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內容框架與創新之處

(一)內容框架

本書涉及的一些基礎性工作,比如,選題分析、文獻綜述等方面,體現在緒論之中。除此之外,本書的主要內容分成五章來呈現。各章基本內容如下。

第一章,闡釋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基本內涵。梳理并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概念,辨析其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等幾個相關概念的聯系和區別,進而闡述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結構、特征、價值等基本問題。

第二章,追溯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理念淵源。對中國傳統教育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與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相關的重要理念進行系統梳理,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研究的理論資源。

第三章,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生成機理。從內生條件、通達機理、變化方向三個方面,闡述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生成、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內在規律,開辟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研究的理論進路。

第四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現實境遇。結合新時代背景、國內外形勢和民眾思想特點等,研判新時代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現狀,找準現實中需要著力化解的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遮蔽、流失、消解等短板問題。

第五章,探討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建設理路。在前述理論研究和現實觀照的基礎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建設這個新課題,探討新時代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建設的內涵、原則、條件、路徑等問題,提出具體的思路和對策。

(二)創新之處

1.研究視角有創新

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在不斷拓展和深化的同時,某些研究視角也逐漸呈現出類似“解剖麻雀”般的細化和窄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這與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治國理政重要方式的宏觀定位和宏大實踐產生了某種距離感。因此,包括沈壯海、白顯良在內的一批中青年學者倡導構建“宏觀思想政治教育學”及其理論[144],以解決“理論的微觀性與實踐的豐宏性之間的矛盾”[145]。本書從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的戰略高度,著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內部系統及外部環境,以整體性視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理念淵源、生成機理、現實境遇、建設路徑等理論和實踐問題,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切入,實現了研究視角的整合創新。

2.研究內容有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是頗受各界關注卻亟待深化研究的重要課題,至今未發現有除本書之外的專門的著作和博士學位論文。本書聚焦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問題,采用文獻研究、系統研究、跨學科研究等具體方法,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基本內涵、理念淵源、生成機理、現實境遇、建設理路等,構建了一個邏輯嚴謹、脈絡明晰的研究框架。其中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特征、價值、理念淵源、生成機理、現實問題等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理論界很少關注或尚未系統研究的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拓性。

3.主要觀點有創新

本書在系統梳理和合理借鑒各種理論觀點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闡述,提出了一些新觀點、新思路。比如,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根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通達受教育者的作用機理包括理論感召、情感共鳴、利益關聯、環境影響等;提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存在遮蔽、流失、消解等現實問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建設的新命題及其實施的原則、路徑和策略等,具有較強的創新性。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頁。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頁。

[3] 武漢大學駱郁廷教授正是基于馬克思的“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這一論斷,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思想掌握群眾”的觀點;北京大學鐘啟東研究員也認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是馬克思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經典論斷,理論的徹底性程度決定著理論說服力的強弱。參見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思想掌握群眾》,《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9期;鐘啟東《從“理論徹底”到“徹底說服”——馬克思“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經典論斷解析》,《觀察與思考》2020年第3期。

[4] 馬克思所說的“理論掌握群眾”,是一種帶有黑格爾式思辨意味的特殊表述,其本意是“讓群眾掌握理論”或“用理論武裝群眾”。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1頁。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467頁。

[7] 《列寧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7頁。

[8] 《列寧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頁。

[9] [蘇]高里科夫等:《列寧是怎樣寫作的》,劉循一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157頁。

[10]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8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235頁。

[11] 《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頁。

[12]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頁。

[13]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頁。

[14] 《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頁。

[15]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0頁。

[1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1頁。

[17] 張毅翔:《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景:構設、挑戰與方略》,《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

[18] 殷玲玲:《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的現實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第8期。

[19] 田心銘:《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學習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期。

[20]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人民日報》2017年2月28日第01版。

[21] 《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準 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意見〉開展維護核心、聽從指揮主題教育活動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人民日報》2017年3月30日第01版。

[22] 《中共中央印發〈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日第05版。

[23]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 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務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人民日報》2018年5月3日第01版。

[24]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第01版。

[25]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7期。

[26] 知名教育學者朱永新先生指出,《學記》的成書時間至少比西方第一部教育專著《雄辯術原理》早300多年,在內容及影響方面也超過后者,“《學記》不愧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專著”。參見朱永新《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史》第4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9—30頁。

[27] 這部分內容詳見本書第二章第一節。

[28] 《論語·子路》。

[29] 《論語·衛靈公》。

[30] 《論語·學而》。

[31] 《韓非子·說難》。

[32] “五諫”之說在《孔子家語》《白虎通》《后漢書》等典籍中也有或大同小異或差別甚大的表述。比如,《白虎通·諫諍》曰:“人懷五常,故有五諫。謂諷諫﹑順諫﹑窺諫﹑指諫﹑陷諫。”綜合不同的“五諫”之說以及唐宋等不同時期衍生出來的其他諫法,除去重復,總計有十幾種之多。

[33] 馬蘭州:《中國古典說服傳播范式及隱喻敘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頁。

[34] [古希臘]柏拉圖:《智者》,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94—95頁。

[35] 轉引自[美]查爾斯·U﹒拉森《說服:如何聰明地說和聽》第11版,董璐、周麗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頁。

[3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頁。

[37] 20世紀50—60年代,《江蘇教育》《江西教育》等基礎教育類雜志曾經刊登過一些中小學教師撰寫的有關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或說服教育的小文章,其中有個別也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主題。比如,曾曙春、熊云采的《最有說服力的教材》(《江西教育》1962年第3期),鄭和浪的《用英雄人物教育學生最有說服力》(《江西教育》1963年第5期)。這些小文章大多只有幾百字,主要內容是一些教育個案及心得體會,還不能算正式的研究論文。

[38] 無錫市繅絲一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小組:《談談思想政治工作的戰斗力、說服力和吸引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3年第1期。

[39] 編者:《為著提高馬列主義理論課的戰斗力、說服力、吸引力》,《教學與研究》1983年第5期。

[40] 沈道全:《嚴于人格形象自我塑造 增強思想政治工作說服力》,《交通企業管理》1992年第10期。

[41] 朱燕、陶舒亞:《轉變觀念、改善關系、拓展途徑——論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42] 參見仝云、李玉明《怎樣進行說服教育》,中國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

[43] 參見呂支東《說服人的藝術》,白山出版社1991年版。

[44] 參見陳士發《說服教育的心理方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5] 該書于2001年在武漢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并于2008年和2016年分別推出第2版和第3版,在學界具有較大影響力。

[46] 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3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66頁。

[47] 也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說服力”“思想教育說服力”“思想政治理論課說服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說服力”等相近提法。

[48] 這2篇碩士學位論文分別是林倩的《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17年)、傅劍波的《增強思想政治工作說服力研究》(武漢大學,2006年)。

[49] 馬斌:《論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南通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50] 參見王圣禎《關于增強新時期德育理論說服力的思考》,《教育探索》2005年第10期;肖廷芝、單維華《對增強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說服力的思考》,《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這兩篇小論文都只有兩頁,三千字左右,主要內容和觀點也比較接近。

[51] 熊建生、張振華:《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說服力的結構形態》,《江漢論壇》2010年第7期。

[52] 晁帥:《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芻議》,《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53] 林倩:《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7年。

[54] 韓恭成:《如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中國鐵道建筑報》2002年1月9日第03版。

[55] 李磊:《鄧小平論有說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56] 晁帥:《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芻議》,《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57] 張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國防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58] 洪雁、胡豐順:《理論說服力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社會主義研究》2013年第1期。

[59] 程吉生、王舴:《如何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持久力——以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為例》,《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60] 熊建生、張振華:《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說服力的結構形態》,《江漢論壇》2010年第7期。

[61] 林倩:《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7年。

[62] 晁帥:《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芻議》,《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63] 余仰濤、付曉敏:《發掘思想政治工作說服力之源泉》,《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1年第11期。

[64] 馬斌:《論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南通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65] 張苗苗:《思想政治教育說服機制論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年第7期。

[66] 游景軍等:《談思想政治工作說服力的構成要素》,《政工學刊》2004年第6期。

[67] 殷玲玲:《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的現實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第8期。

[68] 文雯:《思想政治理論課說理的三重向度》,《思想理論教育》2023年第2期。

[69] 田心銘:《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學習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期。

[70] 蘇玉波、張勝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理服人面臨的難題與提升路徑》,《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71] 曾學龍:《關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說服力的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年第8期。

[72] 張婧、吳先伍:《博弈論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的生成邏輯》,《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

[73] 李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學習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年第9期。

[74] 田海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綱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頁。

[75] 楊奎松:《不斷增強意識形態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北京日報》2012年1月30日第18版。

[76] 李征:《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4頁。

[77] 張毅翔:《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景:構設、挑戰與方略》,《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

[78] 殷玲玲:《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的現實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第8期。

[79] 王易:《當前思想道德教育的特點、挑戰和回應》,《人民論壇》2015年第2期。

[80] 蒲再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說服力研究》,《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1期。

[81] 李憲倫:《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與文本話語體系構建》,廣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頁。

[82] 唐鳴、俞良早主編:《共產黨執政與社會主義建設——原蘇東國家工人階級政黨執政的歷史經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62頁。

[83] 張毅翔:《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景:構設、挑戰與方略》,《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

[84] 喬妮、賀金龍:《認知失調理論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方法啟示》,《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85] 殷玲玲:《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的現實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第8期。

[86] 張瑜等:《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實證分析——基于9省市19所高校的調研》,《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8期。

[87] 蔣占峰、王瑤:《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自信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

[88] 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3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67、183頁。

[89] 張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國防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90] 李征:《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4頁。

[91] 洪雁、胡豐順:《理論說服力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社會主義研究》2013年第1期。

[92] 張馳:《習近平關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重要論述及時代價值》,《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10期。

[93] 張世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解讀》,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5頁。

[94] 黃濟:《教育哲學通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401頁。

[95] 楊威:《思想政治教育發生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00頁。

[96] 唐鳴、俞良早主編:《共產黨執政與社會主義建設——原蘇東國家工人階級政黨執政的歷史經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57、662頁。

[97] 殷玲玲:《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的現實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第8期。

[98] 肖貴清:《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守正與創新》,《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99] 羅國杰主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86—287頁。

[100] 張驥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若干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96頁。

[101] 王運春、王飛:《紅色文化為思政注入深厚力量》,《中國教育報》2020年5月28日第09版。

[102] 梅黎明:《新知新覺:堅持不懈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人民日報》2019年4月18日第09版。

[103] 朱鈴:《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認真講好思政課》,《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年第1期。

[104] 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3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70—173頁。

[105] 王炳林:《黨的歷史與黨的建設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49—450頁。

[106] 田心銘:《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學習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期。

[107] 石書臣等:《主導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主導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25頁。

[108] 談志興、李永玲:《有效說服教育諸因素分析》,《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02年第6期。

[109]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110] 蘇玉波、張勝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理服人面臨的難題與提升路徑》,《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11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94頁。

[112] 文雯:《思想政治理論課說理的三重向度》,《思想理論教育》2023年第2期。

[113] [美]羅伯特·H.加斯、約翰·S.賽特:《說服心理學:社會影響與依從》第5版,王曉波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年版,第5頁。

[114] Lund,F.H.,“The Psychology of Belief IV:The Law of Primacy in Persuasion”,Journal of Abnormal Soccial Psychology,Vol.20,No.1,1925,pp.183-191.

[115] [美]哈羅德·D.拉斯韋爾:《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張潔、田青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頁。

[116] [美]卡爾·霍夫蘭等:《傳播與勸服:關于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張建中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16—226頁。

[117] [美]羅伯特·H.加斯、約翰·S.賽特:《說服心理學:社會影響與依從》第5版,王曉波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年版,第228—248頁。

[118] [美]查爾斯·U.拉森:《說服:如何聰明地說和聽》第11版,董璐、周麗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47—242頁。

[119] [美]查爾斯·U.拉森:《說服:如何聰明地說和聽》第11版,董璐、周麗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3—14頁。

[120] [美]羅素·葛蘭杰:《說服力決定成敗》,張如玉譯,東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頁。

[121] [美]凱文·霍根:《說服心理學:如何影響他人按你的方式思考》,邱宏譯,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43頁。

[122] 參見[德]馬克·安德魯斯、[荷]馬泰斯·范·萊文《隱性說服力:廣告中的33種心理影響技術》,宋一辰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123] [美]弗蘭克·倫茨:《說話的力量:有效說服他人的策略與技巧》,王曉鸝譯,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頁。

[124] 參見[美]科思納《說服力:如何巧妙且有邏輯地說服他人》,江華編譯,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6年版。

[125] [英]伊恩·卡拉瑟斯:《說服力》,曹建華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9頁。

[126] [美]托馬斯·卡斯卡特、丹尼爾·克萊茵:《說服的力量:美國政治家的語言技巧》,肖海、蘇德超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27] Richard.E.Petty & John.T.Cacioppo,“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Vol.19,1986,pp.123-205.

[128] Jolly Momen,“Product Recall Communications,the Effects of Source,Media,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Vol.12,No.1,1985,pp.471-475.

[129] Stockmyer J.,“Brands in Crisis:Consumer Help for Deserving Victims”,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Vol.23,No.1,1996,pp.429-435.

[130] Chaiken,S.& Trope,Y.,eds.,Dual Process Theries in Social Psychology,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9,p.ix.

[131] 康橋主編:《杜威:教育即生活》,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第30、43頁。

[132] [美]路易斯·拉思斯:《價值與教學》,譚松賢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0—41頁。

[133] [美]路易斯·拉思斯:《價值與教學》,譚松賢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38頁。

[134] 袁桂林:《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頁。

[135] 參見霍華德·柯申鮑姆《從價值澄清到品格教育:個人的歷程》,郭冰譯,《中國德育》2009年第10期。

[136] [美]柯爾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學》,魏賢超、柯森等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3頁。

[137] 陳立思主編:《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63頁。

[138] 參見朱曉宏《超越柯爾伯格:美國當代道德教育理論的變革》,《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139] Nel Noddings,Happiness and Educ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1.

[140] [美]內爾·諾丁斯:《培養有道德的人:從品格教育到關懷倫理》,汪菊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48頁。

[141] 近代以來,公民教育在西方國家重新崛起,關于公民教育的各種思想流派也紛紛涌現。其中,有代表性的公民教育思想包括自由主義、共和主義、社群主義和多元主義等流派。不同的公民教育思想源于不同的思想政治主張,其關注的焦點是,什么樣的公民教育目標及內容才是最具正當性和說服力的。

[142] 謝狂飛:《美國品格教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2012年。

[143] Patrick J.,The Civic Mission of SchoolsKey Ideas in a Research-Based Report on Civ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 and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on Civic Learning and Engagement,2003.

[144] 白顯良:《宏觀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奠立的幾重視野》,《思想理論教育》2022年第3期。

[145] 沈壯海:《宏觀思想政治教育學初論》,《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第1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科技| 吉隆县| 洞头县| 望奎县| 墨江| 阿拉善左旗| 双辽市| 巴楚县| 寿宁县| 兰坪| 上蔡县| 桐乡市| 彰化市| 威海市| 永靖县| 石台县| 碌曲县| 禹城市| 新兴县| 黄浦区| 孝感市| 湘潭县| 皋兰县| 闵行区| 吴川市| 瑞金市| 灌云县| 太仆寺旗| 通江县| 册亨县| 油尖旺区| 南汇区| 石楼县| 乌兰察布市| 黑龙江省| 巴楚县| 巫溪县| 庆安县| 沿河| 柯坪县|