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棋未動
- 一篇故事小說
- 作家aHkPwh
- 1275字
- 2025-04-19 07:24:32
宮里的風,近幾日變了。
不是哪位主子失寵,也不是哪處宮務出了紕漏,一切都在規矩里行走。晨起三炷香,膳單準點傳,連御膳房的調料也沒少半星。
可就是不對。
像一口煮得太久的老湯,明明還在咕嘟,卻忽然沒了氣。
灶房里不動聲色地換了兩張面孔,原先站慣了灶臺的老小太監不見了。小伍原該調去內膳送一道桂花鹿筋羹,出發前一刻卻被叫停,換成了王六。
再有賬冊——每日都在抄,可三日前的底賬,今日又被翻出來在火盆邊曬干。
林郁沒問,他只是剁姜、調羹、封火,一樣沒差。可他知道,這不是內務亂了。
是有人在“翻人”。
誰去過哪口灶,誰送過哪道菜,誰在哪日路過哪個廊口,誰可能“看到過不該看到的東西”——
不是明查,是暗線一條條挑出來過秤,連鍋灰都篩了三遍。
風不吹人,卻吹人心。
那天午后,陽光斜斜地掛在灶房后廊,煙火味都散淡了幾分。
林郁正剁姜,忽覺背上一股目光發燙。他抬頭看去,只見廊角處站著一名不常露面的內侍,穿的是內務副署的袍子,腰帶亮得晃眼。
那人不言不動,只靜靜站著看他——像是在看一口鍋會不會自己開蓋。
林郁沒應,只按原節奏把姜剁完、刀擦凈、案臺收拾妥當。再抬頭時,那人已不見。
可那道目光,像還掛在梁上,冷著沒走。
傍晚,后灶突然來了一道調膳單子,寫得很急。
文貴妃臨時要一道蜜棗釀蓮藕,催著要,一炷香內必須送出。林郁親手準備,洗藕、切片、填棗、封糖,快而不亂。
可托盤剛送出去,半柱香不到,那名跑腿多年的傳事太監便黑著臉回來,把盤子一甩:
“搞錯了,不是貴妃,是隔壁端王要的。”
說完便走。
林郁望著那盤被送出又退回、糖汁震散的蓮藕,抬手一點點將它重新歸整,碗沿擦凈。
他明白了——不是送錯,是送給別人“看一眼”,再退回來。
不是誤會,是“試子”。
試的不是菜,而是人。看他會不會急,會不會問,會不會露。
他都沒。
夜更歸來,他正坐在后灶,灶火熄了,爐灰下卻還留著一星紅點。
他望著梁上暗影,正低聲喃喃:
“我未動……但棋動我。”
窗外一陣風卷來,帶起一縷炭灰。剛要起身,就聽有人在門外輕敲:
“林小公公,趙管事喚你。”
林郁起身,抖了抖袍角,跟著出了灶房。
趙奇那日坐在后院書屋,案上鋪著兩疊宮內用人簿,茶水冷了一半,他卻始終沒喝。
林郁進屋時,趙奇不抬眼,只問了一句:
“你那日做的鴨心羹,用的什么酒?”
“雪花米露,兌了四成姜湯。”
“若換了黃花釀呢?”
“湯頭發酸,尾味不穩。”
趙奇終于抬眼,笑了:
“手穩,口緊,比那御前的要清凈些。”
他將桌邊一疊調人小冊隨手一推,一張函件隨之滑落,紙面一行小字清晰:
“調灶房人一名,配五皇子側廚三日。”
趙奇不說話,只抬手按了茶盞邊緣那紙角一寸,像是隨意,又像點子。
林郁沒答,心中卻已經明白。
這不是升遷,不是調任,只是把他放在棋盤另一角,看看下不下得去。
他垂眼看著那紙角,被茶水潤開墨跡,暈成一圈,像一顆棋子剛剛觸到木面。
他緩緩拱手:
“若無錯處,奴才聽調。”
趙奇點頭,笑意不深:
“記得,五皇子那邊冷,人雜,小錯不易藏。”
林郁應聲:“奴才明白。”
“不是讓你做出彩的事,是讓你別惹事。”
“是。”
林郁退下,門扇合上時,他回頭一眼,那盞燈還亮著,光影在茶水中打著旋,仿佛剛落下一子——
靜,卻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