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

彭志才博士《清代民國江西地區田宅契約研究》一書即將出版,囑我作序,“序”不敢言,僅寫寫此書的前前后后,聊點此書的方法論特色,謂之讀后感更為貼切。

彭志才博士是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2011級博士生,導師是王菱菱教授,我則擔任二導。2014年畢業獲得博士學位之后,來到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工作,繁忙的教學及科研工作,還有生兒育女、成家立業、孝敬父母等一大攤事,彭志才都很好地完成了。在教學及兼任單位某些雜務的同時,以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申請了教育部課題。經過幾年的努力,在較好地完成課題的同時,博士學位論文得到了增補、修改、提高,有了“專著”模樣,還發表不少學術論文,這是我要為之點贊的。彭志才同學接觸并進入契約文書研究其實是相當早的,在云南大學讀碩士研究生時,就隨導師吳曉亮老師整理、錄入云南契約文書,具備了契約文書的扎實基礎。我大致也在2011—2012年左右進入晉商契約文書的閱讀、整理階段。當時承山西省人民銀行的劉建民先生青眼,我比較全面接觸到了他搜集到晉商契約文書,進入商人契約文書及與之有關的晉商及明清商業金融、華北社會經濟史等領域的研究。很高興,彭志才同學是差不多與我同時進入契約文書研究的。

彭志才同學在攻讀博士學位前期,曾與我談起博士階段選題,我曾建議和我一起做晉商契約文書相關的問題,因為看上去,他進入研究狀態還是比較快的。我曾安排他以兩份訴訟呈文為主體材料,對乾隆嘉慶年間晉商典商在山東一些地方經營、與官府及地方社會的矛盾斗爭作些解讀與研究。沒想到他很快就參考不少其他類型資料,寫成了屬于經濟史卻頗有社會史、法制史特色的論文。這在當時晉商及華北區域社會經濟研究中是很少見、很有新意的。作為中國典當史研究的成果,它還啟發了河北大學晉商契約文書及晉商、明清商業金融史團隊對典當業的重視。

但因為彭志才同學在攻博之前已經在江西省博物館工作兩年多,恰館中有一批20世紀50年代收集、用于土改展覽的契約文書資料,總數有近兩千來份,因為畢業后可能還要回到江西去工作,所以最終選定以此份資料為主體,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在此基礎上,他申報了教育部課題,對博士學位論文進行了修改和深化,最后的成果就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這個專著稿——《清代民國江西地區田宅契約研究》。

一開始,我對這些資料是否能支撐一篇博士學位論文是有點懷疑的,畢竟從契約文書研究為主的課題來看,兩千多份以土地買賣為主的契約,在當時的江西各地,雖然算是有一定的數量,但從整體狀況看,要想做一篇博士畢業論文,還是有點嫌少的。但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一看法改變了,彭志才同學最終以這份資料為主體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為此專著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份資料雖然數量不是太大,但是它有以下兩個方面特點:第一,其“歸戶”性相當好。因為是要用于展覽用的,故而它所有契約文書,均有明確的地點及人名特點,而且一些屬于一家、一個合會、一個神廟、一個教堂的契約文書均未打亂。其次,其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是很值得研究的。從時空分布看,時間上跨越了從清雍正元年(1723)至公元1964年的241年;空間上反映了江西許多地區的情況,尤以南昌、贛州、撫州、上饒、吉安和宜春等地最為集中;這些文書主體眾多,有個人、家族、宗族、神廟、會社、教學等;其內容涉及土地關系與財產、賦役、商業、宗族、會社和社會關系等諸多方面。

本書除《緒論》介紹這份契約文書的整體情況、概述了江西區域契約文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外,共分六章。第一章《程序與習俗:民間法視野下的江西田宅交易》;第二章《身份與權利:契約文書文書中的宗族與社會》;第三章《致力農耕:廣昌縣鄉村地主張殿酬的個案研究》;第四章《大家族的財產:上饒方氏家族的土地交易》;第五章《鄉村的崩潰:店宅房契與城鄉經濟》;第六章《會社與信仰:民間信仰背景下的田宅交易》。其中前兩章是以土地買賣、典當、活賣、租佃、吐退等契約類型為主。

本書的主要方法論角度有三:一是法制史角度。考察、挖掘契約文書中所記載、所反映的權利、權力的特征,將微觀、個案置于宏觀、普遍的權利、權力的系統之中,由個案上升到省一級甚至上升到全國,從而既是江西地方研究,也能為認識全國性的問題提供借鑒。這種考察、挖掘尤其集中表現在第一章。在其他章節中對土地上各類權力的分析,也貫徹了這種方法。二是經濟史角度。有時是家庭家族的,如廣昌縣張殿酬家族的家族經濟生活、上饒方氏的財富變遷;有時是行業性的,如由城市房產交易反映的南昌、贛州城市工商業,其中贛州店宅契約更為具體,由幾個街區店宅交易契約所反映的贛州米鋪米市、藥鋪藥市、糖房糖業、牙行堆棧業等作了細致的考察,并提供了這些城市各行各業的大背景。作者還對江西幾個縣城市工商業經濟諸多側面作了考察。第三,社會史角度。如第二章仍然運用了法制史的方法,但考察的角度卻是社會史性質的,即田宅交易中的權力研究置于宗族與社會互動的視野下考慮,對契約文書中的宗族參與、立契人身份變化與社會變遷、家族與地方社會的互動等問題進行了考察。作者尤其關注了契約簽訂的主體問題、立契人身份變化,如“戶丁”與個人立契自由問題,女性作為立契的主體問題。對冶城彭氏宗族在土地交易中的權力及干預則是進行微觀論證。所有這些,既是對中國社會微觀研究的有新意的探討,也從宗族在基層社會經濟中的強勢,證明了即使到了民國年代,中國社會還是處在共同體束縛中的社會,還不是個人主體權力的時代。本書還運用了各類會社(經濟類會社、公益類會社、宗族類會社、宗族類會社)、神廟、教堂的土地買賣契約文書,顯示了會社、神廟、教堂在社會上生存、興衰變遷,及由此角度探討了民間信仰背景下的田宅交易走向近代的問題。

近年來,江西區域尤其是贛南地區契約文書有批量的搜集出版,故而這一領域還有大量問題可做,我相信這一領域將會大有所為,而彭志才博士此稿為此領域的深化研究做出了貢獻。

做學問有謹守一個朝代,為斷代史;有謹守一個專題,或一個領域,為長時段專門史的;當然也有宏觀著眼,寫大題目,通古今之變的。但做契約文書研究,或者只是利用契約文書探討土地賦稅、商業金融、區域社會經濟甚至思想文化,似乎與這三種“規范”都有點不搭,它可能是必須綜合運用各種學科方法,如經濟學、社會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歷史人類學等,還得搜集其他各種類型史料,如正史、方志、文史資料、近現代報刊文章、調查報告等等,并且最好是集體學習研究,才有可能有所得的研究領域。但正因為如此,由民間契約文書資料的大量刊布而觸發的諸多領域都很有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但不論哪種情況,有一個東西是共同的,那就是無論做什么課題都要從基本材料出發,研究者都要掌握一定的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這就是所謂基本理論、基本材料,當然在此基礎上還須對本領目前基本問題也有比較全面的學習與了解。此外還得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能比較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善于邏輯思維能力,有較敏銳的感知能力。最后這種能力稍微有點玄乎,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綜合以上各種能力,并在相關研究領域有較長時的實踐之后所養成的提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帶有一定的直覺意味,它指在面對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原來互不關聯的歷史事實時,一瞬間將它們聯系起來,形成新的問題,或者提出新的觀點的思維力。它要求我們既要深入現有發現的材料、深入理論思考、深入對現有成果的了解,又在能跳出現有的一切,站到更高處。

近年來喜歡與人切磋方法,讀了彭志才博士的書稿,忍不住又從方法論方面說了那么多,而對此書稿具體優缺點卻評價甚少,這與我對這類契約文書接觸不少,研究卻很少有關,故只得藏拙。最后我想說的是:就掌握基本理論,甚至運用多學科方法,博搜多種類型材料,從契約文書材料本身的解讀中提出問題等方面而言,彭志才博士無疑是很好地作到了。在江西這片民間契約文書蘊藏豐厚的紅土地上,我們可以期待,彭志才博士能夠做出更多的、學術水準達到一流的成果。

劉秋根

2023年2月21日于迎賓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镇平县| 锦屏县| 绿春县| 昌邑市| 涿鹿县| 景泰县| 三门峡市| 防城港市| 宜阳县| 东丰县| 曲水县| 二手房| 祁门县| 弋阳县| 六枝特区| 张家川| 靖远县| 齐齐哈尔市| 宜城市| 庆安县| 洪雅县| 天长市| 丹棱县| 佛学| 彭泽县| 通渭县| 长丰县| 屏东县| 梨树县| 长海县| 盐池县| 靖边县| 正镶白旗| 金堂县| 西藏| 罗平县| 绿春县| 开封市| 西华县|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