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校長我來當(4)
- 家父王安石
- 九品上卿
- 2226字
- 2025-05-18 00:00:00
“什么什么?”
趙頊被氣笑了。
你是個什么東西,在太學上過學嘛,就在這里大言不慚!
他擺了擺手,對王方道。
“好了王方,朕的時間真的一點兒都不寬裕,實在沒時間跟你在這兒鬧。你趕緊,哪涼快哪待著去,別煩朕了,啊。”
王方一步不動。
“官家不聽人言,恐非人君所為。”
趙頊一怔。
好小子,連你也學會文官那一套了!
“行。”
趙頊無奈,抬了抬手。
“你說吧。朕倒要聽聽你能說出什么花來。”
“是。”
王方說道。
“在微臣看來,如今我大宋的教育制度,教育方式,十分的不合理。簡單說來,有點兒偏科。”
“偏……科,是什么?”
“就是只重研究學問文章,而忽視了體育鍛煉。微臣方才往太學走了一遭,見太學學生,大多都手無縛雞之力,十分羸弱。將來若是做了官,恐怕也承受不住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若是做不了官,恐怕也掄不起鋤頭種不了地。只能百無一用。況且,西夏與遼國,對我朝素來虎視眈眈,若不加強國人體魄,一旦外敵來犯,恐怕難以抵擋。”
趙頊眼睛瞇了起來,表情也變得有些怪異。
“你的意思,要朕重武輕文?”
一旁呂希哲抬頭看向王方,眼中盡是看熱鬧的輕蔑。
看你這回怎么收場!
重文輕武,乃是宋朝一條絕對不能逾越的紅線。誰敢讓武將抬頭,那就是意圖謀反!
沒辦法,五代十國武將殺皇帝篡位,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把趙家皇帝給殺怕了。
趙匡胤也是武將出身,除了沒殺皇帝,其他的他都干了。這是他奪人飯碗的東西,又怎么可能再給別人,讓別人來奪他的飯碗呢。
王方無語趙頊對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過于敏感了,因此解釋道。
“不是重武輕文,而是文武并行,強健了文人的體魄,他們做的還是文官,只是體格更健壯了,何樂而不為?”
趙頊顯然對此不太在意,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王方只好把底牌亮出來了。
“這只是其一。此外,微臣還覺得,太學講授的課程,似乎也有些落后,有些不合時宜了,如此長久以往,教出來的,不是經世致用的學者,而是只會生搬硬套謀富貴的機械而已。”
“嗯……”
趙頊覺得有點兒意思了。
思想工作是變法核心。
小王,你能想到這一點,朕心甚慰!
趙頊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天才,上哪兒找他這么慧眼識珠的皇帝去?
“所以,你準備怎么辦?”
“啟奏官家,微臣準備從教學方式,教學課程,管理方式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教學方式上,如今太學少說也有幾百個學生,這樣多的人,每次卻只有一個老師授課,且不說教室太大老師說話聽不見,就是這么多人,老師記都記不住。孔子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如此多的人全靠一個老師來教,又如何能因材施教?如何能夠為國家培育良才?
因此,微臣想,采用小班制教學,將幾百人分做幾個班,一班不超過二十人,方便老師因材施教。另外,各班之間,應設人專門管理,微臣想暫時叫做班主任。
另外,所有班加起來,統稱年級,年級一年至少進行兩次考核,分別是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由老師出試卷,模擬科舉考試,并將卷子進行等級制,打分制,給學生排名次,名次靠前者,朝廷應當給予獎勵。但考核標準,不應僅僅局限在考試分數,應當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看學生的綜合分數。簡稱綜測。
另外班級與班級之間,也應當進行競爭,班級名次靠前者,當獎勵管理人員,以激發積極性。
此外,在管理方式上,微臣想,應當以統籌與自治并行。最上有太學正做校長,太學錄做副校長兼年級主任,再從直講博士中,挑選資歷深厚者做班主任,班中事務,由班主任管理。但班主任一定要選擇成熟穩重的人來做,像呂先生這樣的人。是萬萬做不得的。”
“你……”
呂希哲很是生氣,卻被趙頊制止他不要說話。
“繼續說。”
“其他的博士,則按照班級數量,科目數量,固定分配,一個班里,固定就那幾個老師,每個老師只教一個科目,這樣便于老師與學生溝通,老師更容易因材施教。
最后是學科方面,微臣認為,如今學科過于單一,且重復性過高,翻來覆去,不過儒家那幾本書而已。”
一旁呂希哲冷冷道:“不過幾本書?圣賢書你能吃透一本,這輩子也不枉你白活了。”
王方一翻白眼。
“恕我直言,圣賢書讀透了才是圣賢,讀不透那就是用來糊弄鬼撐門面的,用來治國是百無一用。呂先生既然如此推崇圣賢書,如何把君子非禮勿言這句話給忘了?我如今跟官家說話呢,你插什么嘴。”
呂希哲啞口無言,只能生悶氣。
趙頊忍著笑意,對王方道。
“呂先生的話也不無道理,從漢到今千余年,沒見誰把圣賢書給丟了。若是沒有圣賢書,何來我如今的大宋朝?王方,你的話欠考量了。”
趙頊已經暗示得很明顯了,王方自然也聽懂了,因此說道。
“微臣也只是回答呂先生的話而已。我朝以忠孝仁義治天下,豈能棄圣賢于不顧?只是在微臣看來,國家缺的,不僅僅是舞文弄墨,之乎者也的儒生。缺的更是能治國理財的大賢。
微臣想,將如今學習的五經等儒家經典,并詩賦策論統稱為語文。另外再增授數學,天文,地理,軍事,體育等科目,按照學生特長來授課,以增長學生見識,強健學生體魄。
而我們的辦學宗旨,就是因材施教,絕不搞應試教育。全面發展。如此,不出十年,朝中必然人才濟濟,皆為官家驅使。”
王方說著,有些期待地看向趙頊。
要真能把這件事做成了,大宋少說再領先世界幾百年。
他王方也算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媲美孔老二教育家了吧。
趙頊看著王方,嘿然一笑。
老實說,他是覺得王方這套路沒啥問題的。
不過他想的跟王方想的不是一個方面。
其實宋朝如今這套教育制度,早就落后了,慶歷新政改來改去還不如不改,現在教出來的學生,盡是一些尋章摘句掉書袋的傻子,根本不能指望他們來治國。
況且如今太學,尚且是舊黨們的天下,趙頊早就想給太學大換血了。
這可是涉及思想問題的大事,必須掌握主動權。
而王方,正好給了他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