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城邦與天下:中西政治思維理路的差異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政治思考的方式與傳統,與古希臘哲人所創立和發展出的西方政治思考方式和傳統兩相比較,其特色將顯得更加獨特而鮮明。

由為數眾多、政體各異的城邦所形成的政治背景,為古希臘政治哲人對城邦的各種政體進行系統的比較分析提供了最佳的便利條件,誠如英國學者麥克里蘭在其所著《西方政治思想史》一書中所言:“一趟古希臘之旅,就是上一堂比較政府課的好機會。”[1]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孜孜不倦地考察和反思城邦的政體問題,比較論究各種政體的優劣,不僅深切關注什么是城邦最好的政治制度,還認真探索城邦的最佳規模問題,這無疑展現了古希臘乃至整個西方政治學說中一個最為獨特的方面。

與之不同,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列國紛爭、戰亂不斷的時代背景下,不僅社會政治領域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思想文化領域也發生了一場震古爍今的大爭鳴,當時哲人輩出,思想自由,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思想最富原創性和最為多元、開放、活躍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產生了中國學術思想的各種流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他們無不深切關注并積極探討和思考政治的問題。盡管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救世方案和政治主張,但他們殊途同歸而在政治見解上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要從根本上化解和走出列國紛爭的混亂失序狀態,就必須重建整個天下的政治秩序。所以他們認為,最根本、最重要和最大的政治問題是整個天下的安平治理問題,而不僅僅是維持一國一家一族的治理秩序問題。對天下問題的政治關切,可以說最集中而鮮明地彰顯了古來中國政治哲人最獨具特色的問題意識與政治情懷。

要而言之,城邦與天下是中西政治哲人所關注的兩種性質極為不同的對象,它們亦寄托著中西政治哲人不同的政治理想與最高目的追求,正是由此而演生出了中西不同的政治思維理路。其不同主要表現在,古希臘政治哲人主要關注和思考的是城邦的政體與正義問題,認為政體的好壞優劣關乎著國家的治亂安危,而中國政治哲人所主要關注和思考的則是天下的治與亂、有道與無道以及“統治”的公正無私與否的問題,而且與強調城邦政體的重要性不同,他們更主要的是認為統治者個人的德性修養和品行的好壞善惡決定著天下國家的治亂興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宁南县| 南京市| 岳阳市| 华容县| 元阳县| 枝江市| 河北区| 隆回县| 乌恰县| 项城市| 扎兰屯市| 舟曲县| 湘乡市| 八宿县| 南投市| 都匀市| 玛多县| 景东| 科技| 泗水县| 绥江县| 辛集市| 丰台区| 金平| 白玉县| 尼勒克县| 简阳市| 海口市| 花垣县| 保康县| 洱源县| 安多县| 忻城县| 泰宁县| 黄骅市| 安西县| 沙洋县| 临汾市| 册亨县|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