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兩宋金元時期——兒科肝病體系創新,雜病治肝學術爭鳴
兩宋金元時期是調肝理論的學術爭鳴與迅速發展的階段。在此時期,兒科肝病體系創新,雜病治肝學術爭鳴。兩宋期間是古代科技文化蓬勃發展的重要時期,中醫學亦隨之迅速發展,如北宋名醫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總結并創新了肝的生理,以及肝相關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方法、臨床表現及治療,將調肝論拓展至兒科領域;《內外二景圖》形象描述肝臟象體用之別,豐富了肝臟象理論的內涵。金元時期雖戰亂紛爭,但在中醫學界卻流派紛呈、百家爭鳴,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謂“醫之門戶分于金元”,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易水學派張元素擅長五行用藥,發展了肝的苦欲補瀉用藥理論;其弟子補土派李杲繼承并發展了他的學術思想和風藥調肝的用藥特色;而河間學派劉完素完善了對《黃帝內經》肝分屬疾病的相關內容,運用五行關系妙解疾病病機;朱震亨對他們的思想進行匯總和整理,并自成一派,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肝腎相火隨君動,治宜疏肝解諸郁。總之,兩宋金元的醫家著作對調肝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