭酋大驚失色,正要后退,忽覺胸口一涼。低頭看去,一桿狼筅已穿透他的胴甲,竹枝上的倒鉤正滴滴答答地淌著血。
持筅的是個滿臉稚氣的小兵,他顫抖著喊道:“為我爹娘報仇!“原來他是張家莊唯一的幸存者。
戚繼光抓住戰機,長劍如虹,松浦隆信的首級沖天而起。那顆頭顱在空中劃出弧線,恰好落在一面“修羅旗“上——旗面繡的“戚“字被鮮血浸透,顯得格外刺目。
倭寇見狀頓時大亂。失去首領的浪人們像無頭蒼蠅般四散逃竄,卻被埋伏在密林中的明軍弓弩手盡數射殺。此役,戚家軍斬首一千二百級,生擒四百,繳獲倭刀、鎧甲無數。
(五)凱旋而歸,軍威震天
夕陽西下時,戚繼光命人在戰場中央堆起京觀。與倭寇不同的是,這次京觀最頂端擺放的是松浦隆信那顆猙獰的首級。
“傳令沿海各衛所,“戚繼光的聲音沙啞卻堅定,“將倭酋首級巡回示眾,以安民心。另將繳獲的'修羅旗'送往京師,請陛下過目。“
當夜慶功宴上,老兵們講述著鴛鴦陣的神妙:狼筅如何克制倭刀,鏜鈀怎樣破甲,火器與冷兵器又如何配合無間。那個張家莊的小兵跪在戚繼光面前,泣不成聲:“將軍,我爹娘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戚繼光扶起少年,望向帳外如墨的夜色。海風送來遠方的潮聲,仿佛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他摩挲著劍柄上新添的缺口,輕聲對副將說道:“傳令全軍,明日開始演練'三才陣'。倭寇雖敗,但海上的紅毛夷船已現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