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19歲,我考上了
- 作家zjZtTc
- 3287字
- 2025-04-11 20:15:08
湖南師范大學的開學典禮在文學院前的大草坪上舉行。九月的陽光依然熾熱,陳曉陽和幾千名新生一起坐在臨時擺放的塑料椅上,汗水順著后背緩緩流下。
“同學們,歡迎來到湖南師范大學,這所擁有八十余年歷史的學府...“校長渾厚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傳遍整個草坪。陳曉陽仰頭望著主席臺后方古樸的文學院大樓,紅墻綠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飛檐翹角上蹲坐著幾只石雕小獸,仿佛在俯瞰這群初來乍到的年輕人。
校長開始講述學校歷史,提到毛澤東曾在此求學,提到抗戰時期師生們如何在戰火中堅持辦學,提到改革開放后學校如何蓬勃發展...陳曉陽聽得入神,一種前所未有的歸屬感在胸中升騰。他偷偷環顧四周,看到一張張和自己一樣年輕而充滿期待的面孔,突然意識到——他真的成為這所名校的一員了。
“...但是,“校長的語氣突然嚴肅起來,“大學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你們中的許多人可能是家鄉的驕傲,但在這里,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陳曉陽心里咯噔一下,手指無意識地絞緊了學院發的宣傳冊。
典禮結束后,新生們按學院分組開會。教育科學學院的輔導員張明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教師,說話干脆利落。
“各位同學,首先恭喜你們考入教育科學學院。“張明推了推眼鏡,“但我必須提醒你們,大學的學習方式和高中完全不同。沒有人會追著你們要作業,也沒有人會為你們的掛科買單。“
教室里安靜下來,陳曉陽感到一陣莫名的心慌。
“特別是對于農村來的同學,“張明的目光似乎不經意地掃過陳曉陽所在的方向,“你們可能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趕上城市同學的知識儲備和視野。“
陳曉陽的臉一下子燒了起來,他低下頭,假裝在筆記本上寫著什么。
下午是自由活動時間,陳曉陽決定去圖書館看看。校圖書館是一棟宏偉的現代建筑,入口處的大理石臺階光可鑒人。他小心翼翼地走進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挑高的大廳,一眼望不到頭的書架,密密麻麻的自習座位,還有那些他從未見過的電子檢索設備。
“同學,需要幫忙嗎?“咨詢臺后的管理員友善地問道。
“我...我想找一些教育學的入門書籍。“陳曉陽聲音發緊。
在管理員的指導下,他學會了使用檢索系統,記下幾本書的索書號。圖書館內部比外觀更加復雜,他在書架間轉了好幾圈才找到教育類圖書區。
正當他伸手去拿一本《教育心理學》時,另一只白皙纖細的手幾乎同時碰到了書脊。
“啊,抱歉。“一個清亮的女聲響起。
陳曉陽觸電般縮回手,轉頭看見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女生。她穿著簡單的白T恤和牛仔褲,眼睛明亮如星,嘴角帶著淺淺的笑意。
“你也對這本書感興趣?“女生問道,聲音里沒有一絲城里人常有的那種居高臨下。
“嗯,我是教育學新生,想提前了解一些專業知識。“陳曉陽答道,突然意識到這是自己進入大學后第一次主動和陌生人說話。
“真巧,我也是教育學的,不過是大二的。“女生眼睛一亮,“我叫蘇晴。“
“陳曉陽。“他簡短地自我介紹,心跳不知為何加快了。
“這本書確實很適合入門。“蘇晴熟練地從書架上抽出另一本,“不過結合這本《學習理論導論》一起看會更有幫助。“
陳曉陽接過書,翻開扉頁,立刻被密密麻麻的筆記震驚了——蘇晴不僅讀過這本書,還在上面做了詳盡的批注。
“這些...都是你寫的?“他忍不住問道。
蘇晴點點頭:“讀書時習慣寫寫畫畫。如果你不介意二手書的話,可以借我這本,我去年已經用過了。“
陳曉陽猶豫了一下:“那你呢?“
“我已經不需要這些入門書了。“蘇晴笑了笑,“再說圖書館里還有好幾本呢。“
他們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坐下。蘇晴簡單介紹了教育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和學習方法,陳曉陽認真地記著筆記,偶爾提出一些問題。交談中他得知蘇晴是長沙本地人,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在大學工作。
“所以你是教育世家啊。“陳曉陽感嘆道。
蘇晴搖搖頭:“算不上,只是耳濡目染而已。你呢?為什么選擇教育學?“
陳曉陽沉默了片刻:“我們縣里教育資源很匱乏,很多孩子初中畢業就打工去了。我想...也許學了教育,以后能改變點什么。“
他說完就后悔了,這話聽起來多么天真而不切實際。但蘇晴沒有嘲笑他,反而認真地點了點頭:“這個理由很好。大學里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其實不多。“
他們在圖書館待到傍晚。分別時,蘇晴主動加了陳曉陽的微信:“有不懂的可以問我,教育學不大,我們以后還會常見面的。“
回宿舍的路上,陳曉陽的腳步輕快了許多。校園里華燈初上,梧桐樹的影子在地上搖曳。他想起蘇晴說話時微微揚起的眉毛和那雙善于傾聽的眼睛,心里涌起一種奇妙的感覺。
這種好心情持續到第二天上午的專業課前。教育原理是教育學專業的核心課程,由學院副院長親自授課。陳曉陽特意提前半小時到教室,選了個前排的位置。
周教授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性,頭發花白,目光銳利。他沒有做任何自我介紹,直接開始講課。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周教授拋出第一個問題,緊接著引經據典,從孔子的“有教無類“講到杜威的“教育即生長“,語速飛快,板書潦草。陳曉陽拼命記筆記,卻發現自己越來越跟不上節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陳曉陽盯著幻燈片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到一陣眩暈。這些術語他從未聽說過,而周教授顯然假設所有學生都已有基礎。環顧四周,他看到其他同學時而點頭,時而會心微笑,似乎都能理解這些內容。
一節課下來,陳曉陽的筆記本上記滿了斷斷續續的句子,卻連不起來一個完整的邏輯。下課鈴響起時,他呆坐在座位上,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挫敗。
接下來的高等數學課更是一場災難。老師直接用PPT講課,一節課就講完了高中需要兩周才能學完的內容。陳曉陽連問題都不知道該怎么問。
中午,他沒有去食堂,而是獨自走到校園里的未名湖邊。秋日的陽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幾只白鷺在水邊悠閑地踱步。陳曉陽坐在湖邊的石凳上,盯著手中的筆記本,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涌上心頭。
也許張明是對的,他想。也許他根本不屬于這里。那些城市里的同學從小就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參加過各種培訓班,甚至出過國。而他,除了會考試,一無所有。
“嘿,原來你在這兒。“
一個熟悉的聲音打斷了陳曉陽的思緒。他抬頭看見趙家豪站在面前,手里拎著兩個食堂的打包盒。
“給你帶了午飯。“趙家豪在他旁邊坐下,遞過一個盒子,“看你沒來食堂,猜你可能是迷路了。“
陳曉陽勉強笑了笑:“謝謝,我只是...想一個人待會兒。“
趙家豪打開自己的飯盒,大口吃著:“第一天專業課怎么樣?“
“不太好。“陳曉陽低聲說,“我幾乎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
“正常。“趙家豪滿不在乎地說,“我高中是國際班的,現在上政治經濟學也是一頭霧水。大學和高中完全是兩個世界。“
陳曉陽有些驚訝:“我以為你們城里學生適應起來會很容易。“
“誰說的?“趙家豪笑了,“各有各的難處。對了,如果你需要學習上的幫助,我可以介紹幾個學長學姐給你。我們長沙本地的學生有個小群,經常分享學習資料。“
陳曉陽猶豫了一下:“會不會太麻煩?“
“麻煩什么?“趙家豪拍拍他的肩膀,“我們是室友啊。再說,我敢打賭,用不了一個月,你就會比我們所有人都更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
“為什么?“
“因為你看起來就是那種特別能堅持的人。“趙家豪眨眨眼,“我趙家豪看人很準的。“
陳曉陽終于笑了,打開飯盒吃了起來。飯菜已經有些涼了,但他卻覺得格外美味。
下午沒課,陳曉陽決定再去圖書館。這一次,他直接找到了昨天蘇晴推薦的那本《學習理論導論》,認真讀了起來。有了蘇晴的批注作為引導,那些晦澀的理論突然變得清晰了許多。
他在圖書館一直待到閉館,把周教授講的內容重新梳理了一遍,還預習了明天的課程。回宿舍的路上,手機震動了一下,是蘇晴發來的消息:
“聽說周教授的課很難懂,需要筆記嗎?我有去年的詳細筆記。“
陳曉陽站在路燈下,看著這條簡短的信息,突然覺得那些壓在心頭的烏云散開了些許。他回復道:“謝謝,那太有幫助了。今天在圖書館看你的批注書,收獲很大。“
蘇晴很快回復:“明天中午12點,教育學部樓前見?我把筆記帶給你。“
“好,明天見。“陳曉陽按下發送鍵,抬頭望見一輪明月正掛在校園的上空。他想起了家鄉的山,那里的月亮也是這么圓,這么亮。
但此刻,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在這所充滿挑戰的大學里,他第一次感到,也許自己真的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