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富貴三天故舊多
- 從火蹄豬開始百煉成仙
- 梨花吹滿頭
- 2168字
- 2025-05-05 18:00:00
祭典過后。
楊博威駐守黑石坡不能久離,姚老太君也須帶著小姐處理祭祀事宜。
就連羅奎也臨時被何員外叫了去,方才還風光無限的陳寶劍只好自己先回。
十萬大山,千峰萬壑,霧起則白浪翻空,霧散則翠浪拍天。
打谷鎮便嵌在龍背一處緩坡,南向梯田,北依石崖。
入冬后山風帶著杉脂幽香,順峽谷灌入鎮口,吹得篾編招牌“嗚嗚”作響,仿佛松濤低語。
祭祀結束后,吊腳樓下的石板巷已被晨露浸出亮影。
左側是苗人開的“火草鋪”,門前曬著大把紅蓼。
右首是漢戶鹽行,墻上掛兩行牛皮風干袋,里頭裝的皆是金沙井里撈出的粗鹽。
再往里走,便是打谷鎮所謂的集市,共有三合:
一條賣山珍野味,一條賣綢麻細軟,一條專做銅鐵皮貨。
今早立冬祭灶人聲鼎沸、火光映云,傳說灶王爺親降,人人笑談未休,連慣常惜字如金的老篾匠都樂得教徒弟哼小調。
街北盡頭矗著一棵斜生的老香樟,樹干拴滿各族祈愿布條,有苗女的五彩流蘇,也有漢娃的紅頭繩,隨風獵獵。
巷口傳來一聲呼哨:“燙——豆花燙嘍!”
石磨老許肩挑木擔,一手提盛漿木斗,一手提炭爐,小步挪進市口,抬頭先四下搜尋,眼里帶著急切。
忽見人群處一抹布衣,他趕忙把木擔往旁一歪,笑得滿臉皺褶開花:
“寶劍,頭鍋豆花不放鹽鹵,只封山泉,請你先嘗個鮮兒!”
這布衣便是陳寶劍。
月余之前,他還只是破灶房里沒根的伙夫——孤兒、流民,就連最要緊的火折子都被人奪了去。
今日受灶王爺垂青,一舉救下香柴,又撞上黑石坡捷報,頃刻成了鎮中的紅人。
陳寶劍捧過豆花,未急入口,先吹去裊裊熱霧,笑吟吟道:“老許,日后若是缺柴盡可找我?!?
一句話說得暖意融融,旁人皆道“寶劍是沒架子的官人”。
只有陳寶劍還在盤算今日香火愿力煉成香火精粹一事。
這立冬祭灶吸的香火愿力可不少,但總不能一直祭灶。
得想個法子拿到更多的愿力,因此陳寶劍打算先與鄉親們互換人情。
今日但凡是賣自己人情鄉親,來者不拒!
人情賬,有借有還,方能日日盤活,香火鼎盛!
吃完豆花后才走三十余步,鹽行掌柜高聲喝彩:“貴客駕到!”
上了年紀的掌柜親自端茶奉坐,旁邊伙計搬出小木箱,里頭碼著半截黑泥鹽巴、半截雪白晶鹽。
掌柜笑得瞇眼:“寶劍當上伙頭了,香客把我家鹽搶空三斗,今早新鹽剛鹵好,您看點哪品?”
陳寶劍不推辭,挑最碎最雜的一尺疙瘩鹽:“就這堆,便宜?!?
掌柜愕然:“此鹽粗澀,怎堪上爐?”
“爐火要烈、鹽要碎,好卸渣。”
掌柜一聽,忙拱手再三,硬塞兩包細鹽作“孝敬”。
再往前,到染坊。
掌柜遠遠見他,立刻喚學徒抬出小案,鋪一丈天青綢:“廟火翻紅,我家染缸正起天靛。若非寶劍好火候,怎顯這色澤?此綢無主,權當謝儀。”
陳寶劍連聲“慚愧慚愧”,卻把綢子往回一推,只收了兩尺邊角料。
旁人不解,陳寶劍卻暗自盤算。
話雖是來者不拒,可若大禮收得太多,日后禮還不起。
自己還指望著拿家當去入鎮上的武館。
邊角料做裹鹽包正好,來日埋鍋也能遮煙。
正欲折向偏巷尋柴,忽聽珠釵亂響。
媒婆王氏如矯燕穿行人縫,一把揪住陳寶劍衣角,笑得滿臉開花:“好郎君,可叫阿婆等得苦喲!”
身后七八名媒姑簇擁,竟像彩樓游春。
王婆合掌,開門見山:“昨夜神火照人,鎮上三戶人家一夜沒闔眼,都言要嫁閨女給你鎮爐旺灶!”
陳寶劍一驚,即刻決定收回來者不拒的狠話。
“我乃孤根野草,怎配佳人?”
王婆哪里肯放,把卷軸一展,指著第一幅彩繪小像——
柳油坊的阿鳳,描得眉細口甜,身后還添了一架油榨作陪襯。
“阿鳳十六,掌油坊帳冊,家里四口井口,日出油二十斤。你若娶了她,灶火逢油如虎添翼!”
陳寶劍斜瞟畫像中的無顏女,急忙忽搖頭:“大娘有所不知——寶劍命里五行忌油。油火過旺則火鼎燥裂,試想我一日三更煉火,一旦炸裂,可不連累阿鳳姑娘守寡?此婚不可為?!?
王婆牙根癢,卻拿不出法子辯破,只好翻卷第二幅。
畫卷上絹紡作坊,杜寡嫂素衣執梭,靜若菩薩。
“杜小娘子廿一,寡而無孩。她針黹雙絕,你灶房窗破漏風,她來鋪被縫簾,再好不過?!?
好好好,二十一歲的寡婦也給自己安排上了。
陳寶劍拱手正色:“杜家絹機日夜嗡鳴,小娘子耳畔梭聲不斷,最怕煙火熏嗓。寶劍灶火騰騰,柴灰四濺,驚擾寡嫂清靜,豈不折她修來的福德?此親也斷?!?
王婆瞪圓眼:“做飯豈能整日濃煙?你分明找借口!”
陳寶劍額上更是三條黑線。
這等歪瓜裂棗不找借口還真找來當老婆么?
王婆“啐”一聲,卷第三幅。
畫里大紅裙少女肩扛豬胴,臂盤如藤,笑露虎牙。
“鄒家二閨女十七,隨屠父擺拳通背,她臂力驚人,你去黑石坡趕軍灶,她能單手掄鐵鍋!”
好家伙,最后一個是練家子,估摸也進過武館。
可這個也太胖了。
“好是好,只是二姑娘通背拳過硬——寶劍夜半起身喂火,若徒手推鍋慢一步,姑娘掄勺快一步,我這條骨架可經不起?!?
說罷他打個激靈,捂腰皺眉。
圍觀眾人哄笑,鄒屠戶遠遠咳嗽,似含怒又拿他沒轍。
媒婆們面面相覷,王婆還要張口,陳寶劍又補一刀:
“再說我如今尚未置宅,灶房漏風,娶誰來也是吹冷風。這樁好情分,且擱些時日,待我蓋好三間風不漏、雨不濕的小樓,再煩王婆開口不遲?!?
王婆躊躇半晌,終究色授神離,只得收了親簡:“罷!我給你記著,可萬別跑了和尚廟!”
人潮終于散去,陳寶劍這才踱回自家破灶房。
簡陋小院里,風吹紙窗嘩啦響,柴垛仍舊稀疏。
昔日誰都嫌棄的破屋,如今有小娃站墻頭偷看。
更有人繞院三圈,只為探他何時翻修。
陳寶劍把細鹽、邊料布、幾塊山里換來的獸骨放進灶膛,又把油坊阿鳳送來的一瓶鮮桐油悄悄圈好:
“饑寒十載親朋少,富貴三天故舊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