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實名爆料,媒體風暴
- 重生93年,靠前世記憶逆天改命
- 燕返歸來
- 1453字
- 2025-04-16 15:45:08
江東廣播電臺編輯部,下午四點。
許婧的稿子剛一提交,就被總編魏志山緊急召見。
“你知道這件事的分量嗎?”魏志山指著稿紙,眉頭緊鎖,“牽涉基層教育資源,還涉及青少年輿情……這稿子,不小?!?
許婧沒有退縮:“魏總,這不是空口誣陷。所有學生名單、家長口供,還有寫作班課堂錄音都在這里?!?
她將隨身帶來的錄音筆和幾封孩子家長手寫的信放在桌上。
魏志山沉默良久,終于開口:
“發,不在頭版,在評論頁,署你名,林浩的全名也一并刊出——你們要講真話,就別怕扛壓力?!?
許婧目光一震:“明白。”
—
第二天清晨,《江東廣播報》評論頁,刊登一篇文章——
《當寫作改變命運時,我們是否該堵上希望?》
文中講述了林浩創辦寫作班的全過程,從最初的孩子們重拾筆桿,到村民從質疑到支持,再到突然“督查”,下令“停辦”。
更令人震驚的,是附在文末的一段錄音剪輯:
“我林浩,不是什么正兒八經的名人,也不是官方認可的講師。但我教的是寫字,是做人,不是犯罪。”
“若縣里覺得,一個讓幾十個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人,是‘非法’,那我請求江東全市來審我,看我罪名何在?!?
這篇文章,一出即爆。
當天點擊量破十萬,廣播電臺還特別剪輯了音頻播放。多家媒體轉發評論,一時間,“林浩寫作班”成了輿論焦點。
—
南山鎮炸了鍋。
村口廣播站反復播放《廣播報》的聲音,村民們三五成群聚在曬谷場上議論:
“浩子這孩子真是有出息啊,連廣播臺都撐他!”
“他教俺家狗子寫文章,狗子現在一天不讀書就不自在,我支持!”
“憑啥不讓辦?怕人窮家孩子讀書比他們強?”
—
王長根這邊,也火冒三丈。
“狗娘養的,把我名字也影射進去了!什么‘某些地方干部暗中打壓’,說誰呢?”他砸碎了一只紫砂杯。
而就在他憤怒咆哮時,江東縣委宣傳部一紙“情況調查通告”下達,要求停辦調查,三日內不得對林浩寫作班進行任何干涉,期間將派專人走訪村民核查情況。
王長根心底涼了一截。
他第一次意識到,這個叫林浩的小子,竟然真的有本事攪起一池渾水。
—
與此同時,江東市另一端,一間私人文化公司內。
望川文化創始人黃望川坐在沙發上,臉色平靜。
對面的年輕男子翹著腿:“這孩子動靜太大,不好控制?!?
“他的筆有熱度,也有力量,但太不懂人情世故。你要用,就得先磨去他的棱角。”
黃望川端起茶杯:“你想怎么磨?”
那人笑了笑,遞上一個文件:“讓他出書,編選‘農娃寫作班精選集’,由我們包裝。再請上江東幾位作協大佬站臺,把他塑造成‘文學扶貧標桿’——
“光環給他,名利我們拿。他出不了幾章,就會乖乖進圈?!?
黃望川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
他輕聲道:“林浩不是簡單人,他的眼神,比我們這些人都干凈?!?
但那份文件,他收下了。
—
寫作班重啟那天,全村來了不少人。
學生更多了,連鎮上小學也派了幾位學生旁聽。
林浩站在講臺前,看著那一張張稚嫩的臉,忽然心中泛起從未有過的沉靜:
這一世,他不只是在重活,而是在修補曾經缺失的信念和尊嚴。
有人想用“資源”誘他進圈,有人想用“權力”壓他服軟。
但他明白,自己不能軟,也不能歪。
—
課后,黃望川打來電話:“林浩,我手上有個出版計劃,想讓你和寫作班孩子們一起參與?!?
林浩微頓,問:“條件呢?”
黃望川沉默片刻,道:“你只需要交稿,其它事情我們負責?!?
林浩輕輕笑了笑:“黃先生,我欠你提攜,但不賣我的筆?!?
他沒有回絕,只留下這句,然后掛斷電話。
—
夜里,村里斷電。
林浩點著煤油燈,繼續改孩子們的作文。
一篇題為《我和爹的麥田》的作文上,寫著一句話:
“我爹說,地是死的,種子是活的,人也是活的?!?
林浩看著,心口一暖。
他知道,自己種下的,不止是作文課的種子——還有希望,還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