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的合資合作

自建設集團推行軍轉民戰略以來,摩托車業務便逐步成為其民品重點發展領域。建設集團摩托車產業的蓬勃興起,與和日本雅馬哈株式會社的深度戰略合作有著緊密關聯。雅馬哈作為日本摩托車制造業的四大巨頭之一,始終堅守“創造希望與感動”的理念,在全球市場散發著獨特魅力。在合作的進程中,雙方始終秉持著精誠協作、互利共贏的原則,攜手奮進,收獲了諸多令人贊嘆的成果。這一系列成果促使建設集團成為日本雅馬哈在中國市場極為關鍵的合作伙伴。在這一合作進程中,雅馬哈為建設集團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技術支持,助力其提升產品質量與生產效能;建設集團也憑借自身的資源與市場優勢,協助雅馬哈在中國摩托車市場成功扎根,實現了雙方的互利共贏。

建設集團與雅馬哈的合作緣分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而來,建設集團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毅然踏上軍民融合的發展道路。1980年,建設集團首次接觸到二沖程JH50型摩托車。彼時,中國的摩托車行業尚處于萌芽階段,生產技術力量十分薄弱,每一步發展都充滿艱辛。即便面臨如此艱難的處境,建設集團在持續發展50系列摩托車的同時,依舊積極投身于新型摩托車的研發工作。為了提升自身的生產技術水平與產品開發能力,進一步豐富中國市場的摩托車產品類型,建設集團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從國外引進先進車型。

1982年7月,建設集團精心挑選了一支由5位技術專家組成的專業團隊,奔赴日本開展考察工作。考察團隊深入雅馬哈、鈴木兩家企業,細致入微地了解摩托車生產的各個流程以及檢測標準等核心環節,并與本田公司、伊藤萬公司等相關企業展開了廣泛交流。通過這次考察,團隊認識到,日本摩托車行業自20世紀60年代前后就開始探索自主開發設計的路徑,在60年代中期開始嶄露頭角,70年代更是實現了飛速發展,迅速成長為世界摩托車生產與出口的大國。1980年,日本摩托車年產量達到740多萬輛,其中超過60%用于出口。當時,雅馬哈摩托車在日本市場不僅產品種類豐富,產量位居行業第二,出口量也在眾多品牌中名列前茅。

結束日本的考察行程后,建設集團深知,在資金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要引進一款既先進又契合自身需求的摩托車產品并非易事。不僅需要綜合考量產品的各項性能,還期望能夠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領域。于是,在1982年第四季度,建設集團再次組織技術專家考察團,前往聯邦德國、法國、奧地利、南斯拉夫等國家,展開實地考察與選型籌備工作。考察團針對聯邦德國ZE40、法國SCOPER50等幾款性能相近的摩托車,從設計理念、生產工藝、檢測手段、銷售策略到管理模式等多個層面,進行了系統且深入的分析研究。回國之后,考察團著重對聯邦德國K80、日本V80等同類排量的摩托車進行了客觀公正的對比分析,并向相關部門進行了詳盡匯報。經過多輪嚴謹的評估,中國北方集團總公司與建設集團達成一致共識:從多個關鍵指標綜合評判,歐洲各國在80排量摩托車的參數對比中,相較于日本雅馬哈V80型摩托車,稍顯不足。

雅馬哈 V80(合作生產后更名為CY80)型摩托車當時正處于大規模量產狀態,擁有16項知識產權,技術資料齊全,產品質量有可靠保障。倘若建設集團選擇與雅馬哈就這款車型展開合作,有望在較短時間內形成較大規模的生產能力。綜合權衡各方面因素,與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就V80型摩托車開展技術合作,無疑是一個明智且恰當的選擇。從那一刻起,建設集團跨越了文化差異與地理距離的障礙,與雅馬哈共同開啟了一段長達二十多年的友好合作之旅。這段旅程歷經技貿合作、資本合作以及全面合作三個階段,雙方在合作中相互促進、彼此成就,共同譜寫了一段企業合作的精彩篇章。

一、技貿合作

時光倒回1983年,在中國北方集團總公司的大力扶持之下,建設集團成功引入YMC V80技術,正式簽署《V80技術許可合同》。從這一刻起,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正式開啟了在技術及生產領域的深度合作。彼時,雅馬哈將產品設計藍圖、技術規范、工藝流程、質量管理體系、營銷策略以及售后維修等全方位資料分享給建設集團。不僅如此,雅馬哈精心組織培訓建設集團的技術人員,還派遣資深技術專家親臨現場,為建設集團的技術提升與生產優化提供悉心指導。

在CY80摩托車技術引進與吸收的合作進程中,建設集團始終秉持著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每一項決策、每一步行動,都經過深度且細致的可行性論證。單就CY80型摩托車技術與設備引進所編制的論證報告,便厚達69卷,從這一數字中,足以看出建設集團工作的扎實程度以及對此次合作的用心之深。合作初始階段,為了讓產品能夠以最快速度投放市場,中日雙方經過多輪充分溝通與協商,達成了先利用部分散件進行組裝生產,后續再分階段推進國產化的共識。此后,建設集團積極探尋加快零部件研發的有效途徑。建設集團組織專業人員深入鉆研雅馬哈提供的各類技術資料,選派設計、生產、管理等部門的業務骨干奔赴雅馬哈進行實地學習。面對日本專家組針對生產與國產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所給予的現場指導,建設集團的員工虛心聆聽、認真記錄。在各方的齊心協力之下,CY80型摩托車的資料轉化工作高效完成,生產進程穩步加速,質量管控體系逐步完善,零部件國產化的步伐顯著加快。終于,一款高度契合當時中國國情與市場需求的全新車型——重慶雅馬哈CY80型摩托車成功問世。

這款車型憑借簡約大氣的外觀設計以及穩定可靠的卓越品質,迅速在中國摩托車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市場中的長青典范。它在中國摩托車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單一車型年產量最高達到40萬輛,累計產量突破300萬輛,暢銷時間長達20余年,創造100億元的銷售收入。CY80型車收獲諸多榮譽,先后榮獲“國家優質產品”“中國公認名牌摩托車”“全國最暢銷產品”“全國100個知名產品成果”等稱號,成為建設集團在九十年代的核心支柱產品。借助此次成功合作的東風,建設集團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邁入企業成長的高速通道。

在企業長遠的發展藍圖中,單純依賴外部技術與資源引進,猶如在沙灘上建樓,難以構筑穩固且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回首過往,中日兩家企業的合作,助力其在眾多業務板塊實現跨越式發展。從二沖程發動機技術的深入探索、成車設計理念的創新突破,到工藝流程的精益改進以及生產管理模式的升級迭代,建設集團借助合作東風,成功邁向新的發展層級。在此過程中,設計、工藝、標準、品質、生產、管理等各專業領域的人才隊伍,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逐步匯聚成推動企業前行的強大力量。

時間回溯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建設集團牢牢抓住V80發動機技術成功引進的契機,將合作伙伴帶來的先進技術與管理智慧,巧妙融入自身運營體系。期間,建設集團積極主動引進日本前沿軟件技術及一系列生產與測試關鍵設備,并以卓越的戰略眼光和高效執行力,先后精心打造了成車總裝、發動機生產、沖壓、焊接、包裝等二十余條國產化生產線,為企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筑牢堅實基礎。

尤為可貴的是,建設集團并未滿足于引進成果,而是秉持開拓進取精神,全力加速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再創新,堅定不移提升自主開發設計核心能力。加速引進產品國產化進程,成為集團戰略布局的關鍵舉措。建設集團充分激發團隊創造力與拼搏精神,全力推進零部件研發,成果顯著。早在1990年,CY80車型國產化率就已高達88%,僅離合器、乳油泵、缸體、軸承等少數零部件依賴進口。自1993年初起,建設集團針對這些進口零部件發起國產化攻堅戰,成功攻克缸體國產化技術難題。緊接著,集團果斷投入738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離合器國產化改造項目。憑借科學規劃與高效實施,成功建成年產CY80摩托車離合器30萬套的現代化生產線,使離合器國產化率順利突破90%。憑借過硬產品質量與規模化生產優勢,CY80型摩托車在市場浪潮中穩如泰山,成功抵御多次銷售“寒冬”,精準把握隨后到來的銷售旺季。此后,建設集團憑借積累的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自主研發推出JS50Q-4和JS60型摩托車。這兩款新車型一經上市便引發市場熱烈反響,訂單紛至沓來,供不應求,其中JS50Q-4憑借卓越性能與品質,在市場中贏得“50王”美譽。

CY80車的輝煌成就,無疑是中日雙方企業在技術合作領域全面攜手、真誠合作的結晶。這種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猶如強勁引擎,推動建設集團在成長道路上飛速前行,使其逐步培育并具備獨立設計、高效生產、嚴格品質把控等多方面核心能力。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的首次深度合作,恰似在雙方之間架起一座互通有無的橋梁,為雙方共同發展開拓廣闊空間,更為后續在資本領域的深度合作夯實根基,鋪就光明大道。

二、資本合作

回溯至1992年,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在初次技貿合作搭建的穩固基石之上,雙方秉持著深度協作的誠意,各出資50%,籌備重慶建設雅馬哈有限公司的創立。同年11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司正式成立,并于1994年順利步入投產階段。這一合作項目的落地,堪稱雙方合作關系的重大里程碑,標志著合作從單純的技術與貿易往來,成功進階至深度融合的資本合作新高度。

在后續十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建設雅馬哈始終不渝地秉持雅馬哈“創造希望與感動”的經營理念。借助雅馬哈雄厚的技術實力與先進的管理體系,1995年7月,首批勁豹“JYM150-A”摩托車榮耀下線。憑借卓越的性能與優質的品質,次年該車型便榮膺全國名牌商標稱號。1998年7月,勁龍“JYM250”太子車也順利實現投產。緊接著,2000年12月,勁飚“JYM200”等摩托車相繼投放市場。勁豹、勁飚、勁龍以及 2002年精心打造的天劍“YBR125”系列摩托車,每一款新品的推出,都成為引領中國摩托車行業發展潮流的嶄新亮點。其中,“YBR125”天劍摩托車表現尤為卓越,在市場中大放光彩,成功登頂中國摩托車單一車型年度銷售的巔峰。

雙方合資所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基于此良好態勢,日方先后三次主動提議增加投資。公司的注冊資金從創立之初的1200萬美元,穩步攀升至6500萬美元,投資總額也由2998萬美元增長至8100萬美元。而且,公司所創造的利潤全部留存于企業內部,為公司后續的發展壯大注入了強勁動力,助力公司持續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建設雅馬哈公司也成為日本雅馬哈在海外極為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同時,也被公認為在中國極具發展潛力的合資企業典范。2001年7月,正值我國即將加入WTO的關鍵時期,雙方再度攜手,簽訂摩托車供銷合同,順利開啟全新的合作篇章。

在摩托車整車制造領域收獲顯著合作成果后,建設集團于1994年6月、7月,分別與雅馬哈在摩托車部品生產領域開啟資本合作征程。

1994年6月,建設集團攜手成都華川電裝有限責任公司、日本雅馬哈、日本IIC株式會社、日本森山工株式會社以及日本朝日電裝株式會社,共同出資800萬美元(其中建設集團出資40萬美元,占股5%),成功組建四川華川雅馬哈摩托部品公司。該公司專注于摩托車點火系統、開關鎖等部品的生產。自成立伊始,便以追求卓越品質為矢志不渝的目標,其產品品質標準已成為國內同行競相看齊的標桿。在管理層面,全面引入雅馬哈先進的管理模式。

同年7月,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日本TK汽化器株式會社及日本愛三工業株式會社等共同出資1900萬元(建設集團出資931萬美元,占股49%),組建平山泰凱化油器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摩托車化油器這一部品。

在與雅馬哈的資本合作進程中,建設集團通過引進50、80及110排量摩托車技術,在雅馬哈強大技術力量的鼎力支持下,生產經營業績一路突飛猛進。截至1995年,成功締造年產銷摩托車100萬輛的輝煌佳績!

三、全面合作

邁入21世紀,中國工業與經濟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在此大背景下,中國摩托車行業亦蓬勃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與此同時,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建設集團敏銳捕捉到摩托車行業即將迎來一場強勁的變革浪潮。于是,建設集團審慎地對自身的合資合作戰略做出了調整,力求在即將到來的浪潮中搶占先機。

在與日本雅馬哈歷經近一年的深度溝通、友好洽談以及細致協商后,2004年4月7日,一場盛大的簽字儀式在重慶人民大禮堂隆重舉行。建設集團投入2.8億元資金,成功收購南方雅馬哈中方的股權,這一舉措無疑在行業內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緊接著,在4月15日,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在北京人民大禮堂(重慶廳)鄭重簽署了株洲建設雅馬哈摩托車有限公司的成立協議,并于10月15日正式掛牌運營。自此,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的合作邁向了新的高度,建設集團也成為日本雅馬哈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合作伙伴。建設集團的此次收購行動,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成功實現了資源整合,為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年5月13日,在成功收購南方雅馬哈后,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再度攜手,共同創立了中國摩托車行業首個中外合資銷售公司——上海雅馬哈建設摩托車銷售有限公司。通過這一系列緊密且卓有成效的合作,雙方順利完成了在中國國內摩托車制造及銷售資源的全方位整合與精心的戰略布局,為中外企業的全面合資合作樹立了全新的標桿,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自那時起,建設集團與雅馬哈開啟了深層次合作的全新紀元,攜手步入全面合作的嶄新時代,合作前景一片光明。

建設集團與日本雅馬哈順利完成了第三次握手,成功構建起一個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全面合作、攜手共進的戰略同盟。此次合作促使雙方進一步充分挖掘和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合理優化資源配置,在制造、銷售、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等眾多領域展開了廣泛且深入的交流與互動,實現了資源共享。這一系列合作成果顯著,讓建設集團在技術實力、產銷能力以及品牌形象等多方面都實現了質的飛躍,得到了極為顯著的提升,有力地推動了建設集團朝著更高目標加速發展。

在戰略合作方面,為確保雅馬哈合資公司與建設集團戰略高度契合、協同一致,保障建設集團“六年三步走”戰略目標能夠順利實現,雙方企業高層多次圍繞中國摩托車事業的長遠發展規劃、合作共贏的實現路徑等核心關鍵問題,展開了富有成效的戰略對話,并最終達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識。早在2002年,雙方就簽訂了《建設集團與雅馬哈長期合作發展協議書》,成功建立起面向21世紀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一舉措讓雙方的合作紐帶愈發牢固,合作關系更加緊密無間。首先,建設集團高層與雅馬哈高層以及雅馬哈中國事業部,針對合作戰略、中期規劃、雅馬哈發動機引進、搬遷規劃以及人員研修等諸多重要方面,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經過充分溝通,達成了一致意見。其次,雙方還針對合資公司預算、中期規劃、新產品開發、成本費用控制等實際運營問題,展開了積極而務實的交流。雙方高層達成了每半年互動交流不少于兩次的共識。自收購南方雅馬哈以來,雙方高層互動頻繁,僅在2005年,互訪次數就高達10余次。通過雙方的不懈努力與攜手奮進,合資公司得以加速良性發展,雙方戰略思想的交流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與拓展,為雙方的持續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產品研發上,建設集團始終牢牢鎖定市場導向,秉持積極且審慎的態度,不斷增進與雅馬哈在技術引進及生產協作方面的合作深度,堅定不移地推動產品在品類豐富度、品質卓越性和外觀設計新穎度等多個維度實現進階跨越。

在踏板車技術引進方面,建設集團開展了深入而全面的工作,成功引入雅馬哈踏板車技術,極大地豐富了產品品類,為中國踏板車市場注入全新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該領域的市場空白。

在發動機技術應用領域,建設集團巧妙借助雅馬哈發動機的卓越品質與強勁動力,將其轉化為自身產品開發與生產制造的有力技術支撐。多年來,通過持續引進與借鑒,建設集團成功將雅馬哈從55型小排量到150型大排量的各類摩托車發動機生產技術融入自身技術體系。在此期間,55型、80型、110型系列摩托車脫穎而出,成為建設集團摩托車產品線中的支柱產品。CY80型和T105型系列摩托車更是實現聯合出口,為國家出口創匯貢獻了力量。

此外,JY110、JYM110以及靈雅JS110-B等新品車型,憑借源自雅馬哈的純正優良發動機品質,迅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贏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展現出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尤其是靈雅JS110-B,作為建設集團針對中國彎梁車市場空白精心打造的精品車型,備受市場關注。

面對中國摩托車市場從小排量向大排量需求轉變的趨勢,建設集團在與雅馬哈的合作中,充分考量產品發展方向。2004年10月,雙方在日本成功簽署《SRZ150發動機技術援助合同》;次年5月,又正式簽訂《SRZ150發動機技術轉讓協議》。自此,建設集團得以運用雅馬哈150型摩托車發動機技術,自主開發契合中國市場實際需求的車型,為雙方的共同發展推出聯合品牌產品。

2005年8月,建設集團成功推出JS110-B(靈雅)“彎梁芯”系列產品,徹底扭轉了100-8系列彎梁車低質低價的市場局面,順利完成公司彎梁車產品從CY80系列向JY110系列的轉型升級,也為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向雅馬哈技術靠攏拉開了序幕,“五芯”戰略由此正式啟動。到了2006年,建設集團在摩托車產品開發過程中,全面對標雅馬哈,在深入引進、消化、吸收雅馬哈產品技術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技術集成與自主創新,提出并穩步實施“五芯”戰略,逐步實現產品與雅馬哈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產品及零部件的“共用平臺戰略”,全力實現從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的華麗轉變。

在制造合作方面,建設集團積極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成本優勢,結合雅馬哈的品牌優勢,開展雅馬哈摩托車貼牌生產業務。實現了建設牌JS110-B摩托車和雅馬哈牌JYM110摩托車的共線生產,這一成果堪稱整車制造領域合作的重大突破。自2005年8月該產品成功上市以來,月均銷售量達5000輛,創造了建設自主產品近年來的銷售佳績。

另一方面,建設集團充分挖掘自身制造資源潛力,積極承擔雅馬哈合資公司摩托車,尤其是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的承制任務。通過合理調配和充分利用現有制造資源,有效提高設備利用率,實現人力、物力資源利用的最大化。2005年,承制合資公司零部件種類達210余種,產量超過1000萬件,累計實現產值約3800萬元。通過這些合作,建設集團逐步掌握了雅馬哈整車、發動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技術,為自身發展筑牢了堅實基礎。

在銷售合作上,建設集團匠心獨運,充分借助雅馬哈覆蓋國內國際的廣泛且成熟網絡渠道,著力推動建設生產的貼牌摩托車銷售工作,將此作為提升銷量、增進經濟效益的路徑。于國內市場,憑借JYM110車型的成功運營,順利將“依托建設制造實力,塑造建雅品牌形象,借助雅馬哈國內網絡拓展市場范圍”的戰略構想落地為實際成果。放眼國際市場,建設集團牢牢把握雅馬哈在全球市場積累的成熟銷售渠道資源,以積極進取之姿投身國際競爭,篤定踐行“走出去”發展方針。在此進程中,持續不懈地開拓產品海外銷售路徑,有力促進了合資公司產品出口以及建設集團聯合出口業務。以2005年為例,聯合出口摩托車數量達49319輛,相較于2002年,增長幅度高達514%,這一顯著增長數據充分展現出合作在國際市場斬獲的斐然佳績。

在經營管理體系的搭建與完善上,建設集團精心構建了定期舉行建設、雅馬哈及合資公司間經營交流會議的制度。借由這一常態化交流機制,各方能夠及時互通信息、協同策略,攜手應對經營過程中涌現的各類問題與挑戰。與此同時,為確保合資公司運營合規、透明且高效,建設集團聘請專業中介機構對合資公司展開全面審計監督工作。在此基礎之上,逐步搭建并持續完善一套科學、縝密的合資公司管控體系。這一管控體系的高效運行,不僅為合資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筑牢根基,更為建設集團在合資公司贏得更多話語權,使其在重大決策等關鍵事務中能夠發揮更為積極有效的作用。

人才培養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建設集團與雅馬哈的合作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推動雙方合作邁向更全面、更深入的層面,建設集團與雅馬哈共同簽署《雅馬哈接受建設研修生意向書》,就強化建設人才培養的目標、路徑及具體內容等事項達成高度共識。2005年,建設集團精心遴選120余名優秀管理人員奔赴雅馬哈本部,開展系統研修學習活動。這些管理人員深入研習雅馬哈在市場營銷管理、財務管理、品質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技術管理、采購管理、經營管理、人事管理等眾多關鍵領域的先進技術、科學管理方法與前沿理念。通過此次深度研修,建設集團致力于培育一支在品質管理、制造、研發、綜合管理等各方面均達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級人才隊伍,進而在人才素質維度實現與國際接軌。為進一步深化對雅馬哈管理經驗的學習借鑒,為建設集團長遠發展儲備充裕人力資源,2005年,經與雅馬哈充分磋商并獲其大力支持與應允,建設集團將合資公司精心打造為人才培養基地。積極組織公司內部部分精英人員前往雅馬哈合資公司學習交流,靈活運用人員輪換、掛職鍛煉等多元學習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地為建設集團可持續發展精心培育、儲備高級管理、技術及操作人才。2006年,總裝廠、發動機廠、沖焊車間等單位緊緊抓住大力推廣“JS125-6B、JS125-28”兩款“騎式芯”的良好契機,精心挑選并派遣由技術精湛的技術人員、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技能嫻熟的生產工人等組成的學習小組,前往重慶建設雅馬哈的總裝課、機加課等對應部門深入學習。在此期間,全面建立起與重慶建設雅馬哈各部門緊密的對口支援、輔導關系。與此同時,熱忱邀請重慶建設雅馬哈派出經驗豐富的基層管理和生產一線人員參與相關項目工作,以此為契機,全面深入開展對標雅馬哈、學習雅馬哈的系列活動。各單位從品質管理、新車型管理、人員管理、設備管理、工裝夾具管理、量具管理、“料”的管理、“法”的管理等多個維度與重慶建設雅馬哈展開全面細致的對比剖析,深入探究作業工程表的科學應用,針對工程研究、指標體系的合理運用、流程制度的優化完善、管理表格的規范設計等方面展開深入研討與分析。結合對制造體系的客觀評估,還對物流改善及生產防錯、班組管理等實際問題展開深入研究與實踐探索,為后續提升生產效率、穩步推進精益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自與雅馬哈實現全面合作以來,建設集團在摩托車銷售領域成績卓著,銷量呈現持續穩健增長態勢。2002年,摩托車銷量為43萬輛;2003年,銷量增長至73萬輛;2004年,銷量進一步攀升至109萬輛;2005年,銷量達127萬輛;2006年,銷量增長至137萬輛;2007年,銷量更是突破至160萬輛,與2002年相比,增長幅度高達272%。在后續的2008年,銷量依舊維持在170.02萬輛的高位;2009年,盡管市場環境面臨諸多挑戰,銷量仍達153.9萬輛。

在長期合作歷程中,日本雅馬哈對產品品質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執著追求精神,深刻影響著建設集團。建設集團在認真總結長期實踐經驗基礎上,積極推行雅馬哈倡導的TPM活動,在生產管理中大力踐行“精益生產”先進模式,全面施行精細化管理策略。并且以IS09001質量體系認證為重要契機,全力以赴強化質量體系建設。通過持續開展各類培訓與教育活動,不斷增強職工質量意識,嚴格落實質量責任制,加大質量獎勵考核力度,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市場營銷的全流程實施嚴格質量控制。歷經一系列努力,質量管理成效顯著,產品實物質量穩步提升。建設集團亦充分利用與日本雅馬哈合作的得天獨厚優勢,積極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在制造工藝、市場洞察等方面的獨特長處,不斷創新進取,在企業發展道路上實現大步跨越與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元阳县| 庆城县| 新闻| 固镇县| 馆陶县| 古浪县| 盐池县| 钦州市| 阜城县| 丹棱县| 吴江市| 晋州市| 泰来县| 彭山县| 伊通| 浦城县| 新竹县| 正阳县| 长顺县| 巨野县| 宜川县| 长岭县| 额尔古纳市| 苏尼特右旗| 噶尔县| 定兴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张掖市| 六枝特区| 灵台县| 云安县| 米脂县| 江城| 石林| 吴堡县| 常宁市| 佛山市| 湖口县| 锡林郭勒盟|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