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劍閣星沉
書名: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作者名: 蓮花妙手本章字數: 2833字更新時間: 2025-06-19 14:56:08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第二卷·詩酒盛唐·風華絕代第170章·劍閣星沉
1
夜色如墨,濃稠得化不開。吐蕃妖僧的梵鈴在劍門關隘炸響,那聲音尖銳刺耳,仿佛要撕裂這寂靜的夜幕。此時,李白的青蓮劍正插在赤水河底,劍身沒入河床三寸,暗紅的血水順著劍脊倒流而上,將刻著《蜀道難》的詩文染成詭異的青黑色,仿佛在訴說著河水的憤怒與不甘。
河面漂浮著七具無頭尸首,他們身著唐軍鎧甲,雖已沒了生機,卻仍保持著戰斗的姿態。斷頸處凝結著冰晶,泛著冷冽的光,那是被吐蕃血酒咒術凍結的征兆,透著一股陰森的氣息。
“李十二!“劉伶的吼聲從崖頂傳來,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寂靜。他倒掛在千年古松上,身姿不羈,酒葫蘆里的烈酒傾瀉如瀑,在空中劃出一道金色的弧線,“再不拔劍,赤水河的大陣就成吐蕃人的酒窖了!“他的聲音中帶著焦急與擔憂。
李白閉目未應,神情肅穆。他的神識正沿著劍身游走,深入河底。在那里,他觸碰到密密麻麻的梵文鎖鏈,如同一張巨大的網,緊緊纏住赤水河龍魂的咽喉。鏈節上掛滿酒壇,壇中盛著的竟是劍南春酒坊的秘釀。然而,每壇酒液里都沉著一枚吐蕃密宗的“血舍利“,它們如同邪惡的種子,將大唐酒魄煉成腥臭的毒漿,污染著這片神圣的水域。
河對岸忽然響起羯鼓聲,節奏鏗鏘,震人心魄。十二名吐蕃巫祝踏著人骨浮橋而來,他們步伐整齊,面容冷峻。為首的老僧手持轉經筒,筒上鑲著李白再熟悉不過的物件——半片浸血的青蓮玉佩。那玉佩上還殘留著熟悉的氣息,刺痛著李白的心。
“劍南道三百酒坊,七成已歸我吐蕃。“老僧的唐話帶著酒氣,每說一字,轉經筒就滲出一滴血酒,暗紅的液體滴落,在人骨浮橋上暈開,“李翰林若是肯改《蜀道難》為《吐蕃頌》,這赤水河……“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威脅與誘惑。
李白睜眼的剎那,眼神中閃過一道寒光。插在河底的青蓮劍突然長吟,劍身震顫,仿佛在回應主人的憤怒,一場惡戰即將拉開帷幕。
2
劍光起時,整個世界仿佛都為之震撼。整條赤水河豎了起來,河水如一道青簾倒卷蒼穹,氣勢磅礴。隨著河水的翻涌,河床上九百九十九尊青銅酒爵顯露出來,它們古樸而莊重,本應盛著歷代詩酒英魂,此刻卻爬滿血紅色的蛆蟲,那是被吐蕃血酒污染的河脈節點,讓人觸目驚心。
“噫吁嚱!“李白長嘯一聲,聲震四野。他踏著倒流的河水凌空揮劍,身姿矯健如鷹。劍氣掃過之處,《蜀道難》的詩句化作實體金字,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如同一顆顆流星,砸向吐蕃法陣:“地崩山摧壯士死——“
“轟!“
隨著一聲巨響,天梯石棧間的云靄突然凝結成巨靈神將,正是詩中“五丁開山“的壯士殘魂。神將手持青銅斧,威風凜凜,朝著人骨浮橋劈去。然而,轉經筒噴出的血酒卻如同一道屏障,纏住斧刃。酒液里浮現出楊貴妃的幻影,那竟是吐蕃人用《霓裳羽衣曲》煉制的邪咒,迷惑著神將的心智。
劉伶終于翻身落地,他的動作敏捷而瀟灑。咬破指尖在酒葫蘆上畫符,剎那間,葫蘆頓時暴漲三丈,如同一頭巨獸,將三名吐蕃巫祝吸入其中。“咕咚“聲響,葫蘆里傳出骨肉碎裂之聲,令人毛骨悚然——那是他在長安西市學的胡商釀酒術,活人入甕,三刻成醴,以暴制暴,令人膽寒。
“太白兄!“劉伶甩出酒葫蘆砸向梵文鎖鏈,聲音急切,“河底龍魂要醒了!“他的提醒讓李白意識到,更大的危機即將來臨。
3
赤水河開始沸騰,河水劇烈翻滾,蒸汽彌漫,仿佛要將整個世界吞噬。被梵鏈鎖住的龍魂睜開獨目,瞳孔里映出天寶十四年的安祿山鐵騎,鐵蹄錚錚,踏碎了無數人的家園。這是吐蕃人的惡毒咒術——將河脈記憶定格在大唐最脆弱的時刻,試圖摧毀赤水河的意志。
李白忽然收劍入鞘,他的動作沉穩而堅定。解下腰間鎏金酒壺,仰頭飲盡最后一口劍南春。酒液入喉時,舌尖嘗到詭異的咸腥——吐蕃人竟在酒坊水源下了“記憶鹽“,要讓他永遠困在醉鄉,迷失自我。
“危乎高哉!“
醉眼朦朧中,李白并指為筆,以酒氣為墨,在赤水河面寫下新的詩行。字跡不再是端正楷書,而是張旭親傳的狂草,筆走龍蛇,氣勢磅礴。每一筆都帶著他的憤怒與決心,扯動河底梵鏈。吐蕃老僧的轉經筒突然炸裂,碎片四濺,青蓮玉佩騰空飛向李白。
玉佩入手滾燙,里面封存著二十年前玉真公主的魂魄。公主道袍染血,手中握著半卷《蜀道難》——這才是吐蕃人真正的殺招,要用李白心底最痛的記憶破他劍心。看到這一幕,李白的心仿佛被狠狠地刺痛。
河對岸傳來吐蕃巫祝的誦經聲:“使君啊,當年你為求道籍,親手將玉真殿下……“他們的話語如同一把把利刃,刺向李白的內心深處,試圖瓦解他的意志。
4
赤水河龍魂徹底暴走了。它龍爪撕開河床,巨大的力量帶起三千斤濁浪,浪濤洶涌,仿佛要將一切都淹沒。浪頭里沉浮著開元盛世的殘影:胡姬酒肆的琉璃盞,閃爍著迷人的光芒;曲江宴上的金龜壺,盡顯奢華;貴妃唇邊的夜光杯,訴說著曾經的繁華……此刻全被龍魂的怨氣染成漆黑,如同一場噩夢。
劉伶突然躍上龍首,他的舉動大膽而瘋狂。倒騎龍角,將酒葫蘆里的“醒魂醴“灌入龍口,大聲喝道:“畜生!看看河底埋著什么!“他的聲音充滿了力量。
酒液入喉,龍魂獨目中的安祿山幻象突然破碎,露出河床深處的東西——九百九十九壇封存著歷代詩魂的劍南春。壇身纏著紅線,正是李白當年游歷蜀道時,沿途酒坊送他的“詩酒契“,那是詩與酒的約定,是匠人們的心意。
吐蕃老僧終于色變,他驚恐地喊道:“你竟把《蜀道難》的才氣分給了……“
“分給了釀酒的匠人。“李白劍指蒼穹,青蓮劍吸盡河面狂草詩韻,聲音堅定而豪邁,“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最后一句詩出口時,力量爆發。九百九十九壇劍南春同時炸裂,酒氣沖天而起,凝成新的赤水河大陣。那陣如同一道堅固的屏障,將吐蕃血酒盡數蒸騰。河底梵鏈寸斷,玉真公主的魂魄從玉佩中解脫,化作一朵青蓮沒入狂草詩卷,完成了她的夙愿。
5
戰斗結束時,劍門關下起了酒雨。被血咒污染的河水在詩陣中重歸清澈,每一滴酒雨都映著《蜀道難》的殘句,仿佛在訴說著這場戰斗的慘烈與勝利的來之不易。吐蕃老僧的尸身沉入河底前,李白奪回了那半片青蓮玉佩,那是他珍貴的回憶,也是他戰斗的見證。
“劉伯倫,“李白摩挲著玉佩上的裂痕,眼神中帶著一絲迷茫,“你說酒魄究竟是什么?“
劉伶正在用巫鈴收取殘存的吐蕃血酒,聞言咧嘴一笑,他的笑容中帶著灑脫與不羈:“是你醉后吐的真言,是匠人掌心的老繭,是玉真殿下至死攥著的詩稿——“他晃了晃鈴鐺,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血酒竟變成琥珀色的劍南春,“也是老子煉丹爐里燒不化的執念。“他的話語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赤水河對岸忽然亮起火光,那是希望的光芒。幸存的劍南春酒坊重新開窖,酒旗在夜風里招展如詩卷,仿佛在慶祝這場勝利。李白解下青蓮劍拋入河中,劍身載著《蜀道難》新篇沉入河眼——那里埋著玉真公主的魂魄化成的青蓮,那是他對公主的思念與守護。
河底傳來龍吟,這次透著三分醉意,仿佛在為這場勝利歡呼。
“該去長安了。“劉伶望向北斗星下的驛道,眼神堅定,“吐蕃人在曲江池布了更大的酒局……“
話未說完,兩人同時轉頭——赤水河新成的詩陣里,隱約浮出蘇軾的黃州笠影。那是五百年后的畫面,卻在此刻的河面一閃而過,仿佛預示著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與謎團等待著他們去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